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祺 王成玥

摘要:目的:為了解決當今沈陽市旅游文化創意產品出現的同質化問題,發揚和推廣沈陽市地域性特色工業文化。發掘沈陽站特色文化內涵,結合文創產品一般開發策略,以沈陽站文創產品開發策略指導設計實踐,為沈陽市旅游文創產品開發提供思路,為沈陽當地文創產品設計注入新的活力。方法:通過市場調研相關方法,對沈陽市現有的旅游文創產品展開調研,通過類比其文化元素來源、文創產品功能類型,分析沈陽市旅游文創產品發展面臨的困境。然后從文化傳播、造型、色彩等方面對沈陽站展開綜合分析,結合文創產品一般設計策略,得出能夠指導設計實踐的沈陽站文創產品開發策略。利用文化元素提取、造型歸納演繹、計算機輔助繪圖等設計手段,得到符合設計預期的沈陽站文創產品。結果:文章分析了沈陽旅游文創產品發展現狀,通過對沈陽地域文化和沈陽火車站的多層次分析,結合一般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得出沈陽火車站文創產品開發策略,為后續設計師的設計實踐提供了參考。結論:有助于讀者了解沈陽旅游文化創意產品當前發展和沈陽地域性特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不足之處,為設計從業者開發沈陽站文創產品提供可行性思路,有助于推動沈陽市旅游文創產品的發展,促進沈陽市地域特色文化的傳承。
關鍵詞:沈陽火車站;建筑;文創產品;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TB472;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1-000-03
0 引言
隨著國家制定出臺一系列消費優惠政策,國內旅游市場需求迅速增長。在旅游消費中,旅游伴手禮的地位愈加凸顯。旅游紀念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它不僅反映了旅游地的特色,濃縮了地域和民俗風情,還沉淀著旅行時的美好記憶。作為旅游活動的重要一環,除了游玩外,購買旅游紀念品同樣是旅游活動的組成部分[1]。旅游紀念品的構成多種多樣,其中占比較大的是文創類產品。一款好的旅游文創產品往往蘊含著獨特的地域文化,設計師通過藝術化的設計提煉,將飽含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
如今,沈陽正處于發展旅游行業的上升期,代表沈陽地域性、旅游紀念屬性的文創產品層出不窮,能夠有力推動沈陽城市旅游業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升沈陽在全國游客心中的形象,對沈陽的城市文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1 沈陽文創產品發展現狀
近年來,沈陽文創產業發展不足,在市面上流通的文創產品中,少有能夠產生廣泛關注度的熱門產品。沈陽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清朝發祥地,也是國家重工業基地,擁有清皇宮、西式建筑、老工業遺址等多種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少數民族文化、民國文化、重工業文化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開展文創產品設計的沃土。通過多渠道調研可知,當前沈陽文創產品發展面臨品類單一的問題。
首先,從目前沈陽文創產品的文化來源來看,沈陽文創產品發展較好的當屬遼寧省博物館和沈陽故宮博物院開發的以館藏展品為文化創意元素來源的系列文創產品。其中大多展現了清朝皇家文化及遼寧省出土的古文明,皆屬歷史文化類文創產品。此類產品的發展,特別是以清朝皇家文化為創意來源的北京故宮文創已頗具規模,因此,沈陽故宮文創存在同質化問題。然而,沈陽作為工業文化深厚的城市,以重工業為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十分稀少。利用沈陽當地輝煌的地域性重工業文化為文創元素,開拓新的文創產品賽道,彰顯獨一無二的沈陽特色,是當前沈陽文創產品開發面臨的最大機遇與挑戰。
2 基于沈陽火車站的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價值
為了解決沈陽文創產業存在的品類單一的問題,弘揚沈陽地域性工業文化,選擇沈陽火車站作為文化創意來源開發旅游文創產品十分有意義。具體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沈陽站的歷史根源來看,鐵路遺產是一個有生命的、不斷發展的工業遺產類型,人類各種活動包括日?;顒雍蛯I活動都通過鐵路發生關系,而鐵路遺產展示了人類在歷史上的工程技術水平,并成為記錄各類活動的載體[2]。沈陽火車站經歷了歷史的興衰,見證了國家走向繁榮富強。新中國成立后,沈陽成為“共和國長子”,成為首屈一指的重工業中心,而沈陽火車站作為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為共和國發展運送了一批又一批原料、機器,是新中國崛起的見證者。以沈陽火車站為文化載體開發文創產品,是弘揚和傳承沈陽地域性工業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從沈陽站建筑層面來看,沈陽站能夠呈現出如今的狀態是令人欣慰的。相較于其他城市將百年老火車站拆除的做法,沈陽站是在保留百年前的建筑的基礎上對老建筑的創新性保護案例。在造型上,沈陽站完美融合了古典的優雅線條與現代的幾何體塊,具有非常獨特的美學欣賞體驗[3]。從建筑保護與傳承的層面來看,是現代的創新保護手段構造出了如今的沈陽站,利用推出文化創意產品的手段進一步推廣沈陽站,有利于將沈陽站的建筑保護故事講給全國各地的游客,使人們從一個嶄新的層面認識沈陽這座城市。
