本文以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其價值、藝術特色與現存困境。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代文創產品設計理念與市場需求,探索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策略,以期為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思路,推動其在現代社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如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等,以精湛的技藝和鮮明的地域特色聞名遐邇。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興起的當下,將傳統非遺資源轉化為富有時代氣息與市場活力的文創產品,成為傳承與弘揚濰坊非遺的方向之一。系統研究有關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實踐,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非遺技藝,還能為地方文化經濟的繁榮注入新的動力。
一、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的價值
(一)在文化層面的價值
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如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等,是濰坊地域文化的生動體現。傳承和發展這些非遺項目,能使濰坊地區獨特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續,維護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現文化斷層。
(二)在經濟層面的價值
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市場潛力,通過傳承發展,可將其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例如,開發以濰坊風箏、木版年畫等為主題的文創產品、旅游紀念品,能吸引大量游客和消費者購買,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推動當地經濟的繁榮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三)在教育層面的價值
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元素和審美價值。通過在學校教育中引入非遺,學校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和動手創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傳統美術類非遺的制作往往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耐心細致的態度。因此,傳承發展這些非遺項目,能夠讓年輕一代了解和學習非遺傳承人的工匠精神。
二、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的發展現狀
(一)傳承現狀
近年來,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在傳承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地有關部門加大了對非遺保護的投入力度,組建了非遺傳承基地和保護機構,為非遺傳承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和資金支持。濰坊市內的高校也建立了非遺傳承基地,讓在校大學生零距離感受身邊的非遺。同時,部分非遺傳承人積極培養傳承人才,如通過舉辦培訓班、師徒傳承等方式,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傳承人。然而,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傳承仍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對傳統非遺技藝的興趣度相對較低,愿意從事非遺傳承事業的人數較少,這導致傳承隊伍出現斷層現象。另一方面,傳統的傳承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依賴口傳心授和手工制作,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限制了非遺技藝的廣泛傳播與傳承。
(二)市場開發現狀
在市場開發方面,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開始嶄露頭角。一些企業和個人逐漸意識到非遺的商業價值,嘗試開發了部分文創產品,如風箏主題的飾品、文具,木版年畫的復制品、衍生品等,并在旅游市場和文化禮品市場獲得了一定的份額。但是,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的整體市場開發程度還不夠深入。
三、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原則與策略
(一)設計原則
1.紀念性
紀念性是文化創意產品的第一屬性。設計師應深入挖掘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的文化內涵,將其核心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使產品成為文化的載體,能夠準確傳達非遺的精神實質和歷史底蘊。
2.創新性
設計師可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設計理念和方法,突破傳統非遺產品的固有模式。同時,設計師可以結合現代設計思潮、新興材料與技術,以及當代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對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進行創新性轉化。
3.實用性
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重文創產品的實用功能,使產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滿足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
4.美觀性
設計師在保留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非遺藝術特色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對產品的形態、色彩、材質等進行優化組合,遵循現代審美規律,使其符合當代消費者的審美標準,從而提高文創產品的視覺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
(二)設計策略
1.元素提取與轉化
