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政龍
[摘要]?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有著豐沛的紅色資源和較為發達的文旅資源,為實現紅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但成渝地區紅色文旅融合也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消費能力不足和經濟轉化效能不高等若干問題。因此,提升成渝地區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程度,需要進一步健全相關合作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高質量的紅色文旅空間。
[關鍵詞]? 紅色文化;文旅融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作者單位]? 中共重慶市綦江區委黨校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下,川渝兩地為努力打造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經濟快速轉型升級,建立了很多跨省市的協調議事機構,并達成了共同發展的協議。2021年11月25日,重慶市文旅委發布了關于《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明確指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深化合作、加強聯通、聯合推廣、優化環境、強化聯動等五項具體措施。其中,著重指出要加大對紅色文化旅游的開發力度,同年12月15日,四川省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規劃指出要加大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弘揚長征精神,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現實基礎
紅色文化歷史資源豐富。川渝地區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涌現了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發生了在黨史國史上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由此形成了豐富的紅色文旅資源,例如紅色人物紀念館有廣安市鄧小平故居紀念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綦江區王良將軍故居、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川陜蘇區城口紀念館等。2000年以來,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紅色文化的發掘,將原紅巖紀念館與歌樂山革命紀念館資源整合,成立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旗下包括了紅巖紀念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以及周公館等一系列紅色資源,使紅色文旅業快速發展,成為重慶旅游的一張名片。
城市規模和旅游市場快速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城市規模持續擴大,為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場基礎。根據2021年出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大體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總面積18.5萬平方公里,到2022年常住人口高達970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近7.7萬億元,占全國GDP總量近6.4%。成渝地區交通運輸發達,強化以重慶、成都“雙核”聯系及對外聯通、開放輻射為重點,統籌推動大中小城市發展和鄉村振興,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多種運輸方式高效協同、多類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為帶動其紅色文旅融合提供了運力支持,發達便捷的城際交通,將有利于拓展旅游市場,使全國各地的游客都能享受到便利,同時也有利于實現不同區域間文旅資源的互聯互通。
面臨的挑戰
地區紅色文旅經濟發展不均衡。成渝地區文旅產業發展在西部地區具有強大的內生驅動力,與全國其他區域相比較表現也較為優異。然而,必須承認的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16個城市紅色文旅產業發展并不均衡。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紅色旅游稟賦有所差異,部分城市雖然擁有一定的紅色資源,但相較周圍城市而言缺乏競爭力。二是不同地區間和區域內城鄉差異較大,不同城市間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以及服務水平不同,因此導致區域間紅色文旅融合協調發展存在一些挑戰。
區域紅色文旅消費水平總體不足。隨著城市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成渝兩地都高度重視城市文旅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城市文旅融合發展。例如,重慶于2023年發布《重慶市“十四五”旅游營銷獎勵方案(2023)》,鼓勵各區域各單位組織出臺具有特色的,能吸引人的營銷方案,鼓勵大眾前往重慶進行旅游消費拉動經濟等。盡管成渝兩地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文旅業的發展,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各區域在紅色文旅消費方面確有不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區域紅色文旅產業在空間上就存在差異,公共旅游文化資源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由紅色文旅帶來的消費拉動經濟的效應也有所不足。成渝地區的紅色文化消費能力及周邊產業的發展水平相較北上廣等一線發達城市仍有較大差距。
紅色文旅經濟轉化效率總體不高。文旅融合的本質是實現旅游者主體和客體的辯證統一,具體而言是要讓游客既是旅游的參與者,也成為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而紅色文旅融合就是在文旅的基礎上,努力加入紅色文化因子,賦予其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紅色文旅融合的快速發展需要多方共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和轉化,包括文化資源、市場資源、旅游資源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各種類型的資源稟賦相對優異,因此如何實現資源的整合,充分調動市場因素,使各市域能快速實現資源互補,促進整體的紅色文旅融合發展就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優化策略
健全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首先,要構建政策體系。政策支持與規劃是推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石,成渝兩地政府應當堅持系統觀念,立足整體做好謀篇布局,制定出相關的產業政策,大力支持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為紅色文旅產業發展釋放出更多的政策紅利,要在制定區域旅游發展計劃中融入紅色文化因素,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有機結合,促進旅游業提質升級。