第三,從旅游經濟層面來看,開發沈陽站系列相關文創產品是順應時代浪潮的良好選擇,也是幫助沈陽文創產品擺脫發展困境、促進旅游經濟良好發展的必要措施。沈陽站作為特等車站,東三省第一大站,每日有數以萬計的旅客流動。如此大的客流量帶來的是巨大的流量,其中不乏有些旅客是因獨特的沈陽站建筑慕名而來。在社交軟件中,沈陽站甚至被作為旅客的“旅行打卡”第一站。堅實的流量基礎意味著沈陽站擁有成為“網紅景點”的潛質,用“網紅爆款”的沈陽站文創產品作為傳播沈陽站、沈陽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推手,或許能夠實現對諸如“淄博燒烤”這種現象級的旅游熱潮的復刻,推動沈陽旅游經濟的發展。
3 沈陽站系列文創產品設計開發
國內已有開發系列鐵路文創產品的火車站,下文分析典型的火車站文創案例,發掘與總結此類文化創意產品之間的共性特征,并指出當今鐵路文化創意產品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沈陽站文創產品的實際發展需求和文化創意類產品一般設計流程,得出沈陽站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策略,用以指導設計實踐。
3.1 國內火車站文創產品發展現狀
膠濟鐵路是位于山東的百年鐵路,沿線貫穿省內多處德日老建筑群,是歷史悠久的珍貴工業文化遺產。近年來,中國鐵路濟南局積極開展保護創新工作,積極開展岞山、北關、泰山等老火車站德日建筑群修繕工作,并建設膠濟鐵路博物館。中鐵濟南局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力度巨大,“百年膠濟”系列文創產品包括生活用品、工藝品、紀念品、館藏復制品、伴手禮等110余個品類,在市場上擁有良好的口碑。與此同時,多地積極探索鐵路與城市IP的結合。例如,成都大運會期間,成都市游客量激增,中國鐵路成都局積極響應,打造“大運會+熊貓熱”雙IP,在鐵路設置主題專列,旅客尚未下火車就能感受到成都文化,擦亮了成都的城市名片。但以上鐵路文創也存在一些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文創元素來源來看,我國大部分鐵路文創運用的文化創意元素同質化問題嚴重,大量運用火車頭、鐵路軌道圖案,使不同的鐵路文創產品造型趨同,文化辨識度低。
第二,從產品使用體驗來看,大部分鐵路文創產品基于常規的產品樣式,鐵路文化體驗相對缺失。
第三,從品牌角度來看,鐵路文創缺乏品牌意識,在營造地域性特色文創品牌和推廣方面相對薄弱,未利用好自身便利條件。
綜上,地方鐵路文創開發是綜合性的。首先,設計師們不僅要扎根地方,領會文化精髓,還要創新設計理念,優化載體,賦予文化最生動的形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遞地方文化信息,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4]。其次,設計師們要注意將地域特色文化融入文創產品體驗當中,加強文化傳播。最后,設計師們應在文創產品研發階段,結合火車站客流量優勢,樹立品牌意識,以便更好地傳播與發展。只有這樣,地方鐵路文創才能規避同質化風險,在鐵路文創這條新賽道上更好地發展。
3.2 沈陽火車站文創產品開發策略
針對沈陽站的文創產品設計開發,是充分考慮多種主客觀條件的綜合性設計實踐過程。如何更好地體現沈陽火車站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應結合實際情況來開發設計。以下從產品設計開發角度入手,為沈陽站文創產品規劃開發提出一些策略。
3.2.1 藝術化提煉沈陽站標志性地域元素
沈陽站的地域文化元素多種多樣,有象征新舊融合的標志性建筑元素,也有象征奮進向上的工業文化元素。設計師在提煉沈陽站的標志性地域元素的過程中,要選取恰當的元素作為載體,并對其進行藝術化的提煉,融入后續的設計工作中。例如,對沈陽站建筑元素的提取,往往要從建筑外觀、建筑裝飾等方面入手,包括建筑上的彩畫、雕刻、外觀線條等,將其轉化為視覺符號應用于產品當中[5]。在對沈陽站建筑元素進行藝術化轉化時,首先要注意元素的簡化和重構須在一定的范圍內,即轉化后的作品還能看到原物的“影子”。其次,元素的藝術化提取還須考量轉化后的元素能夠在平面和三維這兩種文創產品載體之間互通,以提升文創形象的可拓展性,為后續的多系列發展、多渠道傳播提供可能。
3.2.2 產品使用體驗融入沈陽站文化深層內涵
設計師將沈陽站標志性地域元素總結提煉完畢后,在進行后續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時,要向用戶有效傳達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沈陽站的文化內涵可以從淺層次和深層次進行具象表達和抽象傳達。淺層次文化內涵是沈陽站所具有的外形表達,如建筑外形、火車、建筑顏色等,這些是設計師藝術化提煉文化元素時最易發掘的。沈陽站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則往往不是具象的物質外形,而是深厚的工業文化底蘊。想要使深層次文化內涵深入人心,需要淺層次文化內涵和深層次文化內涵相輔相成。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文創產品時不僅要關注產品外形,還要將產品的外形與功能、使用流程等方面綜合考量,利用文創產品所具有的使用屬性,使人們在使用文創產品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沈陽站的深層次文化內涵。
