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婉蓉 沈陽大學商學院
目前,我國仍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我國自貿區的數量正在不斷增多,稅收政策作為自貿區發展的重要一環,已經成為財稅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自貿區的高質量發展和預期功能的實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自貿區作為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著力點,一定要充分發揮帶動作用,牢牢抓住機遇,勇敢迎接挑戰,積極創新發展路徑,順應改革開放的潮流,爭當表率,走在前列。
沈陽自貿區在2017 年4 月10 日正式掛牌,其占地面積約29.97 平方公里,渾南區和蘇家屯區分別占地22.63平方公里和7.34 平方公里,以沈陽綜合保稅區桃仙園區為核心,打造先進制造產業集聚區、高新高端產業集聚區、金融會展服務集聚區、物流商貿產業集聚區、臨空產業集聚區等“一核五區”整體空間布局。但從現在的情況來講,沈陽自貿區稅收政策仍存在一些問題,其制定與實施不夠完善,缺乏屬于自身的地域顯著性,對自貿區稅收政策理論研究往往無法與自由貿易所處地區的地理因素密切聯系,缺乏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同時,由于理論研究的時效性普遍有遲延性,無法將理論指導實踐的前瞻性發揮最大效果,無法從理論和實踐角度不斷提高自貿區的建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進一步繁榮發展,沈陽自貿區如果能在稅收政策上有所改變,通過與傳統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結合,同時綜合自身各個資源優勢,比如地理位置、能源、人才以及政策資源等,積極承擔責任和使命,將會為自貿區乃至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添磚加瓦。
許孝巖(2023 年)研究認為,自貿區的建設是我國為更好適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自貿區應將自身發展背景自貿區政策、產業結構等方面相結合,對自身發展現狀、問題以及策略進行研究,進而促進自貿區的發展。葉陳剛等人(2023 年)研究指出,自貿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時,需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創新驅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政策,以實現自貿試驗區高質量且可持續的發展。錢自力(2022 年)研究認為,我國主要目的在于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內與國際的“雙循環”發展。在“雙循環”發展局勢下,自貿試驗區匯集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源,是連接世界的貿易窗口,推動“雙循環”發展的重要環節。隨著貿易自由化的推進,相關財政稅收政策制度在自貿區也需要逐步制定和落實,所以適當地調整自貿區稅收政策在此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的。馬芳等人(2022 年)研究認為,自貿區通常是以區域經濟的組織形態存在,是由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其域內進行區域劃定,構建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區目標。自貿區應積極響應,助力我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進出口業務,吸引跨國公司進入投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沈靖捷(2020 年)研究中提到,目前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政策是進行減免的,這樣的結果導致“稅收洼地”情況的出現,加大了自貿區和本市之間的發展差距,自貿區與本市融為一體的想法變得更加困難,與最初設立自貿區的初衷背道而馳。美國諾瓦東南大學的BelaySeyoum 研究認為,制定并且實施合理的稅收政策對自由貿易區的經濟發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出臺的稅收政策優惠力度更大,對于在自貿區中公司的收入會更有提升;另一方面,自貿區企業產生利潤不斷增多的同時,企業的科學技術水平也會隨之有所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會跟著不斷擴大。烏克蘭的Panaseyko 和Guba 通過分析烏克蘭與歐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成效,從中找出了一些現存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此為基礎對貿易活動非關稅監管體系的措施進行完善,明確了烏克蘭產品進入歐洲市場的主要問題來源。
通過對國內外關于自由貿易區的研究現狀梳理之后發現,國內外的學者大多數都認為稅收政策能夠對自貿區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現有的自貿區稅收激勵政策沒有充分結合各地自貿區的不同戰略定位與區位優勢、稅收監管體系薄弱、稅收政策優惠力度不足、稅收政策缺乏針對性以及中高端稅收人才稀少等方面。通過借鑒國內典型自貿區建設的經驗,與沈陽自貿區發展的實際需求相結合,針對性提出推進沈陽自貿區建設的稅收激勵政策建議,充分激發市場經濟活力,進而促進國家經濟繁榮。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遼寧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計劃目標,深入推進自貿區的制度工作,本文對遼寧省沈陽市自貿區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比如監管體系薄弱、稅收監管力度不足等現狀進行探究,借鑒國內典型自貿區的先進經驗,最終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從而突出遼寧省沈陽市自貿區在稅收政策上的先進性、可推廣性及可復制性,進而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地推動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和改革深化發展。
文獻分析法:對理論、文獻資料和相關概念進行搜集,結合我國典型自貿區的經驗,根據遼寧省沈陽市自貿區的實際情況作出分析,并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目前自貿區的避稅問題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由于稅收監管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出現稅收流失現象。隨著當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避稅方式也在不斷與時俱進,更加隱蔽地讓人難以發現,偽裝方式也更加樣式多變,這對稅務機關進行稅務稽查的難度無疑是增加了不少,從而也增加了國家稅收監管的成本,其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大部分稅收政策只能通過通知和辦法的形式來發出,其權威性和規范性有所下降,導致無法對監管體系產生積極影響;第二,我國稅收監管工作的從業人數和從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第三,其稅收監管工作的開展不具有針對性,做不到有法可依,難以實現監管目的。
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與完善在自貿區稅收制度中一直十分重要,多樣化的稅收優惠政策是能夠吸引各個公司進入沈陽自貿區的重要之處。沈陽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還徘徊在“稅收洼地”和“要制度創新而不是政策優惠”的問題上,還不能對自貿區本身的稅收優惠功能,以及怎樣實現自貿區稅收優惠的創新進行深入探討,主要還是通過對國家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落實,以及學習復制國內已經取得良好效果的其他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缺少符合自身發展目標的實質性和突破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增值稅和消費稅等方面的優惠力度不顯著,對市場主體的吸引力不足,無法充分調動國內外投資主體積極主動進入自貿區的熱情,無法提升沈陽自貿區的核心競爭力。
