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作出人生選擇的關鍵期。高中生涯課程需要以價值觀教育為“探測器”,引導學生明確生涯發展的初心所在,托舉每一位學生走向自己青春夢想的“心”高地。在不同類型的生涯課程實施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平臺,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建立自尊、自信、自主的積極心理品格,滿足自主感、勝任感和情感需求,加強學生與家人、與集體、與國家之間的情感鏈接。
生涯課堂,喚醒對生命的敬畏心。在主題為“改變,讓時間更有價值”的生涯課上,教師以繪本故事《假如給我三天時間》中奧爾達臨終前對生日禮物期待的變化為切入點,與學生探討如何與時間相處。有學生說道:“我也很像奧爾達,時常覺得時間不夠用,想讓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多一些,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分休息。但我不能像他那樣延長時間和生命,我想我應該在觀念上作出改變,提升生命的濃度,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課堂上,學生在多元化的選擇面前,對自己的人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逐步形成比較穩定的態度和觀念,堅定了對自己的時間和生命負責、對自己的一生負責的態度。
主題活動課,燃起職業發展融入祖國發展的愛國情。生涯課堂可以延伸到一年一度的“TOP10”校園生涯規劃大賽,學生主動了解國家發展戰略和人才需求狀況,圍繞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領域查閱文獻,訪談優秀職業人,調研職業發展路徑,形成個人規劃書,以演講的形式展示調研和學習成果。例如,一個女生在高一規劃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在訪談人大代表、外交部發言人的經歷中,她認識到祖國的強大是個人發展的堅強后盾,青年一代不僅肩負著民族發展的使命,更有責任為祖國發聲,從而明晰了成為一名外交官的職業夢想。她在高一選擇了政治、歷史、生物,高三如愿考取了外交學院。
領域素養課,了解科技前沿的報國行。生涯課程幫助學生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的關鍵領域。依據學生選科的意向以及往屆畢業生錄取專業的情況,學校開設人工智能、人文、生化、航天四個領域素養課程。如領域素養沙龍課程中,邀請了資深生物研究員和學生對話。一位高二男生針對“靶向耐藥菌”的問題提出創新構想。課后,研究員高度贊揚這位學生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鼓勵他為祖國的醫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并用書信與其探討了該構想的價值。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極大地激發了他投身祖國建設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