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巖
【摘 ?要】勞動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以幼兒為主體,以具體的勞動任務為載體將幼兒培養成具有勞動能力、勞動意識的人才。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勞動教育游戲化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教師緊扣傳統文化、節日習俗、生活場景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擬定豐富的游戲內容。通過游戲與勞動要素的結合,孩子們逐步學習到相應的勞動技能并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品德。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勞動教育;策略分析
3~6歲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這時,如何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成為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日常的教育與引導中,教師緊扣幼兒的實際情況并貫徹勞動教育游戲化理念。憑借小游戲與勞動教育的結合,孩子們逐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本文將從具體的案例出發,深入分析勞動教育游戲化的貫徹方式。
一、調動參與積極性,培養勞動精神
(一)區角活動游戲化,調動參與積極性
一直以來,區角活動都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在日常的教育與引導中,教師可以將勞動內容融入區角活動。這樣一來,幼兒不僅樂于、能于參與勞動游戲,還能在勞動實踐中提升勞動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區角開設“小廚房”。在此過程中,幼兒在彼此的合作中洗水果、洗葡萄、洗蔬菜。與此同時,針對幼兒想要參與做飯的想法,教師亦可以制定一些簡單的菜譜。通過捏卡通饅頭、餃子,孩子們感受烹飪的樂趣,在后續的成品分享中獲取自信心。
為了培養幼兒識別物品的能力、貨幣交換的算數能力,引導他們感受售貨員的繁忙,教師擬定了一個主題為“日用小超市”的游戲。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首先搜集幼兒想要購買的商品。通過一系列的師幼互動,教師羅列出一張日用品清單并在后方匹配以不同的價格。接下來,孩子們被有序地劃分為不同的小組。考慮到游戲的完整性,教師設置工作者和顧客兩種角色。其中,工作者包含收銀員、理貨員等職位。根據要求,教師會提前發放100交易幣,隨后,顧客盡可能地按照清單內容采購商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易為10分鐘,當收銀員收取交易幣并發放相應的商品標簽后交易完成。此外,當商品數量快速減少時理貨員要及時補充商品標簽。
通過生活環境的構建,幼兒不僅能快速進入游戲狀態,還能從游戲中感受勞動者的辛苦。考慮到游戲活動的完整性,教師適當融入成果分享等環節。憑借真實、生動的分享,孩子們逐漸意識到:勞動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二)組織戶外活動,增加勞動要素
從以往的教育經驗來看,如果教師僅圍繞戶外器械設計游戲經常會讓幼兒產生倦怠感。為了最大程度地調動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教師適當增加勞動要素并借此機會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考慮到游戲的趣味性、教育性,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改革:其一,將社會發展趨勢或某一具體勞動場景轉化為游戲規則、內容。這樣一來,孩子們就能在游戲中感受具體的勞動形式。其二,合理利用場地中的器械并營造出一種負重的狀態。通過相應的戶外游戲,幼兒逐步感受到勞動的意義。
以“搬運游戲”為例。根據游戲內容,孩子們將以小組為單位運送一定重量和數量的橡膠塊。考慮到游戲的競技性,教師提前規劃好運送路線并擬定下述游戲規則。“在5分鐘的時間內,大家要利用小推車將起點處的膠塊運送至終點處,碼齊。”由于游戲未明確一次搬運幾塊膠塊,所以,各小組積極探索“如何快速運送膠塊并擺放整齊”,從后續的反饋來看,有的小組有意識地將組內成員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身體強壯的幼兒負責運送,一部分細心的幼兒負責擺放。憑借高效的幼幼互動,每一名幼兒都能在提升合作能力的同時理解勞動精神、品質。
勞動要素的合理引入旨在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勞動精神。依托適當的小游戲,幼兒不僅能感受游戲的魅力,還能形成對勞動一詞的初步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和保障者的角色。
二、設計多元能力,培養勞動能力
(一)貼合日常生活,設計多元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說的日常生活僅包含幼兒在幼兒園一日三餐的生活,即盥洗、用餐、穿衣、如廁等。從以往的教育案例來看,如果教師僅輸出具體的方法往往會降低師幼互動的效率。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勞動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貼合日常生活,設計多元游戲。在游戲內容的驅使下,孩子們感受勞動的樂趣,形成勞動意識。一般來說,幼兒的實踐能力有限,所以,教師要把控游戲難度,確保其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
以“桌凳歸類”游戲為例。在此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室內不同顏色的椅子放至一處。接下來,孩子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所有椅子按照顏色放至指定的區域。考慮到游戲的趣味性和競技性,教師將幼兒合理劃分至不同的小組并記下每一組的歸位時間。從實踐效果來看,每一小組都能在競爭意識的驅使下快速完成歸位。當游戲結束后,教師闡述歸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除了歸位桌椅,歸位思想還體現在哪些方面?”隨后,幼兒緊扣自己的生活經驗并展開分享。比如,有的幼兒認為,在游戲區結束游戲后要及時地把玩具歸位。再如,有的幼兒認為,在閱讀區結束閱讀后要及時地把繪本歸位。