沈陽自貿區通過大力發展重工業以及制造業,為自貿區的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從目前來看,沈陽自貿區的發展還存在區域特色不顯著、稅收政策缺乏改革制度創新、稅收政策針對性不強,無法充分發揮出自貿區的模范作用,這些都會對沈陽自貿區的優勢產生一定的局限性。要想實現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關鍵目標,就必須要把地方經濟狀況與現實發展需求充分結合,并為其制定一一對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將稅收政策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如果沈陽自貿區的稅收激勵政策無法真正體現自身獨有的區域特色,不僅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而且對沈陽自貿區經濟的發展格局無法起到積極作用。
對于自貿區生產與發展來講,中高端稅收人才的影響是關鍵,人才儲備的充足是任何一個自貿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由于受各種條件的影響,比如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經濟發展等因素,通過與其他自貿區比較,沈陽自貿區的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無法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創新優勢,對中高端稅收人才的稅收激勵政策在內容與形式等方面不主動改革創新,很大程度上會大大降低全國各地優秀的稅收人才來沈陽的工作意向,同時也會打擊沈陽當地優秀的中高端稅收人才投入自由貿易區工作的熱情,加劇了人才的流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沈陽自貿區的發展。
上海自貿區在2013 年9 月29 日正式掛牌,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發展自貿區內企業的進出口業務、發掘推動出口業務的稅收優惠政策等要求,這一模式通過多次復制與進一步推廣,在其領域內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被視為以開放促改革的典范,社會各界對上海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和探討,將其作為標桿。上海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歸為以下兩類:一是刺激投資的稅收政策,這一類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增加對企業的吸引力,將企業源源不斷地向自貿區集聚。二是推動貿易的稅收激勵政策,推翻了以往以行業為基礎的稅收優惠政策,推行更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上海自貿區積累出很多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實踐經驗,很大程度推動了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進程,為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加強了與各國貿易合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廣東自貿區分成廣州南沙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以及珠海橫琴片區,其對各自的發展各有側重,三者相互補充,共同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發展,推動廣東自由貿易區經濟轉型升級。廣東自貿區是致力于打造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區域性自貿區,其中廣州南沙片區啟運港的出口退稅政策是一項極具創新的政策,它主要是把從啟運港運出的貨物看成是出口,同時為其辦理退稅手續,相比較而言,出口退稅手續不僅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也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激勵了企業進一步發展,進而使南沙片區的貨物運輸量有所增加,有效提升了南沙航運樞紐承載區的地位,同時也為企業吸引更多進出口企業落戶自貿區提供了便利。
自貿區有所區別于放任自由區,完善稅收監管體系,嚴格執行稅收監管對自貿區的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自貿區的稅收政策必須把立法作為首要任務,確保落實政府責任,通過法律保障稅收監管體系完善與政策實施,以維護公平、穩定的市場規則,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促進自貿區市場主體的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只有通過有效管理,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只有進行嚴格的監管,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其中,在國家方面應加強對自由貿易區的整體規劃,制定普遍適用的基本法律規定,以確保自由貿易區的稅收政策得以有效實施。與此同時,為自由貿易區的稅收制度創新問題預留彈性空間或授權條款;地方方面更應該積極完善稅收監管體系,促進制度創新,靈活地制定符合自貿區自身建設的稅收制度安排,推動稅收激勵政策的立法工作,為自貿區發展提供堅定的法律支持。
稅收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就目前而言,沈陽市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所涉及的范圍相對狹窄,想要更好地發展,與政府稅收政策支持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沈陽自貿區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投資激勵制度以及提供對應的優惠政策,把稅收范圍進一步擴大,以此吸引新興產業和外商對自貿區產業進行投資,進而推動經濟發展,比如說也可以通過對農產品進出口的減免力度增加、把對外貿易領域稅收負擔降至最低,使出口退稅更加方便快捷、對新建自用辦公用房在契稅和房產稅等稅種方面給予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等,以點帶面,加快自貿區產業集聚,進而為自貿區創新發展留足空間。
推動沈陽自貿區高質量發展,制定的稅收激勵政策必須更具針對性,應該將自身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因地制宜地將資源合理分配。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遼寧地區無論陸路、水路還是空運交通都很便利,有極大優勢,以沈陽自貿區為中心,形成東北亞主要城市輻射圈,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進一步開放;其次,沈陽作為老工業基地,要充分發揮優勢,在“一帶一路”中將制造業推向國際前沿,彰顯區域特色,努力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推動市場化經濟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所以說,沈陽自貿區想要得到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制定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真正地了解人才的需求,并制定人力資源開發方案,通過這樣才能夠提升更多中高端稅收人才投入到沈陽自貿區的建設當中。首先,對人才市場進行規范,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為其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并為人才就業創業提供基本保障,提出優惠政策;其次,還要為前來就業創業的中高端稅收人才營造一個適合的發展環境,解決其后顧之憂。因此,自貿區不僅要解決中高端稅收人才的戶籍問題,同時也要對其他各類問題提供相應的優惠扶持,比如:住房、子女入學、保險等,為中高端人才提供一體化保障,逐步將來自各地的中高端稅收人才聚集于沈陽自貿區,為自貿區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的新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