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瀟 常州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
當前,我國企業面臨新形勢下的經濟管理挑戰,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為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競爭壓力。在此背景下,尋求創新的經濟管理策略,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企業經濟管理是指企業為實現經濟目標,通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種資源,組織與指導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它是指導企業經濟運作、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企業具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自主經營決策權和承擔經營風險的特征。企業的目標主要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并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經濟是指人們在社會化生產和分配活動中創造和流通有價值的物質和非物質財富的過程。經濟活動涉及生產、消費以及分配資源等環節。經濟的發展和運行,直接影響企業經濟管理的內容和方式。管理是針對組織或機構中的人和事務,通過制定策略、規劃、組織、領導、控制等一系列活動,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
經濟管理是指在企業經濟運作過程中,通過組織和協調各種資源,實現經濟目標的管理活動。經濟管理的主要任務包括制定發展戰略、實施財務管理、設定績效指標、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通過經濟管理,企業可以有效配置和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經濟效益是指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取得的結果的好壞程度,包括利潤、投資回報率等。成本是指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資源消耗,收入是企業通過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所取得的貨幣和非貨幣的回報,營銷是指通過市場調研、產品策劃、銷售推廣等手段,滿足顧客需求并實現利潤的活動,財務管理是指企業對財務資產和負債的籌集、使用和管理的活動,包括投資決策、融資決策、資本結構管理等。
隨著全球科技進步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新業態的不斷涌現,我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通過不斷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進產品和服務。只有與時俱進、敢于創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新形勢下,企業需要依據市場需求、產業發展趨勢和技術進步,創新經濟管理模式和方法,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只有通過創新,才能找到突破口,實現企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企業需要通過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品牌創新等方面。只有通過創新,企業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為了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需要通過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提升經濟的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穩定性,推動經濟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1.經濟管理觀念陳舊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在經濟管理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管理模式,但這些模式往往過于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由于固守傳統的思維定式,企業管理者對新形勢下的市場需求、科技創新和競爭環境缺乏敏銳的洞察力,導致企業無法及時調整經濟管理思路,從而阻礙了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在信息時代,技術更新換代迅速,市場競爭的速度也大幅加快。然而,一些企業由于信息獲取渠道的不暢、信息內容的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企業經營者對新形勢下的市場動態和經濟管理理念的了解不足,無法及時把握市場變化和應對競爭壓力。傳統觀念下,一些企業過于強調穩定和保守,缺乏創新和變革的決心。這種思維定式,導致企業經營者對新經濟形勢下的機遇和挑戰缺乏積極的應對態度,錯失了發展良機。新形勢下我國企業經濟管理觀念陳舊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陳舊的經濟管理觀念使企業錯失了發展機會,無法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和競爭的激烈程度。其次,陳舊觀念下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無法有效應對新經濟形勢下的復雜問題和挑戰,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決策效果和運營效率。此外,陳舊的觀念也會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限制了企業的長期發展空間。
2.經濟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許多企業在新形勢下的內部經濟管理體系仍然不完善,這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產生了嚴重影響。部分企業在管理理念上,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未能及時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需要注重市場導向、創新驅動和靈活機動的管理思維。然而,一些企業在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上存在不足,無法吸引和留住具有創新思維和領導力的人才。這使企業內部的經濟管理體系難以與時俱進,無法有效適應新形勢下的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然而,一些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進展較慢,信息系統不夠完善,導致企業內部管理流程繁瑣,信息傳遞不暢,限制了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決策的準確性。不完善的管理體系影響了企業的決策效果和運營效率,阻礙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表現和發展。增加了內部摩擦與沖突的風險,削弱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此外,不完善的管理體系還會導致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限制了企業長期競爭力的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經濟管理內部控制薄弱
一些企業在發展初期注重規模擴大和業務拓展,但忽視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隨著企業發展空間的擴大和業務復雜性的增加,薄弱的內部控制體系使企業難以及時識別和應對風險和問題,增加了企業的運營風險。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和審計制度,導致信息不暢通、責任不明確,容易產生管理漏洞和腐敗行為。在新形勢下,企業內部風險、競爭和不確定性加大,沒有健全的監督和審計機制,無法及時識別和糾正問題,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損失和風險。企業內部控制需要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和高度責任心,但一些企業缺乏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內部控制意識,在日常工作中無法有效遵循內控要求,容易產生漏洞和失誤。
4.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是導致企業經濟管理組織結構缺乏創新的一個重要原因。傳統的管理思維模式往往注重穩定性和規范性,而新形勢下的企業面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競爭壓力。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使企業難以快速適應變化,缺乏敏捷性和創新性。在新形勢下,創新通常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要求管理者勇于嘗試新的理念和方法。然而,一些管理者因為對未知的擔憂而避免采取創新的改變,導致組織結構無法跟上時代的需求和發展。一些企業存在保守的組織文化和僵化的結構,導致決策權集中、信息溝通緩慢、決策執行效率低下等問題。這種僵化的組織結構限制了創新的涌現和實施,使企業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變化和競爭。
