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超 韓琳 梅嬌艷


學科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學段特點和學生發展需求,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要素,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鏈接,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性學習提升核心素養,實現知行合一。
筆者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神州謠》為例,談一談如何在語文學科中融入德育內容,實現語言與精神共生。
內容選擇,凸顯傳統文化教育
《神州謠》是一篇篇幅短小卻內涵豐富的歌謠,贊美了祖國壯美的山河、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本課文字雖少,但每一句都氣勢磅礴,擲地有聲,洋溢著濃濃的愛國之情,體現了中華兒女盼望兩岸統一、祖國繁榮的強烈愿望。
本課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第1、2小節,感受神州大地山川壯美、風景如畫;通過認識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讓學生在語言的習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之情,樹立文化自信。同時,教師運用漢字溯源、圖文結合等方法引導學生隨文識字,讓學生在學習字理字義間感受漢字的源遠流長,以達成育人目標。
學習活動,體現語言與精神的共生
本課的學習主要分為5個部分。筆者結合具體教學過程,談談學科融合德育的教學思路。
(一)祖國地名我來猜
1. 聯系舊知猜地名。
2. 看中國地圖全貌,齊讀祖國全稱。
3. 齊讀課題。
(設計思路:教師通過展示中國各地美景的照片,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感受祖國疆域遼闊,激發愛國之情。)
(二)祖國童謠我會讀
1. 根據自學要求開展自主學習。
(1)讀一讀:借助拼音讀課文。
(2)想一想:我們偉大的祖國又稱??????? 。
2. 分小節讀課文。
3. 讀帶有生字的短語,談談發現。
4. 與教師合作讀兒歌。
(設計思路:教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學生自己讀、合作讀、拍手讀……通過多次誦讀,學生發現童謠具有音韻美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誦讀—發現—再誦讀”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節奏中加深了對文本的記憶,體會到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美,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熏陶,讓學生更好地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祖國名稱我知道
1. 說一說:我們偉大的祖國又稱?????? 、????????? 。(神州 中華)
2. 識記“州”字,了解祖國名稱的來歷。
(1)讀準字音“神州”。
(2)識記字形:回憶原有知識,通過比較“州—川”識字。
(3)看圖猜意:“川”是指河,“州”是指河流中的小島。
<E:\新班主任\新班主任2024-2內文\Image\image11.png>
(4)追溯字源:聽一聽《“州”的故事》。
(5)聯系生活識字:杭州、廣州、蘇州……
3. 了解“華夏”的意思。
4. 有感情地誦讀第1小節:我神州,稱中華。山川美,可如畫。
(設計思路:如何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滲透德育元素?筆者采用了多種教學策略。如,教學“州”字時,通過看圖片、聽故事追溯字源,讓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學生說說帶有“州”字的城市名稱,鞏固識字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地域遼闊。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還積累了“神州大地、炎黃子孫、巍巍中華、華夏兒女”這些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四字詞語,把積累語言文字與根植民族精神相融合。)
(四)祖國美景我來夸
1. 圈出童謠中的祖國美景,學習“峰”字。
2. 感受黃河、長江的壯美。
(1)聯系生活經驗,說說對“黃河奔? 長江涌”的感受。
(2)通過動作、聲音知道“黃河奔”指黃河水流很急。
(3)讀出黃河的奔騰之勢。
(4)通過視頻了解黃河、長江流域的文明。
(5)帶著自豪的感情讀“黃河奔? 長江涌”。
3. 合作學習,感受長城、珠峰的壯美。
(1)查閱資料,說一說個人感受。
(2)認識“聳”字。
(3)有感情地朗讀第2小節。
(設計思路:本課中有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對于成人來說,這四個文化意象并不陌生,但筆者課前詢問了二年級的孩子,他們其實并不了解,最多知道黃河、長江是河流,長城在北京,知道珠峰的人就比較少。如何讓孩子了解這些陌生的文化意象呢?課堂中,通過觀看黃河、長江的科普視頻,學生知道了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是炎黃子孫,長江滋養著億萬人民。學生感受到“黃河奔,奔出的是炎黃子孫的力量;長江涌,涌出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知道長城的樣子像一條長龍,歷史很悠久;知道“聳”字寫出了珠峰的高,從而感受到長城、珠峰的壯美。通過資料的適切拓展,學生感受到祖國不僅山川壯美,更有悠久的歷史。)
(五)祖國壯美我來贊
1. 贊美祖國山川。
黃山(??? )??? 西湖(??? )
華山(??? )??? 九寨溝(??? )
2. 再次誦讀課文第1、2小節,讀出自豪之情。
3. 積累詞語:神州大地? 華夏兒女? 巍巍中華? 炎黃子孫。
4. 帶著愛國之情書寫詞語:神州大地? 巍巍中華。
5. 課后拓展:聯系各地美景,創編《神州謠》或者制作《神州小報》。
(設計思路: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在學習完課文后,我們還可以開展“聯系生活,創編神州謠”“收集資料,制作神州小報”“跨學科學習,書畫神州美景,歌唱神州童謠”等活動,在生活中學習,在跨學科活動中育心,在實踐中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過程性評價,見證學生素養進階
本課教學中,筆者通過智能設備記錄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生成評價報告,分析學生有效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情況。同時,筆者設計了評價量表,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整體過程進行星級評價,評價表如下。
在教學活動中,無論哪一門學科都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的德育情境,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