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水女
【摘 ?要】學習任務群轉變了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呈現方式與教學方法,師生角色定位發生轉變,學生在學習任務群中的積極性更強,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發展高階思維等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主要闡述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策略,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起到參照作用。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語文學習任務群以學習項目為載體,以問題情境為導向,以學生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為綱,屬于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透徹解讀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整合若干相互關聯的知識為語文學習任務,將學生從以往的學習方式和態度中脫離出來,在解決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文本的人文要素和主題內涵,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一、建立強調學生語文實踐經歷的學習任務群
語文學習任務群以學生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強調參與及體驗和經歷。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學習任務的過程性與目的性等特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情境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與感受,教師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
如在學習《靜夜思》單元的內容時,單元人文主題為“家人”,核心素養是讀好長句子。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以搭建素養型的課程目標體系為主,基于任務載體,教師引領學生經歷識字與寫字、梳理與探究、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語文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本單元的教學要點是認識并會寫生字詞;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句子表達的意思;理解“勇敢”等詞語的意思,用擴詞的方式積累常用詞語;背誦古詩詞;感受傳統節日文化,體會濃厚的親情等。積累與應用屬于基礎性任務,包括按照筆順規則給下列生字分類、看拼音寫詞語、詞語連線等學習任務。梳理與探究屬于拓展性學習任務,包括了解古詩詞的作者;按照課文內容填空等學習任務。閱讀與鑒賞的學習任務,包括“讀出詩的節奏”“朗讀比賽,讀中體會小朋友從害怕夜色到喜歡夜色的心理變化”“誦讀兒童詩歌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等。表達與交流的學習任務,包括“配樂朗讀全文,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學習了這首小詩的收獲”等,也可以布置仿說與擴寫或改寫等學習任務,確保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內化與產出性應用。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不是一門掌握語文知識的學理性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契合新課標的學習任務群概念,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體會與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師在教學任務活動中,滲透“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的教學理念,契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實現做中學。
二、建立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以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為綱,教師轉變以往逐點解析學科知識與逐項訓練語文技能的教學方式,在布置學習任務時,更需關注學生高階思維等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如在學習《大象的耳朵》的單元內容時,單元主題為改變,語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講故事。以往的教學流程如下:學習《大象的耳朵》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本想象各動物的話,在閱讀和角色扮演中,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學習《小毛蟲》的內容時,根據小毛蟲變化的階段,結合其堅持的話語,理解關鍵詞的意思,借助提示講故事。學習《蜘蛛開店》的內容時,梳理和繪制故事圖,并以此講故事,創編新故事。學習《青蛙賣泥塘》的內容時,結合故事想象各動物的話,分角色朗讀;梳理和繪制故事圖,并以此講故事和演故事。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群時,需重新調整單元內容順序,如《小毛蟲》與《大象的耳朵》是在聽從他人或自己內心的聲音,在改變中堅持自我,都屬于自主改變。其余兩篇文章都為賣東西,不同的方法導致結果不同。學習任務群更加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主觀能動性等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并以此調整單元的教學設計。如教師圍繞“文本閱讀與創意表達”的學習任務群的定性,根據“借助提示講故事,感受故事的邏輯”的主題概念,布置了“讀好對話的語氣”第一大任務,項目活動包括了解大象的改變之路;認識堅持自我,實現夢想的小毛蟲等。布置“學習青蛙的生意經”的第二大任務,項目活動包括繪制故事圖,分角色扮演;觀察故事圖,學習青蛙老板值得學習的地方;布置“借助提示講故事,總結生意經”的第三大任務,項目活動包括認識特殊的月亮顧客,給裁縫老板出主意;認識一成不變的蜘蛛,繪制故事圖,講述其開店的故事;觀察蜘蛛的招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對比開店老板們的做法與想法,有更多的創意學習收獲。布置“分享動物故事”的第四大任務,項目活動包括寫一篇關于養動物的作文;續寫或改寫童話;等等。課上教師提供學生展示與表達自我的機會,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尤其是第三大任務的布置,讓學生總結改變生意做法等學習任務,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有更多的學習成就感。
