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根華 上海市青浦區慶華小學

作為一所辦學經驗成熟的學校,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勢之下,特別是位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區域,如何在現有的經驗之下,直面瓶頸問題,探索出一條學校持續高品質發展之路,青浦區慶華小學做了諸多實踐和探索。
上海市青浦區慶華小學坐落于青浦區青趙公路76號,是一所創辦于1982 年的公辦學校。學校占地6 969平方米,建筑面積3 877.4 平方米;學校現有班級21 個,學生899人,教師74人。
2023 年,學校以“不惑之年仍少年”為主題舉辦了校慶40 周年的系列活動,梳理了40 年學校的辦學經驗、40 年的文化積淀以及40 年形成的學校特有的個性特征:勤勉協和的團隊精神、矢志不渝的敬業精神、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和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學校承續傳統辦學優勢,尊重學生生命本性,充分利用校內外辦學資源,著力培養“富愛心、有智慧、向陽光、善協作”的“魅力教師”,全力培養身心健康、志趣高雅、潛能無限的“小能人”。
同時,學校開始思考:作為一所幾十年來一直在區內辦學質量優異的學校,長久以來一直獲得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的認可。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長三角一體化的變局中,我校應當如何繼續提升辦學品質,來回應國家政策與承載人民的期許,來找準學校持續高品質發展的突破點呢?
國家戰略的契合點
慶華小學位于青浦區,是青浦中心城區的一所優質小學。而青浦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區域。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青浦區提出了“一城兩翼”的城市發展定位,各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教育在提高民眾素質、增強社會文明等方面發揮著基礎作用,是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學校作為青浦區具有深厚底蘊的學校,在青浦區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能否把握機遇,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使教育與城市發展相輔相成,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關注與青浦區人民的殷切期許。
學校發展的瓶頸期
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窗口期:學校一直以來是區內教師培養的重點學校,是上海市教師發展學校,也是青浦區教師發展示范校和青浦區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學校,為區內輸送了大批優秀的師資。同時由于優秀師資的輸出與老教師退休窗口期的臨近(學校近三年將有20 多位有經驗的教師臨近退休),學校必須未雨綢繆,為接下來的新老交替窗口期做足準備,避免學校師資力量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學生生源質量的下降:慶華小學地處青浦區老城區,學校對應學區內的住宅小區不斷老舊,對于條件較好的家庭逐步失去吸引力。而學區內普通家庭對于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教育投入、教育觀念等都相對薄弱,因此學校生源質量不斷下降。
針對以上形勢,學校立足實際,分析現狀,運用SWOT 分析,找準學校發展的優勢和劣勢,發現學校發展的機會和威脅,尋求學校高品質發展之路(見表1)。

表1 慶華小學SWOT分析匯總表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校當前發展既優勢明顯,又困難重重,機遇與威脅并存。因此學校要在居安思危的前提下,弘揚的校園文化,初步完善學校管理文化制度;建設具有“慶賞無厭,寒木春華”特質的校園環境,從而實現慶華小學在原有基礎上的高品質發展。
“慶賞無厭,寒木春華”,這是我們結合慶華小學40年的發展路徑,在校慶40 周年之際凝練出的學校文化。其主要意義解讀為:賞識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愛學、樂學、會學,培養學生學而不厭的品質;尊重每一個學生,把握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有效融合,創設多元化發展路徑,挖掘、發展每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成就千姿百態的慶華學子。“慶賞無厭、寒木春華”,首字是“慶”,末字是“華”,首尾呼應,具有鮮明的慶華表征。
哈佛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賞識是溝通、平等和理解,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梁;賞識更是一種愛的教育,在每位慶華教師眼中,每個孩子都是閃亮的星星。慶華小學以“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承認差異、關注差異、發現閃光點,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盡展潛能。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優秀的一面,學校和教師要用賞識和發現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關注差異,善待差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每一個來到慶華的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但在這里,你會得到最適合你的教育。學校的發展以學生需求為主體,學校的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在這里,你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在這里,你總能看到無限的可能;在這里,總有人成為你前行路上的伙伴。在慶華,我們相信“多一份賞識,多一種可能;多一分付出,多一分收獲;多一份陽光,多一朵鮮花”。
在這樣的認識之下,我們找到了學校持續高位發展的基本路徑,那就是“以‘慶賞無厭,寒木春華’的學校文化,引領學校高品質發展”。我們以此為抓手,對學校的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學校管理、制度完善、環境助力、家校社一致六個方面進行建設與優化,從而初步形成“慶賞無厭,寒木春華”的學校管理新樣態。
同時,學校一直信奉這樣的思想認識:學校的發展,學生是根本,教師是關鍵。所以,建設學校管理的新樣態,我們從抓教師、抓課堂、抓學生開始,提出了“以賞識教學為主線,助力教師發展,促進學生成長,引領學校高品質發展”的思路。
教育永遠圍繞教師與學生展開,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教師發展的最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學生成長的高度往往與教師發展的高度息息相關。因此學校通過實踐研究,確立了以賞識教育為主線的教學相長的發展模式,在幫助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同時,培養出具有成長思維與積極心理的學生(如圖1所示)。

