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壓力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對體育運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相關性分析具有重要價值。文章選取某大學兩個專業的學生群體作為實驗樣本,通過收集并對比兩組學生樣本的相關數據,探討體育活動頻率、時長及類型等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具體影響,構建邏輯回歸模型,量化分析不同體育運動特征向量如何預測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向變化。心理健康評估采用《MASQ-30多維焦慮癥狀問卷》,并細分為七大領域。比對兩組學生的心理健康評估數據,結果表明,經過為期12周的體育鍛煉計劃,實驗組學生在心理健康的各個關鍵維度上均展現出了顯著的改善,驗證了規律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 體育運動;大學生;心理健康;廣泛性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G44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3.047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port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GUO Bing
(Shanxi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Stress can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so conducting a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sports and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of great value. The article selects student populations from two majors at a certain university as experimental samples. By collecting and comparing relevant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 samples, it explores the specific impact of factors such as frequency, duration, and type of sports activitie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how different sports feature vectors predict positive changes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assessment adopts the MASQ-30 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ymptom Questionnaire and is divided into seven major domains. Comparing the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 data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a 12 week physical exercise progra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various key dimensions of mental health, verifying that regular exercis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sports;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depression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高競爭的社會環境中,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梁,承載著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多重期望。他們不僅需要在學術領域精耕細作,追求知識的高峰,還需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市場,提前規劃并努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同時,復雜多變的人際關系網絡也考驗著他們的溝通與協作能力。這些綜合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大學生群體前所未有的學業壓力、就業挑戰及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心理壓力源。這些壓力若未能得到及時且有效的緩解,很可能像一座座無形的大山,壓抑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焦慮、抑郁[1]等負面情緒的滋生與蔓延。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表現,削弱學習的動力與效率,還可能在其心靈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對其未來的職業生涯乃至整個人生軌跡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因此,尋找并實踐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途徑,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在這一背景下,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對于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逐漸顯現并受到廣泛關注。大量科學研究已經證實,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顯著改善個體的生理健康狀況[2],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還能夠通過一系列生理與心理機制的相互作用,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升個體的心理韌性和幸福感。這種積極影響不僅體現在即時的情緒調節上,還能夠在長期內塑造更加堅韌、樂觀的心理品質,為大學生應對未來挑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實驗對象
選取某大學兩個專業的學生群體作為實驗樣本,A班設為實驗組,共60人(男生32人、女生28人),從中精選男生29名、女生28名參與實驗,旨在探究規律性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B班作為對照組,同樣60人(男生29人、女生31人),選取相應數量的男生29名、女生28名作為觀察對象。實驗前,通過量表評估兩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并進行獨立樣本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在假設前提成立的條件下,值為獨立樣本檢驗的結果,值代表的是觀察到當前樣本數據或更極端結果發生的可能性[3]。表1中值為顯著性水平,均大于0.05,說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年齡分布、身高狀況、體重水平以及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評估上,均未展現出顯著的統計學差異,滿足實驗設計的同質性要求。
2" 實驗準備
2.1" 測試項目
形態指標:明確年齡、體重、體脂率作為評估學生身體形態的基礎數據。使用經過校準的電子秤測量體重,采用生物電阻抗分析(BIA)儀器或專業體脂秤測量體脂率,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體能測試項目:選定百米沖刺、縱跳摸高、耐力跑(女生1600m/男生2000m)、立定三級跳、俯臥撐(男)/平板支撐(女)、蛇形變向跑及快速仰臥起坐等項目,并制定每項測試的具體執行標準與評分細則。
