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郭古月

聽是一種能力,對于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節班會在大主題、小情境、小任務的驅動下,以“聽”字為中心設計了4個教學環節,3大闖關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聽的重要性。通過互動游戲等形式,學生學習如何聽,養成聽的好習慣。
班會準備
教師:課件、故事音頻、情景劇頭飾、心靈成長單、成長能量站等。
學生:完成課前調查。
班會過程
一、熱身游戲——初識聽
指鼻子游戲:我說你做
師:鼻子、鼻子、鼻子;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耳朵;鼻子、鼻子、鼻子……
(學生根據教師的口令快速進行指鼻子游戲。學生先集體做一次,教師再邀請2組同學上臺PK。)
師:同學們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老師剛剛觀察到,在游戲中,有的同學從頭到尾一直沒有出錯,有的同學錯誤率卻很高,手忙腳亂的,這是為什么呢?
(教師邀請學生分享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師:認真聽的時候,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最需要打起精神?
生:耳朵。
師(小結):對,耳朵。課前同學們完成了調查,一些同學有聽不清、聽不懂的煩惱。這節課我們一起解決這些煩惱,一起走進《用好我的小耳朵》。
【設計意圖】 通過熱身游戲,學生認識“聽”,感知自己身體的配合度,明白“聽”的重要性,引出接下來的活動。
二、 趣解“聽”字——理解聽
師:在剛才的游戲中,明明每個同學都有小耳朵,但還是有不少同學出錯,證明“聽”這件事不僅是有耳朵這么簡單。大家都知道,古人總是喜歡根據事物的特征來造字,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造的“聽”字。你都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師板書:聽。)
生1:聽的時候要用心,所以這里面有一個“心”字。
生2:聽的時候要用到耳朵,所以字的左邊有一個“耳”字。
生3:聽的時候還要用到眼睛,這個字里面還有一個橫著放的“目”字。
師(小結):古人造的“聽”字告訴我們要想聽好,需要用耳朵認真聽,用眼睛看,還要用心聽。
【設計意圖】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逐步發現古字“聽”里藏著的聽的秘訣。
三、巧設闖關——學會聽
本環節改編自繪本《小熊想要當郵差》,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
第一關:會用耳朵,認真聽。
播放音頻:繪本《小熊想要當郵差》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大馬先生生病了,小熊暫代大馬先生的郵差工作。小熊卻因為沒有仔細傾聽,將要送給松雞太太的巧克力送到了松鼠家,把要送給灰兔奶奶的草莓送到了灰鼠家。
要求:學生閉上眼睛,聽到動物名字拍3下肩,聽到食物名字拍3下手。
師:哪些同學全部做對了?能不能給沒做對的同學一些方法?
生1:要很專心,不走神。
生2:要認真聽清楚。
生3:聽的時候不要打斷,要一直聽下去。
師(小結):這一關的秘訣是我們的小耳朵要認真聽。
師:在你的生活和學習中,做什么事情需要認真聽?
生1:上課的時候需要認真聽。
生2:聽寫的時候需要認真聽。
生3:參加運動會的時候需要認真聽發令槍。
(教師板書:小小耳朵認真聽。)
第二關:巧用眼耳,合作聽。
學生拿出學案紙,教師再次播放繪本視頻:《小熊想要當郵差》
要求:學生邊聽邊看,記錄聽到了哪些動物和食物。
生1:我聽到了5種動物,2種食物,他們分別是:大馬、小熊、松鼠、松雞、灰兔、巧克力和草莓。
生2:我聽到了6種動物,還有灰鼠。
師:生活中或學習中,如果想用好小耳朵,咱們可以怎樣聽?
生1:聽寫的時候要邊聽邊記。
生2:記筆記的時候要邊聽邊看邊記。
生3:幫媽媽拿快遞的時候,要邊聽邊記邊找。
(教師板書:耳朵眼睛會合作。)
師(小結):同學們,當我們在聽的過程中做到了邊聽邊看、邊聽邊記、邊聽邊想,也就是做到了合作聽。希望你們把這些記在心中,真正用好自己的小耳朵。
第三關:善記要求,用心聽。
(一)情景演繹室
學生根據《小熊想要當郵差》的繪本故事,進行情景片段演繹。
學生扮演大馬、松雞和松鼠,老師扮演小熊。學生和老師戴好角色頭飾,同臺演繹。
師:故事演完了,誰來分享一下小熊怎樣聽才能成為稱職的郵差?
生1:我覺得小熊在聽的時候如果沒有打斷大馬先生的話,就能當好稱職的小郵差。
生2:我覺得送快遞去的地方比較多,小熊可以用到“合作聽”,邊聽邊記下要送的地點,這樣也可以成功。
生3:我覺得小熊應該用心去聽,記住自己的職責,不能心不在焉地聽。
學生根據提出的建議,改編《小熊想要當郵差》的繪本故事,進行情景改編演繹。
師(小結):感謝大家參與到我們的情景演繹中。同學們真誠的分享幫助小熊成長為稱職的郵差。老師相信,你們既然能幫助到小熊,也一定能夠幫助自己掌握“聽”的本領,并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教師板書:牢記要求用心聽。)
【設計意圖】 情景再現演繹,師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思考小熊應該怎樣聽才能成為稱職的郵差。情景改編演繹,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和練習聽的方法。
(二)成長體驗營
師:同學們,用好小耳朵不僅能幫助小熊成為稱職的郵差,還能為咱們的學習和生活賦能。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成長體驗營”,看看這3組鏡頭。
鏡頭一:小明幫媽媽取快遞,把11棟聽成了17棟。
鏡頭二:老師報聽寫時小山不專注,錯了很多。
鏡頭三:運動會時,小偉沒有聽清發令槍,搶跑了。
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幫助這些同學?
生1:我覺得小明可以運用“合作聽”的方法,一邊聽一邊說,這樣就不會跑錯了。
生2:我覺得小山要做到認真聽,不插嘴,不走神,聽不明白的先放在那里,不能錯過下面的內容。
生3:我為小偉感到遺憾。小偉事后一定會告訴自己,以后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聽的時候記住目標和要求,努力做到用心聽、認真聽。
成長能量站: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成長能量站。
聽不懂時,我會???????????????????? 。
聽不會時,我能???????????????????? 。
聽不清時,我可以?????????????????? 。
【設計意圖】 3大闖關活動依次展開。小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如何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由課內遷移至生活,促進學生心理品質、核心素養提升。
四、實踐表達——我會聽
師:同學們看著“聽”字,明白了在聽的過程中,我們得用耳、用眼,更得用心。你們能否運用學到的方法完成最后的挑戰?
播放視頻:《聽我說》律動操,師生一起邊聽邊做動作。
師(小結):時間有限,成長無限。好習慣為我們的成長和學習賦能,用好我們的小耳朵,為我們的學習賦能。
【設計意圖】 好的習慣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中,更應該延伸到生活。本節班會課指向學生的深層生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習得并會用,進而才能讓好習慣為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賦能。學生在閉環中一課一得,體驗聽,發展聽能力。
反思與總結
二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開始發展,但具體形象思維還占很重要的地位。他們主要還是根據形狀、顏色、聲音和形象進行思考的。因此,學會如何聽對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格外重要。
本節班會課選取“用好我的小耳朵”,以聽為抓手設計活動。以繪本《小熊想要當郵差》為載體,以學會聽為主線,用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具體事物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聽的重要性,知道聽需要認真和用心,可以通過耐心練習發展這項能力。好的習慣需要延伸到生活中,成長訓練營是在真實的情景中,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練習聽、學會聽,進而使好習慣賦能學生的成長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