圖1 慶華小學教學相長發展結構圖
從結構圖可以看出,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層級,從“賞其行”到“賞其知”再到“賞其才”,分別對應著學生成長的三個階段,從“育規范”到“親其師”再到“筑其夢”,其中又經歷了“入格培養”“升格培養”以及“風格磨煉”三個階段,最后的落腳點就是學校文化的雙重理念:慶賞無厭——賞識每一個學生;寒木春華——成就千姿百態的慶華學子。
作為一名新教師,最應該先學會什么?是精研課標,是聽課學好的教法,還是用豐富的感情感染學生?其實都不是,在學校師徒結對活動中,老教師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控班”,讓班級變得有規則、讓課堂變得有規則、讓孩子們變得有規則。一個班級只要有了積極的班風,學生自然個個朝氣蓬勃;一個課堂只要有了孜孜不倦的定力,學生自然心向學習;一個孩子只要有了規則意識,學習生活自然井然有序。可見,在大規模教學的前提下,規則意識是教學的基礎,那么教師該如何培養規則意識呢?
賞其行、育規范就是讓教師首先要思考與制定一個精準到位的規范,以告訴孩子們在學校里或課堂上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有了規范,教師就可以用表揚與獎勵來肯定遵守規范的行為,以強化其和其他學生的此類行為,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通過環境遷移影響班級學生,培養每個學生的規則意識。
在此基礎之上,學校提出了第二層次的教師發展目標,也就是升格發展,即教師要賞其知,親其師。學生因為年齡與認知水平的關系,在校園生活中產生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學校與社會的區別就在于學校的容錯屬性,學校就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試錯場所。相較于判定是非對錯,幫助學生改進才是教師更重要的職責,因此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不能只使用單一的是非評價來評判學生,還可以通過集體活動、鼓勵、幫助、包容、共同彌補等多種形式,與學生建立情感聯系,獲得學生的認同許可,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通過正確導向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行為習慣,利于教學與學生的成長。
教師通過前面兩個層次的發展,既能夠創造出積極的班級學習氛圍,又能與學生建立較強的情感聯系,對于很多突發情況也可以很好地應對。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學生此時的“優秀”主要還是“教師”這個外部動機教育的結果,學生終有一天將離開學校,脫離這個外部動機,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動機,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在驅動力,成為教師發展的又一層次的挑戰,我們這里稱其為風格磨煉:賞其才,筑其夢。我們都知道,學生學習動機的提升是以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獲得為前提的,因此教師需精研自身優勢與長處,帶領學生去體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與如琢如磨的學習過程。
根據教師性質,精研優勢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精研育德:學校承擔著“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重任,育德工作滲透在校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可以從育德、育人方面精研,為國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精研教學:教學工作是教師的中心工作,也是培養學生學習成就動機的主陣地。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所教學科的主干知識與知識系統,引導學生去探索各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與教訓”,并“分享與交流”,增強自信心,提升學習動機,最終做到對學習“饒有興致”。
精研課程:校本課程是落實學校辦學理念、提供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學科融合等因素精研校本課程的建設,提供給學生一個個性發展的舞臺。風格磨煉需要教師在磨煉自身優勢的同時,通過賞識學生的長處,引導學生在其擅長的領域豐富學習體驗、獲得學習經歷、提升學習成就感,同時,賞識學生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付出,引導其夢想的萌芽,培養其成長的思維。
因此,這三層模式基于教師發展,我們要重點關注不同階段教師的專業發展,采取“因材施訓”的方法,制定相應的教師培養目標、實踐要求以及研修的策略(見表2)。

表2 慶華小學三層三級教師培養模式
特別要指出的是,在教師培養方面,我們緊緊依托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和嘉善以及吳江的同行,聯席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從教師的專業成長出發,我們梳理出了慶華小學教師課堂的基本特征,這種特征和學校的文化緊密相融。同時,我們運用多種方式,讓全體教師接受并且踐行慶賞課堂。
慶華課堂:慶賞課堂
慶賞課堂的基本特征:課堂中不僅僅只是知識的教育,更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一個慶華學子都將在慶華得到賞識,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都會被發現、被注重、被贊賞。我們提倡:讓不一樣的孩子有不一樣的精彩。
慶賞課堂的三大指向:
賞心的課堂:是指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
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尊重,潛能得到充分挖掘,建立自信心,綻放心底光明,課堂氣氛愉悅和諧,情趣共生。
賞行的課堂:是指知行合一的課堂。
我們的課堂以真實情境引發真實學習,將書本知識融入生活實際,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實踐中思考、合作、分享,在師生的交流碰撞中生成智慧,共同成長。
賞新的課堂:是指自主創新的課堂。
在課堂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創新求異,尊重學生獨特的奇思妙想,關注學生獨立研究、獨立分析、主動合作能力的培養。
慶華小學坐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區域,直面學校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以教師發展為抓手,以課堂為主陣地,通過“以‘慶賞無厭,寒木春華’的學校文化,引領學校高品質發展”,綱舉目張;以學生“身心健康、志趣高雅、潛能無限”為培養目標;逐步形成重內涵、強隊伍、鑄品牌、創一流的發展格局,保持了區內領先,并且正在力爭市內知名的發展之路上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