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的應用也逐漸引起各科教師的關注。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及評價方法,未真正領悟“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沒有真正用好這一教學模式。
在初中階段,英語屬于一門基礎的學科,而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為進一步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本文將“教—學—評”一體化作為基礎,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分析,期望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深度解讀閱讀內容,分析其主題思想
英語教師通過密切觀察、評估學生的實際賞析能力及語言水平,為其設計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導入。首先,教師可多與學生展開交流,拉近彼此間的距離,發掘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所獲信息為其設計教學導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短視頻或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對將要閱讀的文章內容進行推測。完成這一環節后,教師便可讓學生對文章展開閱讀,學生先對文章進行快速瀏覽,對文章大致框架及基本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隨后,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并向學生提出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引導性問題,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學會觀察文章細節,并且對文章觀點展開深入思考。在學生完成閱讀后,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劃分小組,要求均衡搭配。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分享自己在文章閱讀中獲得的信息及個人觀點,并且讓學生嘗試用英語開展本次討論活動,促使學生表達能力及英語應用能力得到提升。
教師應對閱讀教學具備的育人功能加以重視,提升學生的主題意義分析能力及總結能力。閱讀教學不僅能為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創造有利的條件,還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目的,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英語教師要讓學生對文章中傳達的價值觀念進行思考,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培養其良好的價值觀。例如,當英語教師教授Do you like bananas 這一內容時,可以從互聯網中搜索關于香蕉的趣味視頻。在上課伊始,教師為學生播放這一視頻吸引其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對本節學習內容充滿好奇。接著,引入該教學內容,當教師完成單詞、語法、句子的教學時,學生已經大致了解了本課的基本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篇What kind of fruit do youlike?的短文,文章中介紹幾種常見水果,除了基本信息,還涉及食用這些水果的好處,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閱讀本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在學生對這篇短文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除了能進一步鞏固所學的單詞、語法,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二、創設真實情境,增加評價方式
為使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及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教師應重視對教學方式及評價方式的創新。由于英語學習要背誦大量單詞及句子,一些學生常常表現出消極的學習態度,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開展實際英語閱讀教學時,涉及的閱讀文章類型豐富、內容多樣,教師應當充分結合這一特點,根據具體閱讀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貼近真實的體驗感,這樣不僅方便學生理解句子及內容,還能加深學生對該場景的印象,從而達到強化學生知識掌握的目的,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大幅提升,有利于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提高。
例如,當英語教師對學生開展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的教學時,教師在完成教學引導后,讓學生觀察課文中的圖畫,想一想圖上的人都去哪里度假了,接著教授單詞。在完成單詞和句子教學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度假視頻,包括沖浪、爬山、騎行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后,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共同商議,選擇一個想要實現的度假場景,完成選擇后,分組開展學習。一組學生選擇了沙灘游玩,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中播放沙灘背景圖片,圖片中有沙灘躺椅、堆沙的人、椰子樹、藍天等,同時播放一些較為應景的背景音樂,以此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然后讓該組學生分別在該場景中閱讀教師提供的Beachvacation 這篇文章,學生仿佛置身于沙灘上,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閱讀文章,閱讀效果較為理想。組內的學生需要對同伴的閱讀情況進行評析,并且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同時,其他組的學生對本組表現進行打分,利用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的方式達到多方位評估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另一組學生選擇的是爬山,教師為其播放含有樹木、山體的圖片,同時配以鳴叫聲,讓學生在此場景下閱讀Interesting mountain climbing 一文,學生身處“鳥語花香”“景色優美”的大自然中,對文章的理解更為全面、透徹。
三、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凸顯其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時候都是教師在課堂上全程教學。在這一教學形式下,教師成為課堂主體,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且一些學生會出現走神的情況。為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英語教師可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同時將“教—學—評”一體化作為導向,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通過思維火花的碰撞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內容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日常往返學校的方式進行調查,按照調查結果為學生選擇一篇相應的閱讀文章。在閱讀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瀏覽,在了解基本詞匯及語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組隊展開討論,分析哪一種交通方式最合適。一些學生認為“bus”最好,因為他們認為乘坐公共汽車的費用較為便宜,針對這一組的選擇,有的學生提出了反對意見:“But the bus is too crowdedand smells complicated.” 而這一組學生選擇的是“bike”,因為自行車方便,不易堵車,且能鍛煉身體,但是有的學生認為自行車不適用于家校距離較遠的學生。也有學生選擇“taxi”,優點是efficient、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但是一些學生認為出租車價格過于昂貴,不適合長期乘坐。
通過激烈的討論,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探究能力得到鍛煉,英語口語水平得到提升。教師可針對本次主題做出總結,對表現良好的小組給予表揚,并引導學生閱讀相關文章。通過之前的討論,學生的閱讀更加得心應手。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將“教—學—評”一體化作為指導,注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結合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創新。教師通過開展更具趣味性、多樣性的教學活動,達到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目的,為學生語言的學習及應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