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立德樹人,提升素養,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濱湖區初中數學儲東花”希望之星班”教學活動中,以“反比例函數”單元復習課為例,嘗試開放式設計,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獲得發展,并由此提出了幾點教學思考.
關鍵詞:開放式設計;解決問題;探究;發展
1 教學簡錄
1.1 以圖導入,梳理知識
問題1觀察圖1,你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生1:這是反比例函數圖象的一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圖象與坐標軸無交點.
生2:在第一象限,kgt;0,還有一個分支在第三象限并且與第一象限的分支關于原點中心對稱.(教師追問反比例函數的對稱性:關于原點對稱,關于直線y=x,y=-x對稱.)
生3:在每個象限內,y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
師:如果想求雙曲線的解析式,要添加什么條件?
生4:添加一點的坐標,例如添加點A(1,6).
1.2 關聯探究,強化應用
師:同學們還能說出函數圖象上的其他點嗎?
生5:B(-2,-3),點(2,3),(-3,-2).(教師追問點所在象限及這些點之間的對稱性.)
問題2連接AB,如此在反比例函數y1=6x的圖象上又添加了一條直線,對于圖2,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生6:求直線AB的解析式.(AB:y2=3x+3.)
生4:若y1lt;y2,則x的范圍是什么?
(請學生板演講解:首先在圖象上畫出分界線,y軸是天然的分水嶺,另外一條由交點產生,y1lt;y2的幾何意義是反比例函數圖象在一次函數圖象的下方,根據圖象即可寫出范圍.)
歸納:在這道題目中,我們是用形來助數,又用數來表示形,體現了數學中的數形結合思想.
生5:可以寫出方程y1=y2的解嗎?
生6:求△AOB的面積.(學生板演:割補法、鉛垂法.)
問題3研究完反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關系,那反比例函數還能和什么函數結合呢?它們之間又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呢?延長BO交反比例函數圖象于點C,你能求出點C的坐標嗎?
師:連接AC,你能求出圖3中△ABC的面積嗎?
生7:根據點的對稱性,可得OB=OC,由底邊相等又可得到三角形的面積相等,所以S△AOC=S△AOB=92.
問題4你還可以怎樣對這個圖形“添磚加瓦”呢?還能求出哪些圖形的面積?
生8:過點A作AD垂直y軸于點D,過點C作CE垂直x軸于點E,可得S△AOD=S△COE=|k|2=3.
師:繼續補全矩形,如圖4,點A,C有何特征?
生齊:A是DF的中點,C是EF的中點.
問題5請同學們進一步思考,這個結論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呢?如圖5所示,反比例函數y=kx(k為常數,且k≠0)與DF相交于點A,與EF交于點C,若A為DF的中點,那么點C是EF的中點嗎?(請學生板演不同的方法.)
師生歸納:反比例函數綜合題可從兩個角度入手.用幾何方法,利用k的幾何意義進行求解;也可以用坐標法求解.
1.3 開放拓展,提升能力
問題6以上我們研究的都是由一個反比例函數所產生的幾何圖形的面積,那么兩個反比例函數圖象可以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呢?兩個反比例函數可以怎么分布?請同學們動手設計幾何圖形并求其面積.(學生設計的圖形如圖6所示.)
2 教學思考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在單元復習課中如何實施?現行單元復習課,大多是通過基礎訓練加典型問題,構建知識網絡,強化重點內容及思想方法.而本課設計則另辟蹊徑,采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注重開放性設計,以圖導入,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取信息,通過聯想加工信息,引導學生經歷質疑、發現、提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1 精心選編開放性問題
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往往要通過問題驅動,而起始的問題則舉足輕重.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多種選擇,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本課教師精心選編了一組開放性問題,“觀察圖1,你能得到哪些結論?”以簡單的反比例函數圖象導入,起點低,但頗具開放性,答案豐富多樣.學生從函數的圖象、性質、解析式等多方面入手思考,在教師的追問下逐步構建嚴密的知識體系;在圖象不斷豐富的過程中,教師開放性地引導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并解決適合自己的問題.學源于思,思起于疑.在課堂結束之際,通過提問“在兩個反比例函數圖象中,你能設計出哪些圖形并求出面積?”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以開放題結尾,讓不同的學生設計出有層次性的模型,深入學習,從中都有獲得感.
2.2 引導學生開展合理的探究活動
數學探究需要做足過程,除了精選問題外,還要考慮探究的形式.本課基于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了“問題+對話探究”的形式.依據學情,通過一組循序漸進的開放性問題,學生思考回答,師生對話完成.其中,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情況判斷他們對舊知的掌握程度,以學定教,用活生成資源,以求達到優效.在復習課上立足于豐富后的圖形的中點特征,先討論其特殊性,再轉向一般性探究,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全過程.如此,學生儼然成為了課堂舞臺的主角,以圖象為劇本,積極提問,主動思考,合力解決,使課堂靈動起來,不斷有精彩.
探究性學習,不能止步于問題的解決,還要引導學生挖掘并總結規律——升華.其一,在解決問題后,師生挖掘面積問題蘊含的數學方法——“鉛垂法”和“割補法”,總結解決函數問題的兩類基本策略——坐標法和幾何法.其二,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其三,課堂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脈絡,整體把握知識結構,本課的總結則是展示學生自制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在自我反思后形成自身的認知結構.這樣,讓學生體會到“怎樣學”,以提升對數學問題的認識.
2.3 在探究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數學是思維的學科,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其全面發展的核心.教者提供素材,給學生機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頗有價值.其一,這是在踐行新課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四能”;其二,由于是開放性設計,不同學生有不同的發現,有益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其三,先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網絡的探究過程(從特殊到一般),隨后經歷習題變式探究,一題多解與多解歸一相結合,將具體的習題模型化,尋求一般性規律,有益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斂散性和獨創性,使每個學生在思維上都得到發展.
在單元復習課上,借力開放性教學設計,實施探究式學習,追求學生潛能的發現和思維的發展,這要求教師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對未知、多變的課堂充滿期待.因此,教師要順應和幫助學生,關注課堂的生成,即時調整,以學定教,讓思維在靈動的課堂中飛揚,真正讓課堂成為實現理想的精神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