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穎


【摘 ?要】當今社會,對于學生閱讀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學生熟練地掌握課內知識,更需要他們具有豐富的課外知識儲備量。這一切都需要學生大量的閱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整本書閱讀”確定為六大學習任務群之一,明確地提出了各個學段的學習內容,并給出具體的教學提示。“整本書閱讀”既能擴展學生的課內閱讀,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對于整本書閱讀,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提出“國文教材似乎該用整本的書,而不該用短篇文章。像以往和現在的方法。退一步說,也該把整本的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的觀點。但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葉老的提議并沒有實現?!罢緯喿x”也因為閱讀時間不夠、閱讀質量不高、教學落實不到位、評價標準單一等等原因一直被擱置,無法充分地體現整本書閱讀的優點,使其處于現實教學中較為尷尬的境地。
一、“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定位:打牢學習的基礎
“整本書閱讀”之所以被定位為第一學習任務群,是因為其能夠在引導學生的語文實踐中,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幫助他們運用多種方法完成“整本書閱讀”;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交流閱讀中遇到的難點,采用多種交流方式分享閱讀心得,提升“整本書閱讀”能力,開闊視野,啟迪思維,豐富精神世界。
二、“整本書閱讀”的基礎途徑:引導閱讀的方向
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真正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的自驅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整本書閱讀”應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進而保護學生自主性與求知欲。但如果完全任由學生隨意閱讀,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作為教師的我們在這時更應當站出來,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任務,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筆者認為完成“整本書閱讀”的步驟如下:一是經典引路,領略閱讀魅力。教師應當因性施教,在分析學生個體差異化的基礎上,因人而異,推薦適合不同學生的經典書目,引導學生培養興趣,提高閱讀質量。同時,提醒學生領悟“整本書閱讀”的意圖,過分關注細節反而會忽略了對整體的把握,應當引導學生在通篇閱讀后,再次回顧和攝取書中的精髓。二是構建框架,精進閱讀能力。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閱讀框架,進一步強化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體會文字表達的妙處和意圖,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引導學生對閱讀中的疑問進行交流,啟發想象,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三是科學評價,活躍閱讀思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學生對閱讀充滿了好奇心,能夠透過字面意義深入到作品中去,完成個性體驗和心靈感悟。同時,激勵學生要不斷挖掘細節,幫助學生提升認讀能力和鑒賞能力,體會字詞運用的精妙之處。這樣就會達到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效果。
三、整本書閱讀的初步落實:體會閱讀的快樂
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在單元閱讀訓練的目標里加入了“快樂讀書吧”這樣一個閱讀單元,是“整本書閱讀”的具體要求,因此我們要好好利用“快樂讀書吧”這一板塊來指導學生閱讀練習。
依據“快樂讀書吧”的內容來制定和構建學習任務群,還要特別關注四個環節:
一是時間上的管理。在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將“快樂讀書吧”安排在教材前半部分的用意,應該是提醒大家要提前做好長期閱讀的規劃。這就說明“快樂讀書吧”是一個長線工程,往往不能用一兩個課時就完成,用時常以學期、學年為單位。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寒假自主通讀即將學習的書籍,如四下語文課本中的“快樂讀書吧”向我們推薦了蘇聯作家米·伊林的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分為四個章節:房間旅行記、燈的故事、時鐘的故事、書的故事。我們可以讓學生做個計劃,先規劃每天閱讀的時間,估計一下閱讀的周次,并通過有針對性地制定《共讀計劃單》等來落實。新學期伊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制定閱讀計劃,再次閱讀整本書,直到閱讀至課文所要求的地方,針對學生羅列出來的《問題清單》,進而討論觀點和分享心得。通過這樣,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整本書,不僅會收獲到很多的科學知識,而且可能會更敏銳地去發現日常事物背后的奧秘。