1.創新經濟管理理念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在新形勢下需要創新經濟管理理念,以應對挑戰并提高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從多個方向出發,推動經濟管理理念的創新與發展。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業需要緊密關注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變化,將市場導向作為經濟管理的核心理念。企業可以通過市場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顧客的需求和偏好,借鑒市場先進經驗,加強市場定位和品牌建設,以提供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企業需要重視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創新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創新驅動的機制和培養創新文化,鼓勵員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推動產品和服務的不斷改進和革新。在人才成為競爭核心資源的時代,企業需要注重員工的培養和激勵。人本管理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員工的個人發展和幸福感,通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培訓機會和激勵制度,吸引優秀人才和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和創新團隊,促進員工的持續學習和能力提升。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關注環境保護、員工福利、社會公益等問題。通過履行社會責任,企業不僅可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還可以獲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會認可,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構建成熟的經濟管理體系
面對新形勢下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需要構建成熟的經濟管理體系,以應對挑戰并提高競爭力。構建成熟的經濟管理體系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并制定具體的策略和措施。企業需要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和中短期經營計劃,并將其與組織的目標和資源相匹配。在制定戰略時,企業需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競爭環境和技術創新趨勢,并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此外,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確保戰略目標得以實現,并能夠不斷進行修正和優化。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營管理等方面。內部控制體系應包括明確的授權和責任分配、完善的決策流程、有效的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等。此外,風險管理也是構建成熟經濟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需要識別、評估和控制各類風險,建立風險管理框架和風險應對機制,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穩定運營。創新是企業構建成熟經濟管理體系的重要方向之一。企業應鼓勵員工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并建立與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緊密對接的創新體系。同時,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和數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流程的高效運行和決策的準確性。企業的人力資源是構建成熟經濟管理體系的關鍵要素。企業應注重建立有效的招聘、培訓和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此外,建立良好的組織文化和員工參與機制,激發員工的工作激情和創造力,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效能。在新形勢下,企業需要與供應商、合作伙伴以及研究機構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此外,借鑒外部經驗和先進管理理念,進行自身的學習和改進,不斷追求卓越。
3.加強企業內部經濟控制
為應對挑戰和提高經濟控制水平,企業需要采取具體的策略和舉措,加強內部經濟控制體系。內部控制制度包括財務管理、預算管控、成本控制、內部審計等,企業應制定明確的內部控制政策和規程,明確各級管理層的職責和權限,并建立相應的制度和流程。此外,需要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機制和監督機構,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持續性。預算管理是企業經濟控制的重要工具,能夠對企業資源的分配和使用進行控制和指導。企業應制定合理、具體的預算計劃,并確保預算執行的監控和調整。預算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績效和效率。成本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對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響。企業應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和標準,明確成本控制的責任和流程。通過加強對各項成本的監控和分析,識別成本的變動因素,并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潤。企業面臨多種風險,如市場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等,需要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機制,包括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和防范。通過建立風險管理框架和相應的風險管理工具,企業可以及時識別和應對風險,降低風險對企業經濟控制的影響。
4.創新經濟管理組織結構
傳統的層級結構會導致信息傳遞的滯后、決策的緩慢和創新的阻礙。扁平化組織結構將層級減少到最低限度,并強調員工之間的溝通和協作。通過扁平化,企業能夠更快地做出決策,提高創新的敏捷性和市場響應能力。企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需要不同部門和職能之間的密切合作協同,應建立跨部門的項目團隊和跨職能的協作機制,促進知識共享、資源整合和創新合作。這樣的組織結構能夠促進快速決策、高效執行,并加速創新的推進。為了激發員工的創新潛力和才能,企業應該建立一種分權和授權的管理文化和機制,通過分散決策權和授權,企業能夠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提高決策的效率和靈活性。同時,企業需要明確的目標和績效評估體系,以確保授權程度與績效掛鉤,推動員工的表現和創新能力。新形勢下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變化迅速,企業應具備靈活調整和適應的能力。企業可以采用模塊化、網絡化或虛擬化的組織結構,以便迅速組建和解散團隊,靈活調整資源配置和業務流程。這樣的組織結構能夠提高企業的敏捷性、創新性和市場適應性。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工具的應用能夠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和決策的質量。企業可以采用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業務支持系統。這樣的組織結構能夠加速信息傳遞和業務流程,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
綜上,隨著新形勢下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企業經濟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內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以及加強員工的培訓與激勵是關鍵策略;在市場導向方面,注重市場研究和提高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和差異化是重要策略;在創新驅動方面,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夠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人本管理和持續學習是關鍵策略;在社會責任方面,加強環境保護和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的重要使命。通過實施這些策略,企業可充分發揮內外部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