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瑾 陳波
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效融合家校社育人力量的方法,形成了“三長引路”模式,讓學生的成長底氣滿滿。
師長領航:“一生一案”見證成長過程
“一生一案”指教師以實證研究的方法,全面了解、分析每一名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發展潛能、心理狀態等,以“成長檔案袋”為載體,記錄、匯總學生階段性的成長數據,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支撐。
1. 以座右銘為綱領,積蓄“內能”
擔任班主任以來,我一直堅持做的一件事情是為每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我制作了以學校校徽的藍色為主色調的個人信息名片,其中設置座右銘一欄,讓同學們寫一寫勉勵自己的話。有的同學化用名言名句,如史鐵生《病隙碎筆》中的“且視他人之疑目為盞盞鬼火,大膽地去走自己的夜路”。人生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有的同學對自己說,“在每一個死胡同的盡頭都有另一個維度的天空”。一名同學的座右銘是“讓沉靜持續發生,讓努力相伴而行”,我覺得似曾相識,問他是怎么想到的。他說:“老師,這句話不是在月考的成績單上你給我寫的評語嗎?”我突然意識到,有時老師一句不經意的表達,也會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水花。
2. 以調查表單為抓手,激發“潛能”
同學們日常言行的記錄是檔案袋最重要的內容。高二的一次信息技術課后,科任教師發來幾張圖片,我打開一看,原來是“投訴狀”:學生課堂紀律比較差,尤其是最后一排學生;電腦音頻線被拔出來了,鍵盤被摳壞了。當天晚上,我制作了一份關于信息技術課課堂表現的調查表,讓學生寫下以下4項:自我介紹、羅列課堂上的違紀現象、對于出現此類現象的態度、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并交代違紀同學第二天向科任教師當面道歉。我將這樣的表單放入學生的成長檔案,充分激發學生自我反思、自查自糾的潛能。
3. 以身邊榜樣為參照,喚醒“動能”
我班學生學習基礎整體較好,但是學生的發展不平衡,日常習慣、學習能力等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于是,我開展了一次“尋找九宮格中的TA”榜樣學習活動。學生以自己的座位為中心,在“座位九宮格”中尋找值得學習的對象,并在“身邊榜樣記錄單”中分條陳述對方可供學習的優點,如“沉浸式學習的時間長,可以在較長時間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字寫得很清秀”“待人文明,有禮貌,很有責任感”“做事盡心盡力”。我把“身邊榜樣記錄單”歸檔到個人成長檔案中,以此喚醒每名學生的內驅力。
家長領銜:尋找家校協作契機
班主任應積極尋找家校協作的契機,讓家長成為孩子成長的“領路人”、班級管理的“同盟軍”。
1. 博采眾長家長說,親情“顯能”
和學生交流后,我設計了一次“博采眾長家長說”活動。我從學業、人際關系、學習和生活如何平衡三個方面入手,羅列了同學們的疑惑,請家長根據孩子的疑惑和自身的經歷來提供“錦囊妙計”。這次活動讓我們非常感動,因為每一段殷殷寄語的背后都是父母的深切期望。比如,對高中階段的“愛情觀”,王媽媽回答:“愛情是美好的,絕不可隨意,更不能隨便。所以,高中的愛情能結出甜蜜果實的很少,產生不良影響的更多。如果你真的認為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這段感情中未知的可能,媽媽支持你嘗試。但請記住,不要濫情,不要讓自己的愛變得廉價。所以,請慎重且理智。”這位媽媽對于引導孩子如何建立正確的“愛情觀”是有大智慧的。
許多家長苦于走不進孩子的心里,親子關系日益緊張。在“家長說”活動中,我設計了“成長加油站”環節,創造了一次大膽說愛的契機。劉爸爸在對孩子的勉勵中,既能體諒孩子的不易,又用4個“一點點”給孩子打氣:開心一點點,努力一點點,改變一點點,進步一點點。竺媽媽動情地講:“媽媽不擅長夸獎你,但內心深處以你為傲。雖然你缺點不少,有時候還不是很聽話,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可愛,嘴巴還有點毒,但你是媽媽唯一的牽掛,也是媽媽開心的源泉。第一次做媽媽,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我們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2. 恰逢“十八”成人禮,儀式“賦能”
進入高三,很多學生也迎來了十八歲。我開展了“十八正當時,奮斗正青春”主題活動,揚青春之朝氣,立奮斗之理想。活動中,我請兩位家長作為代表講話,讓孩子們感受以身作則的擔當與成長相伴的溫情;一封封來自父母的家書,由班主任送到孩子手中,薄薄的信紙上承載的是脈脈深情;正所謂“成人者,行冠禮”,學生佩戴成人冠,戴上成人勛章,用鄭重的三次鞠躬表達對師長的誠摯謝意。家校攜手營造儀式感,共同見證獨特而美好的生命歷程。
學長領路:經驗之談指點迷津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除了聯合家長,還有哪些社會力量有聯合的可能?于是,我想到了已經畢業的學生。
1. 學長諄諄語,汲取“效能”
每年的六七月,我都會給高考結束后的學生布置高中階段的最后一次任務:給下一屆學弟學妹留下學習和生活的經驗。被武漢大學錄取的小忻洋洋灑灑寫了兩大張“經驗談”,鄭重地交到我手里,說:“我完成了高中階段的最后一篇作文。”我笑著說:“這篇是用實踐證明的滿分作文。”他從5個方面介紹了他的高中生活,其中不乏對我善意的調侃——“窗外經過的魅影,后門悄然的腳步,都將是違紀者揮之不去的噩夢與恐懼。有時相機快門一聲輕響,你優美的睡姿便已成為經典,留存于老班的相冊,以待后人欣賞”;還有克服瞌睡的良方——“疲勞與嗜睡是不可避免的,每個人的精力都不是無限的。如何解決?個人建議:對前者要一鼓作氣,凡事再而衰,三而竭,可以買一個小鬧鐘,也可以洗一把冷水臉;對后者,個人建議最好中午午休不要卷,睡一覺的收益更大”。有的畢業生從“三年與一年、數量與質量、課本、情感”等關鍵詞出發總結經驗。當我把這些經驗讀給剛進入高中的新生聽,他們總會目光如炬,如獲珍寶。
2. 我的困惑學長答,習得“技能”??? 高二,我還策劃了一次“我的困惑學長答”活動,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惑,由班長匯總,共統計了28類問題,有關于學習困惑的:“知識掌握不全面,缺乏提分思路,應該怎么辦?”“做題速度慢,如何快速遷移例題中的方法?”有生活上的疑難:“如何平衡學習與休閑的關系?”“如何充實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還有的同學關注高校招生:“高二參加西湖大學的招生,您有什么建議?”“對于省內三位一體的招生,可以做哪些準備?”我把這張問題匯總表發給往屆學生,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積極響應,一個禮拜之后紛紛發來了回復視頻。我將這些視頻進行剪輯,利用兩節班隊活動課播放,同學們看得意猶未盡。事后,大家紛紛表示獲得了新的“技能”,規避了“走彎路”的風險。??? 由師長領航,傳授知識和養成品格,由家長言傳身教,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加之學長的經驗分享和方向指引,三方力量共同推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這可能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的一種可行嘗試。(文中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