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芳
【摘 ?要】農耕文化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精神,它既體現了我們民族對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自覺態度,又反映出人們在物質世界與精神文明之間尋求平衡所形成的思維模式。開發農村小學數學知識中的農耕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其人文素質的重要舉措之一,對于推進素質教育具有積極作用。通過滲透實踐鍛煉的農耕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來讓學生體悟小學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科學探究意識,提高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農耕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以“讓學生體驗農事”為主題的鄉土數學課堂來實現生活化數學的教學活動,同時還可以利用鄉土教材進行情境式教學模式的滲透,引導小學生從知識學習入手,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發展。利用農耕文化的精髓來啟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注重掌握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更好地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一、開發農村小學數學農耕綜合實踐活動課重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開發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集游戲和生活情景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注重對幼兒動手操作技能的訓練,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幼兒養成嚴謹有序的學習習慣,而且能夠培養幼兒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因此受到廣大家長和老師的青睞。對小學生來說不僅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有助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和研究,進而不斷地積累經驗,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這就體現出學校開展農耕文化綜合實踐課的必要性。在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農耕文化思想能夠極大地提升小學生對于科學概念以及農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對于自然科學及人文學科等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農耕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對于小學生來說就是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學生能對小學數學更加感興趣并且愿意去探究,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動手操作能力。而這些正是當前時代所提倡的一種素質教育理念,這種理念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當中,而且還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之中。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敢于質疑并善于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去挖掘其豐富的內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滲透農耕文化,有利于滿足學生精神層面上的需要,進而提升他們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學習和理解中華文化,增強自身素質能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來感悟中國歷史,了解中華人文,感受世界文明的博大精深與悠久歷史,從而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水平,培養小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開發農村小學數學農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路徑
(一)借助農耕文化在數學課堂上進行道德教育
在農村小學中,學生們都出生自農村,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家庭氛圍。他們從小就會接觸到一些自然知識,比如農作物的種植;也會接觸到一些農事活動,如打谷、鋤草等。但是大多數的兒童只是簡單地對農事活動有初步的了解,并沒有真正地實踐和體會到農業活動的精髓所在,更談不上動手操作了。例如,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為例,教師可以提問:“我國有13億多人口,每個人都浪費了一粒大米,13億粒大米足夠一個人吃多長時間?”當同學們聽到這樣的問題時都會覺得很詫異,一人一粒米到底能吃多少呢?自己平時浪費的豈止是一粒大米?。±蠋熞部梢砸源藛栴}為出發點,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與探究,通過小組的操作和計算,我們馬上就找出了一億顆米約2000千克、13億顆共26000千克的大米。根據成年人平均每人每天600克計算,可以食用43333天左右。而此時,老師們就可以在教材中展示農夫們在地里辛勤勞動的情景,和他們對莊稼栽培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讓大家了解我國農業生產情況。通過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加深了對于農耕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培養自己
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和思想文化
素質。
(二)依據農耕文化的精髓指導數學課堂教學
農耕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根基,為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資源。農耕文化的含義可歸納為“應時、取宜、守則、和諧”八個字。所謂“應時”,就是人們按節氣時間來安排農事。為能提高農耕文化的適應性,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突出農耕文化的本質,讓農耕文化和現代教育理念密切結合。首先,傳統農耕時代的人們會按照節氣來安排農事的時間,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就要注重將農耕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數學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學情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要做到與時俱進,滿足學生們對知識的需求。其次,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教師應該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利用農耕文化的“因地制宜原則”來合理地進行分層教學,針對課堂提問或者是課后作業的練習,都應該注重體現分層性和多樣性,而不應當過分強調某一種或幾種方法,將學生分成不同等級,讓他們以個人能力為基礎,確立正確學習目標;農耕文化“和諧”原理主要指人與自然和環境之間的和諧相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主要指和諧課堂氛圍和和諧師生關系,它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促進他們認知發展。
(三)利用多種農耕文化形式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農耕文化由農民經過長期農業生產發展而成,它融合了語言、戲劇、民歌等多種文化形式,具有其自身獨有的特點。合理運用這些資源對于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大有裨益。在小學數學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民間藝術進行研究、探索與創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與創造力,從而達到陶冶情操,陶冶道德情操的目的。教師可以將民間藝術與數學課程知識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感受民間藝術的同時,深入地了解數學中的圖形知識。例如,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軸對稱圖形》為例,教師可以利用農耕文化中的剪紙作為素材來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體驗中國傳統藝術之美。如:我們用剪紙制作了一些小動物模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了解了這一作品的制作方法,使學生在鑒賞美的同時,明白對稱的內涵及規律,提高對幾何美認識的能力。先給學生出示幾個軸對稱圖形尤其是農村中常用的喜字、年年有余的剪紙等,使他們體會到軸對稱圖形的美感,給學生講述如何運用這些幾何圖形進行平面構成計算與分析。把農耕文化貫穿于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從小就學會用眼睛觀察自然事物,形成良好的視覺習慣。將農耕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中,不僅能讓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之間的關系,還能讓他們更愛生活,更喜歡數學學習。
(四)將農耕文化教學思想滲透于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的教學需要以問題為導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根據教材要求設計出具有啟發性的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自己認為可行且能解決的問題,從而使教師更好地去實施教學活動。將農耕文化的教學思想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形成自主探索能力,進而增強其綜合實踐能力。例如,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雞兔同籠》為例,要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教師首先要在知識點中滲透農耕文化中的家禽動物知識,以農耕生活的飼養家禽的事例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列圖表和假設法來計算雞和兔子的數量,了解清楚雞和兔子的特點來進行問題的解答,讓他們認識到農業生產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從而使學生們從學習上得到了極大的樂趣。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起到啟發學生思考的作用,同時也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有著重要意義。總之,利用與農耕文化相關的數學問題來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總結歸納,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內容的記憶,強化邏輯思維能力。
(五)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合農耕活動
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融合農耕文化的實踐活動,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農業生產中來。這對于培養孩子們動手動腦能力以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活動平臺,使他們能夠真正地走進自然、走進社會,深入了解農事場景,掌握一些基本的農業技術。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教師在開展農耕活動時,應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利用學習實踐中接觸的數學知識,推動學生實踐素養的提升。例如,以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三單元《圓柱體表面積》為例,同學們在聽到教師講解后,對教師講解的內容缺乏實踐操作的理解。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學校的農耕文化體驗館進行體驗,了解文化館里面陳列的農用工具:鋤頭、犁等,這些農用工具中有哪些是圓柱體,讓學生參與討論并積極地實踐操作。通過活動同學們在感受農民艱辛的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圓柱體的數學知識,學生在活動結束后對圓柱體的理解會有很大的提升??傊?,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入農耕活動,能夠豐富小學生學習生活經驗、提升思維能力及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對于推動素質教育,增強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發農村小學數學的農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形式和途徑主要是以鄉土教材為主線,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組織師生共同探索農事生產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將課堂內知識轉化為現實情境,激發興趣。充分利用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各種教育因素,引導學生認識農業經濟價值,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運用傳統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富有地域特色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信心。
【參考文獻】
[1]李宏龍,付春燕.基于農耕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踐[J].中國農村教育,2021(1):23-26.
[2]趙雅珺.農耕文化在小學實踐活動中如何發展和實施[J].學周刊,2020(5):59.
[3]李文偉,賈再洪.開發實踐活動資源 拓寬數學學習空間——例談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08(6):47-47.
[4]吳丹.開發鄉村小學農耕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2021(8):20-21.
[5]姜銀燕.試述實踐基地農耕勞動課程的有效開發[J].教師,2021(1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