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程 張從金 劉佳林 閻虎虎 吳小樂
【摘要】本文通過對彈藥發射結構的分析,設計了一種高低壓發射結構;介紹了高低壓發射結構的基本思路及優勢,開展了高低壓發射結構的試驗驗證并成功應用于某型彈。
【關鍵詞】高壓腔|低壓腔|發射結構|彈筒|封蓋|試驗驗證
彈藥發射是利用底火引燃彈藥內的發射藥,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出彈丸沿預定彈道曲線飛行的過程。對于初速要求較低的彈藥,采用高低壓發射方式可保證小裝藥在高壓室充分穩定燃燒,低壓室氣體推動彈丸運動,有效減輕彈筒質量,降低彈丸結構強度,提高彈丸裝填系數,從而提高彈藥的毀傷效能。
一、某型彈的結構設計
某型彈屬于儲運發一體彈藥,隸屬于某重要目標綜合電子防護系統中的自衛防護器材,通過彈丸爆炸形成無源干擾誘餌,用于保護載車免受敵激光、紅外及多模復合制導武器毀傷,實現自衛防護抗,其使用效果示意圖如圖1所示。
該型彈具有射速低(炮口速度約20m/s)、射程短(約20m)的特點,同時要求彈丸重量輕(不大于2kg)、裝填系統大的要求。
該型彈主要由底火、連接螺、拋射藥包、拋射藥蓋、彈筒、彈丸、封蓋等組成,全彈結構示意圖見圖2,箭頭方向為飛行方向。底火作用后,引燃拋射藥包,產生高溫高壓氣體在高壓腔內迅速膨脹做功,推動拋射藥蓋,同時推動彈丸剪切封蓋。當拋射藥蓋推出后,高溫高壓氣體進入更大的空腔(簡稱低壓腔),示意圖如圖3所示,推動彈丸繼續向前加速運動,飛行至預定距離彈丸爆炸并形成干擾云團,可有效阻斷重要目標的可見光波段的光學特性、中遠紅外波段的紅外輻射特征和激光回波信號,使來襲導彈失去其鎖定攻擊的目標。
二、高低壓發射結構設計
(一)高低壓腔的壓力計算
發射藥選用雙基發射藥,具有能量高、吸濕性小、物理安定性和彈道穩定性好的特點。
經強度校核,彈筒的連接處最易受破壞的地方為彈筒與封蓋的螺紋連接處,可承受低壓腔的壓力,而不能承受高壓腔的壓力,因此,彈丸出彈筒前封蓋需被剪切,以免彈筒內出現高壓,破壞彈筒。
(三)封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設計
為了滿足彈藥勤務處理及發射過程中的安全,彈藥需滿足跌落時的安全性及發射強度要求,跌落時需保證封蓋完整,發射時需保證封蓋端部被可靠剪切同時彈筒完整。
1.跌落時彈藥的安全性設計
封蓋選用超硬鋁7A04材料,設計結構如圖4所示,彈藥在裝配過程中封蓋與彈丸端面接觸(如圖2所示),不存在勤務處理過程中的彈丸與封蓋之間的竄動,且軸向跌落時端面著地,從而可保證勤務處理時的安全。
2.發射時的可靠性設計
三、試驗驗證情況
(一)靶場試驗情況
采用銅柱法對5發配重彈進行了低壓腔膛壓測試,采用高速攝像機對炮口速度及飛行至最高點距離進行了測量,靶場試驗圖見圖5所示,試驗情況見表1,滿足設計要求。
(二)勤務處理試驗情況
為了驗證勤務處理時的安全性,選用5發配重彈參照GJB4225A的要求進行了5個方向的1.5m裸彈跌落試驗,跌落后的照片如圖6所示。封蓋與彈筒均完好,滿足勤務處理要求。
四、結論
本文采用理論分析與試驗驗證的方法,設計了一種高低壓發射結構,得到以下結論:
(1)彈筒采用非金屬材料,可有效減輕產品重量,同時降低產品生產成本。
(2)采用高低壓發射結構,可降低對彈筒的強度要求。
(3)通過彈筒與封蓋、發射強度與封蓋剪切的合理設計,可保證彈藥勤務處理時的安全性與發射時的可靠性。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肖春云.發射藥床撞擊與擠壓試驗系統工作機理分析[D].南京理工大學,2011.
[2]廖歡歡,張海波,等.高低壓室發射彈丸內彈道仿真與試驗研究[J].彈道學報,2022,34(4):45-51.
[3]張盛森,李強,等.雙藥室高低壓變初速發射內彈道與卸壓膜片分析[J].火炮發射與控制學報,2023.
[4]陳明華,閻建平.發射藥燃燒光譜測試技術[J].光電技術應用,2011,26(4):86-88.
[5]郭曉剛,王懷軍,等.GJB4225A-2015《榴彈定型試驗規程》[M].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2015:46-47.
(作者單位:江西新明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