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教育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通過整合數學知識、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培養數學思維素養等方式,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通過連貫的教學活動和情境設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大單元教學策略不僅關注數學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情境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課堂的意義
(一)系統化知識構建,提升學習效率
大單元教學將初中數學中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重組和整合,打破傳統教學中知識點的零散狀態,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使得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的結構,深入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以方程的學習為例,大單元教學將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數與方程等內容整合為一個大單元,學生不僅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還能在系統化的學習中逐步深化理解,形成對方程這一數學概念的全面認識。系統化的學習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在掌握了一個知識點后,能夠輕松遷移到下一個相關聯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的連續性和累積效應,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促進核心素養培養,提升綜合能力
大單元教學不僅僅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等方面。通過大單元教學,學生不僅要學習具體的數學知識,還要學會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數學思維和提升綜合能力。以“統計與概率”這一大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利用頻率分布表與頻率分布直方圖等圖表來加強數據的直觀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數據;通過多媒體進行擲骰子試驗,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或者模擬招聘環節,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中位數、平均數等統計知識,加深他們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并提升實際應用能力。
二、新課標視域下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
(一)整合知識脈絡,構建邏輯體系
教師需要將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形成一個邏輯清晰、條理分明的知識體系。教師通過細致地梳理知識脈絡,可以更加明確地把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網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核心要求,進而確定大單元的主題和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單元內各小節的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形成一個連貫、有序的教學序列。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等可視化工具,直觀、清晰地展示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生活中的軸對稱”這一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從而引出軸對稱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網絡,教師不僅要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核心要求,確定本單元的主題和教學目標,還要設計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或任務,讓學生找出身邊的軸對稱圖形,并嘗試描述它們的對稱性質。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共同探討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應用。為了直觀地展示知識間的邏輯關系,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可視化工具,在黑板上繪制一個軸對稱知識的思維導圖,將軸對稱的定義、性質、判定方法以及應用等知識點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課堂的最后階段,還可以通過舉例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理解。展示一道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應用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通過大單元教學課堂講解,學生不僅掌握了軸對稱的相關知識,還學會了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二)情境融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而生動,教師需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或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還能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教學案例,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實驗器材等輔助工具,提升教學的直觀性,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概念和掌握學習方法。
例如,在進行“勾股定理”這一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展示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如何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引導學生思考在沒有測量工具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教師可以展示如何利用勾股定理來計算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長度,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應用這個定理來解決一些測量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實驗器材等輔助工具,通過動態演示和實物操作,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并能夠將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小組活動,給他們提供一些測量工具和一些直角三角形模型,讓學生通過測量和計算來驗證勾股定理的正確性,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教師通過總結實際案例和小組活動的成果,引導學生歸納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和適用條件,鼓勵他們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學科和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拓寬他們的數學思維和視野。通過情境教學,學生不僅掌握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還學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三)自主探究合作,培養思維能力
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解決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適時給予指導和反饋,幫助他們不斷完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深入思考,發現問題的本質和規律。
例如,在進行“圓”這一大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如何在平面上確定一個圓?”這個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開始積極思考并提出各種解決方法。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教師還可以設計一系列與圓相關的任務,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工具畫圓,并思考畫圓的過程中哪些條件是必需的。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都分配了一個與圓相關的實際問題,如“如何測量一個圓形物體的直徑?”各小組內的學生相互討論、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他們是否能得出正確答案,更要重視他們是如何思考和交流的。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導和反饋。例如,當一個小組的學生在討論如何確定圓的圓心時遇到了困難,教師帶領他們回顧了圓的基本性質,并提示他們可以考慮利用這些性質來解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逐漸學會了深入思考并發現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最后,教師可以總結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的成果,并引導他們將這些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例如,教師展示如何利用圓的性質來設計美觀的圖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三、結語
大單元教學策略在整合數學知識、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培養數學思維素養等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它不僅有助于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下知識碎片化、學習過程淺表化等問題,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效率,促進其核心素養形成。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嘗試和踐行大單元教學策略。同時,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應當給予教師充分的支持和鼓勵,認可并獎勵那些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積極創新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