二是節奏上的把控?!罢緯喿x”中的有四個重要的步驟,我們應該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然后大致了解書中的內容,再進行細致的全文閱讀,最后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心得與體會。這樣才是一套完整的流程。考慮到個體差異性和閱讀層次性,安排布置學習任務不應是等量分配的,應當是讓每個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文學體裁以及閱讀水平等特點進行靈活調控。那么到底一個學期安排多少閱讀量才是正確的呢?事實上老師無法做到閱讀量的完全統一一致,老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計劃。例如一、二年級學生閱讀能力還尚不成熟,主要以培養他們自覺閱讀的目的為主,剛開始的時候老師需要多下點功夫,給同學們朗讀文章中的內容,這樣一來,同學們閱讀的數量反而會更多一些,一學期能閱讀到的書籍也能達到十幾本吧;而中年級的學生為了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方法,加之老師會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定期地傳授他們閱讀方法和鑒賞方法,那么閱讀的速度與低年級相比會大幅度降低,能夠閱讀到的書籍的數量也會少很多;到了高年級,經過了前幾年的培養與鍛煉,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范圍更廣一些,并且閱讀速度也有所提升了,那么就可以做到一個月閱讀一本。就這樣,一個學段一個學段向前推進,螺旋式上升,閱讀量就會逐漸積累起來。但無論怎么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都應該充分地當好引導者,引導學生去做好讀書筆記,例如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好片段,引導學生自主地賞析關鍵的字、詞和寫作手法,在這個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去積累語言文化知識。
三是學習策略上的任務支架。在整本書的閱讀進程中,學生完成多個具體學習任務時必然要有相應的策略來支撐。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因此,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時,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仔細地為學生考慮并且提供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必要時我們需要為學生展示策略運用的詳細過程,這就是“任務支架”,均可以直接使用或改造使用如主體思維導圖、故事整體結構圖、聚焦討論法等。如《駱駝祥子》整本書的閱讀中,我們可以按照“人物形象”“情境活動”“悲劇文化學習資源”這三個指向抽象思維活動的學習支架來幫助理解《駱駝祥子》整本書,去體會祥子的“三起三落”。真正做到帶動學生學會、喜歡并高效地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見表1至表3。
表1 《駱駝祥子》人物形象知識圖式支架
表2 《駱駝祥子》情境活動支架
表3 ?《駱駝祥子》悲劇文化學習資源支架
四是學習任務上的反思。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全面滲透在“整本書閱讀”中的全方位評價方式。因此,為了結合學習任務群中不一樣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評價學生的閱讀過程、閱讀感受、閱讀效率等多種方式來評價閱讀效果,同時從閱讀的技巧、閱讀的習慣等多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改進和提升。
四、整本書閱讀的現狀調查:不容樂觀
作為2022—2023學年遠赴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第三小學的一名支教老師,從事隆德第三小學四年2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筆者發現在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大西北,學生對于閱讀的喜愛程度還是可觀的,但由于沒有老師引導著他們閱讀,他們對文章的理解還停留在淺層次,沒有深入地挖掘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所以閱讀效果還是令人堪憂。調查情況分析大體如下:
一是閱讀目的模糊。筆者曾做過問卷調查,從統計數據來看,選擇了喜歡讀課外書的學生有70%,選擇了不喜歡的同學只有8%。盡管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但對于“讀課外書對學習有幫助嗎?”“為什么喜歡讀課外書?”這些問題,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多讀課外書有利于學習”“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等比較含糊的表述,他們并沒有切實體會到讀課外書能帶來的樂趣更甚于學習。其實,健康有益的課外閱讀也能像課本一樣拓寬我們知識的維度和深度,而且知識量更是遠超課本的幾倍。
二是閱讀內容單一。身為四年級學生,閱讀中外名著者僅占全班學生的15%。閱讀書目比較直觀、淺顯,有的甚至只是閱讀名著漫畫版的內容,其原因是欣賞不了文學著作中的結構布局、描寫手法等需要具有深厚語文儲備才能夠讀懂的內容,看不懂自然科學書籍中的奧妙奇趣、趣味探索等。現今學生們更多的是喜歡翻閱淺顯直白的卡通小說、童話寓言類書籍,不愿意去了解晦澀難懂的書籍和翻閱古今中外的名著,使其思想所到達的境界與其真實年齡相差甚遠。2022年版課標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讀書已適應不了當前的語文學習,也達不到社會對于青少年的要求。故此,“整本書閱讀”已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陳曉波.“快樂讀書吧”的價值定位、呈現特點與實施路徑——基于教材內容分析與轉化的視角[J].語文建設,2022(4):4-9.
[2]李竹平.整本書閱讀評價的基本原則和實踐模式——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思考[J].福建教育,2023(10):29-32.
[3]廖麗萍.“快樂讀書吧”欄目價值、教學理念與實施路徑的再思考[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21(4):4-8.
[4]馮穎.統編教材《快樂讀書吧》欄目內容解析[J].小學語文,2019(7):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