語文教學需引導學生了解文本內涵,有透過文字表象看到本質的能力,深受文本隱藏道理與情感等方面的熏陶和影響,這都離不開學生思維嚴謹性和靈活性等素質能力的支撐。教師在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指導中,讓學生通過講故事的實踐方式,反哺對文本的閱讀和寫作順序梳理等,利于發展學生理論實踐綜合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尤其是結合生活經驗和閱讀理解,為開店老板提出改變做生意方法的意見等任務,學生積極表達內心的想法,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思考問題,更利于發展學生的感性認知與理性思維等能力,促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得以盡快落地。
三、建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群
學生學好與深入學習語文,需教師引導學生采取自主與合作及探究的學習方式,減少語文教學的功利性,讓教育回歸本質。
如在學習《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的內容時,要求學生記錄生活觀察中深刻印象的一處場景或一種事物,學習閱讀文本的寫作方式,清楚地寫出事物變化,發展學生觀察生活與周圍事物的能力與習慣。圍繞“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單元主題,文本教學注重讀寫結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創設富有童趣的教學生活情境,圍繞“描繪眼中的繽紛世界”的任務,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把握單元主題內涵。根據“學習作者觀察方法”的單元學習重點,教師需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文本中作者觀察的方法,學習如何在比較與想象中,將自己的觀察寫清楚;調動多感官體驗,通過多感官刺激,學會多角度去觀察事物,掌握記錄觀察的方法。學習目標是認識生字詞;抓住事物的外形與變化的特點,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了解在觀察中調動多感官體驗,意識到細致觀察可了解更多事物特點的作用;課文品讀,發揮想象,感受文本的表達方式與作者描寫事物的美之元素,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結合生活實際,用表格的方式記錄自己的觀察發現,學會記錄觀察的方法,養成用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參照閱讀文本仿寫。教師圍繞《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等單元內容,設計“草地是金色的嗎”“哪個動物更可愛”“我最愛的一種水果”的任務框架。如“草地是金色的嗎”的學習任務,一是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讀課文,測試觀察力”的教學活動,閱讀《金色的草地》課文,鞏固積累字詞基礎知識;教師布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自讀課文,完成閱讀基礎任務;通過完成按照課文填寫內容的習題,發展學生信息搜集能力;學生詳細閱讀文本,想象畫面,品味語言美,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二是教師展開“告訴你,我的觀察發現”的教學活動。“我想告訴你”的交流活動,屬于觀察后的分享活動,交流觀察到了什么;“我想寫下來”的交流活動,屬于分享后的表達,學會有序記錄看到的內容。如圍繞“哪個動物更可愛”的學習任務,教師組織學生展開“搭船的鳥與淘氣的狗”“我家的寵物也可愛”等教學活動。如圍繞“我最愛的一種水果”的學習任務,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吃吃說說有意思”“讀作者筆下的楊梅”“寫自己最愛的水果”等教學活動,促使“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的單元主題得以落地。
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教師的知識灌輸。在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主人翁的意識更強,課上教師滲透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學生在課上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從賞析和學習作者寫作手法等多角度去閱讀文本,在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的思維引導下,緊跟教學進度。教師引導學生經歷閱讀思考和寫作訓練等學習過程,更利于點明單元主題,任務教學的目的更加明確。
四、根據教材創設真實的任務學習情境
學習任務群有學習情境真實與學習任務極具挑戰性的特點。教師為促使三維教學目標落地,結合真實的教材資源,圍繞單元的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多元化的學習情境,設計出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如在學習《大禹治水》等單元內容時,單元文章主要講述了偉人故事。其中大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是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文本講述了“面對洪水泛濫,大禹的父親采用‘堵’的方法,失敗后被處死;大禹接過治水的重任,采用‘疏’的辦法,成功了”的故事。《朱德的扁擔》講述了當年任紅四軍軍長的朱德,和紅軍指戰員一起挑糧的故事,表達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難忘的潑水節》講述了周總理在1961年到西雙版納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故事,記敘了傣族人民潑水節時的歡快的情景。單元文本講述的諸多偉人故事,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有著現實意義。根據“完整講述故事,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學習情境,組織展開“走近偉人,學講故事”的班會活動,評選班級內的“講故事小能手”。教師圍繞該真實的學習情境,布置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即閱讀文本,了解文本講述了偉人的什么故事;多展開課外閱讀,搜集更多偉人的故事;嘗試講述自己了解的偉人故事,積極參與故事會,爭當“講故事小能手”等。學生圍繞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自主閱讀偉人故事,掌握更多講故事的方法,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閱讀與表達等能力,深受偉人人格魅力與精神品質的影響,有效展開革命精神教育與傳統美德教育等活動,切實拓展課堂的育人功能。
與以往的教學模式不同,基于真實學習情境的任務群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引導,不再是幫助學生讀懂文章,把握文本中的基礎知識,而是通過完成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交流中加深對學習方法和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習方法,利于拓展學習思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現學習質量的穩步提升。
五、結束語
語文課程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教師以學習任務群的形態,轉變以往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活動組織方式,突出課堂教學的開放性等特點,通過任務的布置和分解,讓學生深入了解單元的主題內涵與語文要素,減少學生閱讀理解的思維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