其次,要加強部門協作。做好跨部門協作是實現紅色文旅融合的關鍵,紅色文旅融合發展需要各部門、各領域的共同合作,宣傳部門應當加大對紅色文化和革命歷史的宣傳與研究,旅游文化部門可以根據相關紅色資源作出系統開發和整合。重慶市于2007年成立了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單位為全資撥款的正局級事業單位,隸屬重慶市文旅委管轄。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成立后,充分整合了抗戰時期南方局的各遺址,并將解放戰爭時期重慶地區革命地紀念館等聯系起來,形成了符合歷史邏輯、理論邏輯、現實邏輯的紅色文旅專線,推動了重慶老城區文旅業的較快發展,形成了標志性的旅行打卡點。同時,各部門還應當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協調資源、信息和政策,促進資源共享,實現優勢互補,從而為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再次,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人才培養是健全體制機制的基礎保障,文化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產業,尤其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文旅業更需要專業的人才作為支撐。因此要推動紅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就需要建立相關人才培養機制,培養紅色文旅融合領域的專業人才,包括導游、策劃人員、文化傳承師等,為紅色文旅融合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具體而言,可以考慮從三個方面著力:第一,成渝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可以聯合成渝地區的相關高等教育學校,培養紅色旅游專業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應該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建立起良好的黨史學科基礎,具備一定的學科素養,同時可以開設當地的民俗民情課程,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第二,可以根據不同區域紅色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同區域或跨區域聯動編寫相關紅色旅游教材,加大對紅色資源的挖掘,并要求旅游從業者按照教材進行講解,既要堅持紅色文化的嚴肅性,也要堅持融入趣味性。第三,完善紅色旅游從業者的相關培養機制和考核機制,可以定時定期與其他紅色文化開展較好的城市進行交流,同時鼓勵更有創新性和創造力的人才涌現,使紅色文旅行業擁有更多的生機活力。
推動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成渝地區有較為發達的交通運輸產業,目前成都已經建設有2個4F級國際機場,重慶市區現有江北國際機場和在建的璧山正興機場。同時,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綱要,成渝地區一小時高鐵圈、空鐵聯運和城際交通的發展,將極大增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產業發展的吸引力和便捷程度。因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更要做好交通規劃,完善基礎設施,交通布局時要科學謀劃,充分考慮成渝地區紅色文旅業的發展,盡量縮短相近旅游區的交通時間,促進不同區域間文旅產業的聯動,帶動周圍各市縣協同發展,形成具有吸引力的紅色文旅基地。
此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紅色文旅融合發展也需要建立完善更多的博物館、文化館等。尤其區域內部分城市,文化設施相對較為缺乏,部分場館設施老化。因此,要鼓勵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場所進行升級改造,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數字賦能,建立健全信息化、數字化文化場館,建設起“數字+紅色”文旅的機制,使游客能夠通過數字媒體等多種形式體驗到紅色文化,運用手機APP、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構建紅色文旅融合的數字平臺,讓游客在旅行中更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增加互動和體驗的樂趣。
鼓勵創新打造紅色文旅融合新空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紅色文旅業融合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各區域的聯動和資源整合,因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該連點成線、以線帶面,形成具有自己獨特文化特色的紅色文旅IP。成渝地區目前擁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紅色文旅IP,即重慶的紅巖精神和四川地區的長征精神。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曾多次到達四川地區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應當重視對長征文化精神的挖掘,使在四川的長征遺址能夠相互聯系,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紅色經典。目前比較可喜的是,成渝地區各市(縣、區)大多建立了長征革命紀念館或長征人物紀念館,例如綦江區王良將軍故居、成都紅軍長征紀念館等。成渝地區對長征文化和長征精神的挖掘有了很大的進展,下一步還應當使其能充分聯系,挖掘背后的文化因子,形成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長征紀念館。
打造紅色文旅空間融合的同時,也要加大對紅色文化保護力度。通過合理修復和保護,確保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能夠持續為旅游業提供資源支持,同時也傳承了革命歷史的珍貴記憶。在紅色旅游景區可以設置文化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提高游客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度和興趣。通過展覽、講座、培訓等方式,讓游客在旅游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此外,要著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紅色文旅品牌推廣與營銷。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紅色文旅品牌,通過合作推廣、文化節慶等方式,擴大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與體驗。最后,監管與評估是健全體制機制的關鍵環節。政府應建立監管機制,確保紅色文旅融合發展的合規性和可持續性。同時,定期評估項目效果,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措施,以實現最佳的發展效益。
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頒布后,成渝兩地協同周圍其他城市都取得了較快發展,為成渝地區紅色文旅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機遇。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是推動地區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紅色文旅產業融合的高質量發展,既要堅持思想教育,又要更好貼近市場需求,要時刻注重紅色文旅產品的質量和優勢,不斷提升游客對成渝地區紅色文旅產品的體驗度和滿意度。同時,成渝地區紅色文旅產業也要高度重視高質量的品牌建設,進行優質的產品營銷,不斷提高紅色文旅IP的國內外知名度。成渝地區紅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需要各地政府和市場經營主體的共同努力,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的統一,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協調區域經濟,實現共同富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