3.2.3 融入新媒體為沈陽站文創賦能
沈陽站的文創產品設計除了要注重元素的運用和文化內涵的表達外,還要注重文創產品的傳播與推廣。其中,新媒體技術或將成為推動沈陽站系列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的主要動力。新媒體技術發展至今,種類繁多,設計師可以運用社交媒體平臺、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為沈陽站文創產品賦能。具體方式有如下幾種。
第一,從沈陽站文創產品的客戶群體來看,大部分客戶來源于全國各地的旅客。如何提升沈陽站的熱度,使潛在客戶群體未到沈陽就能知曉沈陽站及其獨特的地域文化,是值得考慮的問題。應當利用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傳播和推廣,將沈陽站打造成“沈陽必去打卡地”,使沈陽站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
第二,互聯網時代,產品銷售模式多種多樣,沈陽站文創要站在時代的浪尖。首先,站內要開設沈陽站文創線下體驗店,使旅客們實地感受文創產品和沈陽站的活力。其次,設計師要增強創新意識,綜合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打造沈陽站APP、線上瀏覽博物館,方便旅客在移動端了解沈陽站及沈陽的地域特色文化。
第三,設計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化沈陽站文創產品的使用體驗。例如,在使用沈陽站文創產品時,可以與沈陽站主題網頁、APP、微信小程序等智能客戶端交互,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通過人工智能識別、人工智能講解、自動播放科普視頻等互動方式,創新文創產品使用體驗,打造更具文化傳播屬性的新型文創產品,使人們切身體驗到沈陽站的獨特魅力和沈陽這座城市獨有的地域特色文化。
4 設計實踐
結合前文提出的沈陽火車站文創產品開發策略,選取沈陽站建筑作為文化創意的切入點,剖析沈陽站建筑外形及深層文化內涵。運用解構、簡化、重組等造型手法,結合沈陽站通往五湖四海、吸納八方來客的文化內涵,最終設計出一款以沈陽站東廣場外立面造型為基礎的香氛擴香器,名為“又見盛京”(見圖1、圖2)。
擴香器的主體對沈陽站的建筑造型特征進行歸納總結,突出表現了其現代與古典的融合之美。產品的功能是緩慢揮發香氛精油,在使空氣清新的同時達到裝飾環境的作用。使用者在將香氛精油滴入擴香器時,精油會隨著溫度和氣流緩慢蒸發,使香氣散漫整個空間,這個過程恰好與沈陽站的四通八達、輸送旅客的功能及其包容、開放的深層文化內涵相匹配,寓意沈陽站在歲月長河中飽經風雨,并在新時期以新的姿態繼續履行歷史使命。該產品從沈陽站最具特點的建筑著手進行設計,為沈陽站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5 結語
本文對沈陽文創產品市場進行了調研,對沈陽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行了研究,發現當前沈陽文創發展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通過對沈陽火車站歷史、建筑造型等方面的剖析,探討了以沈陽站為主題的文創產品研發的可能性與價值。并運用調研、歸納、總結提煉等多種研究方法,提出沈陽火車站文創產品開發策略。通過設計作品“又見盛京”香氛擴香器的案例,驗證了以沈陽站為主題的文創產品的設計可能性。本文將沈陽站作為沈陽文創產品開發的突破口,旨在為未來沈陽文創產品發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磨煉.基于旅游紀念品及相關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6,37(16):18-21.
[2] 唐琦.鐵路遺產的內涵與價值評判[J].南方建筑,2016(2):39-44.
[3] 王園.歷史建筑更新與改造背景下沈陽站與東京站對比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9.
[4] 肖優,王洪亮.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20):228-233.
[5] 張明.從“中國樣式”到“中國方式”[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6.
作者簡介:張佳祺(2000—),男,山東青島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王成玥(1981—),女,遼寧沈陽人,碩士,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面上青年人才項目“遼寧老工業基地主題公共藝術的現狀及發展方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03004000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