心肺功能評估:選擇臺階試驗作為心肺功能的評價指標,準備好節拍器或預錄好的音頻[4]提示,確保測試過程中節奏統一。
2.2" 測試器材
檢查所有測試器材的完好性,并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校準,具體參數如表2所示。
表2 具體參數
安排專人負責器材的發放與回收,確保測試過程中器材的安全使用與有效管理。
3" 實驗方法
通過收集并對比兩組學生樣本的相關數據,深入探究了多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產生的差異化影響,并細致觀察了這些教學模式實施后數據上的微妙變遷。本項研究旨在揭示不同教學策略如何作用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進而基于這些發現,提出綜合性的評價與建議,以期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實驗流程如圖1所示。
在本研究中,運用SPSS" 26.0高級統計軟件,深入分析體育運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潛在關聯。針對連續型心理健康指標,采用了配對樣本檢驗及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均值與標準差形式展現統計特征[5]。顯著性差異設定于lt;0.01水平,以確保分析結果的穩健性和準確性。
3.1" 模型構建
為探討體育活動頻率、時長及類型等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體方面(如焦慮減少、自尊提升、情緒穩定性增強)的影響,構建邏輯回歸模型。在給定變量x的條件下,個體面臨一個二元決策問題,其選擇可以簡化為兩種狀態:非激活(或否,標記為=0)與激活(或是,標記為=1)。為了更精確地預測在給定時的取值,并確保預測結果落在[0,1]的區間內,采用概率模型來刻畫的兩種可能狀態的概率分布[6]。具體來說,定義兩個條件概率:
①:在給定的條件下,取值為1(即“是”)的概率。
②:在給定的條件下,取值為0(即“否”)的概率。
由于這兩種狀態是互斥且完備的,它們的概率之和必須等于1,即:
(1)
因此,為了預測在給定時的取值傾向,直接使用這個概率值,它自然地位于[0,1]區間內,邏輯回歸通過Sigmoid函數來實現,則邏輯回歸的模型可以表示為:
(2)
式中:表示模型參數向量,表示自然對數的底數,表示參數向量和特征向量的點積。
這個模型通過Sigmoid函數將線性組合映射到[0,1]區間內,從而得到取值為1的條件概率,量化分析不同體育運動特征向量如何預測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向變化。此外,針對是否存在焦慮、抑郁情緒以及自我效能感的變化等二分類心理健康問題,實施了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7],將體育鍛煉習慣(如每周鍛煉次數、每次鍛煉時長)作為自變量,檢驗水準同樣設定為0.05,以揭示體育鍛煉在預防或改善這些心理問題上的作用機制。變量編碼與賦值依據實驗設計詳列于表3。
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深入研究了每周鍛煉次數、每次鍛煉時長等自變量對是否存在焦慮、抑郁情緒以及自我效能感變化等因變量的影響。同時,考慮到年齡和性別等潛在的控制變量,力求模型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一分析不僅揭示了體育鍛煉在預防和改善心理健康問題上的潛在作用機制,還為制定針對性的健康促進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3.2" 心理健康評估標準
心理健康評估采用《MASQ-30多維焦慮癥狀問卷》[8],這是一種專為評估個體在不同焦慮癥狀維度上的表現而設計的自評工具。它基于現代心理學對焦慮癥復雜性的理解,認識到焦慮不是一種單一的情緒體驗,而是可以細分為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每種形式都有其獨特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表現。MASQ-30通過精簡而全面的條目設置,旨在提供一種高效、可靠的評估手段,幫助臨床醫生、心理咨詢師及研究人員更準確地識別和評估個體的焦慮癥狀。該問卷細分為七大領域,如表4所示。
《MASQ-30多維焦慮癥狀問卷》不僅能夠幫助研究人員識別不同類型的焦慮癥狀,還能揭示這些癥狀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
4" 體育運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實驗為期12周,實驗組學生將參與每周三次、每次60分鐘的體育鍛煉計劃,而對照組則維持日常教學安排,即每周一次體育課。實驗尾聲,將細致比對兩組學生的心理健康評估數據,以探究規律運動對大學生心理狀態的積極影響,如表5所示。
根據表5可知,經過為期12周的體育鍛煉計劃,實驗組學生在心理健康的各個關鍵維度上均展現出了顯著的改善,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生理警覺的降低意味著實驗組學生的身體應激反應得到了有效緩解,表明體育鍛煉在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減輕身體緊張狀態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社交焦慮和分離焦慮的顯著改善,歸因于體育鍛煉在促進人際交往、增強自我認同感和減少孤獨感上的獨特效果,這對于大學生群體尤其重要。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發作的減輕,揭示了體育鍛煉在緩解廣泛性心理壓力、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方面的潛力。而強迫思維和抑郁心境的緩解,則源于體育鍛煉對大腦神經遞質的積極影響,如促進內啡肽等“快樂激素”的釋放,從而有效改善情緒狀態。本次實驗結果驗證了規律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
5" 結語
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不容忽視。它不僅是增強體質的良方,還是緩解壓力、提升心理韌性的有效途徑。未來應進一步深入研究不同運動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差異化影響,以科學指導大學生合理選擇運動方式,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推動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 張浩.運動干預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24,37(4):76-79.
[2] 孫敏,牟翠榮,王功昊,等.高職院校體育運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模式探究[J].科教文匯,2024,16(7):185-188.
[3] 章文,張浩帆,張衛平,等.高三、大一學生生活方式因素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23,45(6):64-70.
[4] 吳懷駿.排球運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以揚州大學體育學院學生為例[J].體育世界,2023,39(8):144-146.
[5] 周紅紅,位興旺,王志偉.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23,42(4):47-49.
[6] 秦博.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踐探究[J].中國學校衛生,2023,44(1):167.
[7] 薛培育.有氧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科技資訊,2022,20(14):244-247.
[8] 郭麗艷.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運動干預的相關性探討[J].青少年體育,2021,42(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