設計師應對圖案、色彩、造型等元素進行深入分析和提取,將其轉化為具有現代感和設計感的視覺符號。例如,從濰坊風箏的傳統圖案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線條、形狀和色彩,經過簡化、抽象、重組等設計手法,將其應用于文創產品的表面裝飾或整體造型設計中。以楊家埠木版年畫為例,設計師可以提取其獨特的人物形象、花卉圖案、吉祥紋飾等元素,并運用數字化設計手段進行重新設計。
2.故事性構建
設計師可以賦予文創產品故事性,通過文創產品來講述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背后的歷史故事、傳說典故、制作工藝等,增加文創產品的文化底蘊。例如,設計師可以結合濰坊風箏的起源與發展歷程,以及與之相關的民間傳說和文化活動進行文創產品創作,讓消費者可以通過文創產品深化對非遺的了解,并使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系列化設計
設計師應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和市場細分領域,開展系列化文創產品設計。具體來說,設計師可以以年齡、性別、興趣愛好、消費場景等為依據,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產品系列。例如:針對兒童群體設計濰坊風箏主題的玩具系列、文具系列等;針對旅游市場設計楊家埠木版年畫樣式的旅游紀念徽章系列、掛件系列等;針對禮品市場設計限量版、高端定制的風箏藝術品系列和木版年畫精品復刻系列等。通過系列化設計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從而擴大產品的市場覆蓋面和品牌影響力。
四、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實踐案例分析
筆者以濰坊風箏和木板年畫為出發點,通過以下案例向大家呈現設計創意。
(一)濰坊風箏主題文創產品實踐
1.“箏箏”兒童玩具系列
筆者以濰坊風箏的優美造型和靈動色彩以及故事內涵為靈感,將其融入兒童玩具的設計中。
“箏箏”兒童玩具系列包括風箏造型的搖搖車、腳踏車、嬰兒搖籃等。搖搖車采用金屬框架打造外形輪廓,通過特殊工藝噴制風箏圖案。搖搖車搖起來時能夠播放關于風箏的兒歌,營造出溫馨而富有詩意的氛圍。腳踏車車頭、車尾及腳踏板采用風箏造型。嬰兒搖籃上方裝飾小掛件,以各種小風箏造型和風鈴為主。當微風拂過時,掛件和風鈴能夠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仿佛訴說著濰坊風箏的故事。
基于調研結果,筆者認為該系列產品投放市場后,勢必會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和喜愛。
2.“濰箏”文具禮品套裝
筆者結合濰坊風箏文化與文具用品的實用性,設計出一套既具有文化創意又適合學習辦公使用的文具禮品套裝,旨在讓消費者在日常學習工作中感受濰坊風箏文化的魅力。
該套裝包括筆記本、鋼筆、書簽等。筆記本封面采用硬紙板材質,壓印濰坊風箏圖案,內頁設計帶有風箏圖案或關于風箏故事的水?。讳摴P筆身雕刻有精致的風箏線條裝飾,抑或具有關于風箏的古詩文;書簽使用金屬材料進行制作,書簽頂端設計成類似小相框的造型,能夠將風箏圖案放置在里面。整個套裝采用精美的禮盒包裝,適合作為禮品贈送。
“濰箏”文具禮品套裝推出后,可能會在學校、辦公場所及禮品市場獲得良好的口碑,其精美的設計和實用的功能能夠滿足學生、上班族及禮品消費者的需求。
(二)楊家埠木版年畫主題文創產品實踐
1.“畫韻年豐”餐具系列
筆者基于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傳統藝術風格,將其與現代餐具用品相結合,營造出濃郁的傳統民俗文化氛圍,讓古老的藝術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畫韻年豐”餐具系列包括家居餐具、酒店餐具、兒童餐具等。家具餐具正面印制楊家埠木版年畫的經典圖案,如“連年有余”“五子登科”等,色彩鮮艷,圖案精美;酒店餐具采用不同的圖案,外來游客可以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了解濰坊的地域性文化;結合用木版年畫中的圖案元素進行兒童餐具系列造型設計,如采用連年有余中魚的造型制作餐勺,既充滿趣味性,又充滿傳統民俗文化韻味。
“畫韻年豐”餐具用品系列推出后,能夠吸引對傳統民俗文化感興趣的中老年消費者,以及來濰坊旅游的游客。該系列產品既能滿足消費者的實用需求,又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為楊家埠木版年畫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開辟了新的途徑。
2.“印象濰坊”文化創意禮盒
筆者以楊家埠木版年畫為核心,整合多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出一套具有收藏價值和文化內涵的禮品套裝,以滿足人們在節日慶典、商務饋贈等場合對高品質文化禮品的需求。
“印象濰坊”文化創意禮盒包含一本楊家埠木版年畫精品畫冊,畫冊精選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作品,并配有詳細的文字介紹,展現出楊家埠木版年畫的藝術魅力和歷史變遷。禮盒中還包含一套木版年畫印制工具,如刻板、油墨、刷子等,讓消費者可以親身體驗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同時,還有以木版年畫圖案為設計元素的鋼筆、書簽、冰箱貼等小禮品,以及一個印有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木制汽車掛飾品。整個禮盒采用古樸典雅的包裝設計,整套產品造型語言統一,設計精巧,能夠體現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文化底蘊。
“印象濰坊”文化創意禮盒推出后,可以憑借豐富的產品、精美的設計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各類節日、慶典、商務活動中的熱門禮品選擇,有利于傳播楊家埠木版年畫文化內涵,進一步拓展楊家埠木版年畫文創產品的市場空間。
五、結語
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地域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記憶與民眾情感。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將非遺與現代設計理念及市場需求緊密融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濰坊民間傳統美術類非遺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實踐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設計師應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讓非遺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局面,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濰坊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