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霞

近些日子,我與學校初中部老師一起閱讀《憑什么讓學生服你》這本書。為什么要推薦這本書?有3個理由:第一,接地氣,講的就是教師身邊的小事;第二,有啟迪,作者看待事情的角度和處理棘手問題的方法獨特,值得年輕教師學習;第三,很生動,以故事為主,可讀性強,是教師開展教育敘事寫作的藍本。作者關承華曾是北京市海淀區育英中學教師,從教32年,擔任班主任、年級組長27年,所獲榮譽很多,但最令她自豪的是自己所帶的學生。退休多年,依然有不少學生給她寫信,去看望她,念她的好。我們試圖從書中的故事去找學生敬重她、喜愛她、感恩她的原因,然后改進我們的工作。
用人格魅力感召學生
西方有句諺語:孩子不會聽你怎么說,他只會看你怎么做,然后去模仿。關老師深諳此理。
高一軍訓時,下起了雨,孩子們在雨中繼續操練,關老師毅然走進雨中陪孩子們操練。孩子們被深深感動了,一再要求關老師去避雨,并保證一定會好好練。事后學生對關老師說:“本來師生還不熟悉,但看到您作為歲數最大的一位班主任這樣做,我們一下子就了解了您,拉近了和您的距離。”我認為,這并不是關老師刻意為之,而是她的一種生命自覺,一種情感自發,一種教育自動。
聯系實際想一想,我們可以怎樣做?我們不妨比學生早進教室,面批面改作業或者陪孩子一起朗讀,既充分利用了時間,又給學生注入了學習動力;大課間,不妨和學生一起做操,一起運動,既鍛煉了自己的身體,又為學生做表率;讓學生每天完成作業,不妨也給自己定一個讀寫計劃,定期給學生看一看,既促進自己專業成長,又給學生樹立了自律形象。
諾獎女得主卡里科開啟了mRNA疫苗革命,但她最引以為榮的是女兒:兩次獲得奧運會冠軍。卡里科說:“我極度熱愛我的工作,我覺得是我的堅持不懈影響了女兒。”
當我們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孩子的時候,就實現了生命的雙向奔赴,就能夠把教育中的苦、煩、累變成成長、成全、成就。
用真誠溝通激活學生
每個班上都有一些學生表現不盡如人意,讓老師頭疼不已。如何因材施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老師的管理招數很多,但都含有溝通藝術。她深知,教育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要“對癥下藥”。比如,王方圓同學,父母鬧離婚,這使他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成績急劇下滑,怎么辦?關老師不是一味說教,而是通過5步溝通,慢慢把學生“激活”。第一步,找孩子爸爸,談目前方圓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形成教育合力;第二步,找孩子爺爺,希望他不要總責備孩子,要把教育的事情交給孩子父母;第三步,找孩子,談他爸爸工作的艱辛和不易,觸動孩子心靈,說出他的心里話;第四步,把孩子的話轉達給父親,緩和父子關系;第五步,找體育老師,發展孩子的籃球特長,并且努力做到籃球訓練與學習兩不誤。通過這5步,王方圓有了很大變化,期末考試從之前的全班第33名躍升到全班第12名,關老師為了鼓勵他繼續前進,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國家籃球隊隊員簽名的籃球送給了方圓。
教育學其實就是關系學,溝通里折射出關老師的真誠、智慧與耐心,而這一切都是教育的法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達到心靈深處。作為年輕教師,要記住溝通“三不”工具:“不著急勸說”——傾聽→尋求共同點→實現共情;“不貪多論點”——單一論點,不降低理由質量,不稀釋觀點力量,單個論點像一場對話,多個論點會形成攻擊,讓人產生抵觸情緒;“不單一陳述”——多提問→促使自主思考→使自己被自己說服。
用智慧課堂成就學生
一位哲人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吹毛求疵,但不可以原諒教師的不學無術。說一千道一萬,一位教師如果不能上好課,師德就會顯得蒼白無力。關老師最讓人信服的不是桃李滿天下,而是很多學生畢業多年還給她寫信,回去看望她,念她的好,這是因為她以愛為底色,用智慧涂出最美的教育色彩,用她的課堂照亮了孩子們一生的求索之路。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甚至說,上好每一節課是教師最崇高的師德。我很贊同這句話,所以,園博園學校提出“讓每位教師都成為教學英雄”的理念,就是希望教師成為“勤于實踐、善于溝通、樂于學習”的智慧型教師。
最近,我在學校聽了三十多節課,發現我們很多教師的教學凸顯了“自信自主、有趣有效”的智慧課堂特征,讓我受益良多。但我也發現少數班級課堂紀律渙散,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課后訓練不扎實,這些都是應該著力解決的問題。前段時間,我在學校群里發了一些教學創意與策略,希望經驗不足的教師盡快成為教學熟手,因為我們的孩子是耽誤不起的。
我希望我的教師記住“教學五性”。
實效性:課堂上如果有20%的學生沒有聽講,教師一定要停下來,想方設法讓學生專心聽講。
合理性:40分鐘的課堂,教師講的時間一定不能超過25分鐘,要留時間讓學生深度討論和鞏固應用,面向全體,及時反饋。
針對性:學生的錯題要定期搜集整理,然后換個樣子“逐一擊破”。
發展性:抓住早上和晚上的黃金時間節點,指導孩子有方法地記憶,由量變轉為質變。
激勵性:小組評價對課堂管理是有幫助的,不妨設定標準,每月評選金牌組、銀牌組和銅牌組,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團隊管理。
寫到這兒,我忍不住自我反思:憑什么讓教師服你?你這樣的倡議有用嗎?校長僅僅靠行政權威已經很難讓年輕教師心服口服了,他們需要的是專業引領與切實幫助。校長應該成為導師型管理者,走進教師當中,與他們同頻共振,成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教師,如此,才能成就我們的智慧課堂,成就我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