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過程。基于豐富、有趣的小游戲,幼兒既能認識到“自理”的重要性,又能遵循游戲流程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自理能力。
(二)貼合幼兒實情,設計多元游戲
一般來說,不同年級的幼兒其認知規律、實踐能力均有所不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重視勞動教育并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完整的、大塊的勞動任務分割至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年級。比如,小班幼兒的實踐能力、認知能力均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可以將認知課程與勞動游戲結合起來。通過認識更多的生活用具,孩子們逐步形成勞動的概念。再如,中班和大班的幼兒其實踐能力、認知能力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這時,教師可以將具體的勞動內容融入游戲。
比如,在小班,教師組織了一次“勞動工具大比拼”的游戲。根據游戲內容,幼兒需要精準地說明PPT中出現的生活用具是什么,以及該用具的具體用途是什么。考慮到游戲的競技性,教師不僅展示了鐵鏟、鋤頭、拖拉機、收割機、紡織機、吊車、縫紉機等生產工具的圖片,還將幼兒有序地劃分為6個小組。接下來,各小組將在3分鐘的時間內進行搶答,如果幼兒的回答是正確的,則該小組積一分。反之,如果幼兒回答錯誤則該小組扣一分。憑借多個回合的搶答,孩子們逐步增加知識積累,形成對生產、勞動的初印象。“在教室中,我們能看到哪些勞動用具?”這時,孩子們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并展開分享。比如,有的幼兒分享道:拖布、抹布都是勞動用具。再如,有的幼兒認為:掃把是勞動用具。
勞動能力的培養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的游戲設計中,教師既要考慮游戲的趣味性,又要考慮游戲的教育意義。通過生活場景與游戲內容的結合,孩子們逐步提升自己對勞動的理解。
三、貼合勞動教育,深化游戲內涵
(一)深化小游戲,形成勞動習慣
教師開展勞動游戲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幼兒掌握某一項技能,而是讓他們形成勞動習慣,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參與勞動。為了最大程度地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教師要將勞動訓練經常化、制度化。一般來說,幼兒的年齡尚小且缺乏自律意識。這時,教師既要確保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又要讓他們在循序漸進的訓練中養成勞動習慣。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名幼兒的實際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做好全程的引導。
為了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教師擬定了一個主題活動。根據活動內容,幼兒將根據自己的意愿競選為期1天的值日生。在此過程中,值日生要輔助教師完成教室、活動區的清潔。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提前在黑板上羅列出值日生應做的事項。接下來,值日生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會在指定的位置打鉤。每當一天的學習任務結束后,教師都會預留出15分鐘的時間用來復盤。這時,普通幼兒結合自己的直觀感受點評值日生的實踐情況。與此同時,針對形形色色的點評,值日生亦要予以及時的反饋。比如,有的幼兒認為,值日生沒有在游戲結束后將玩具歸位。再如,有的幼兒反饋,該值日生早上遲到了。基于幼兒間的互評,教師肯定值日生的優秀之處,基于其缺點提出自己的觀點。
勞動游戲的深化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幼兒也很容易喪失探索積極性,這時,教師要予以充足的耐心和精力。一方面,針對幼兒輕言放棄的行為,教師要從肯定、鼓勵的角度出發讓他們產生堅持的動力。另一方面,針對幼兒錯誤的勞動意識和想法,教師亦要予以及時的糾正。
(二)實現家園共育,提升教育效果
勞動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因此,教師除了要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勞動要素,還要重視家園共育。一方面,教師積極與家長溝通并形成家庭、幼兒園兩手抓,共同提升幼兒勞動能力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家長明晰“勞動就是要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基于這一理念,家長要放手讓幼兒在家中從事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久而久之,孩子們不僅能感受勞動的魅力,還能意識到“勞動一事不能讓其他人代勞”。
以“食物大作戰”為例。根據游戲要求,家長可以提供一些現有的食物,比如胡蘿卜、紅薯、韭菜、番茄、生菜、牛肉、黃瓜、草魚、茄子、雞蛋、芒果和桃子。接下來,孩子們根據不同的要求和劃分標準將以上食物進行分類。從后續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家長會要求孩子根據肉、水果、蔬菜、蛋、魚進行分類。“芒果、桃子是水果,我們在存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鮮。同時,我們也要盡快吃掉它。胡蘿卜、韭菜、生菜、茄子都屬于蔬菜,但胡蘿卜的保質期最長,所以,我們可以最后吃它。”通過高效的互動,幼兒既能知曉食物的分類,又能從食用方法中了解食物的基本特點。
考慮到家庭與幼兒園間的聯系,教師可以設計豐富的勞動游戲并發送至家長處。在科學的引導下,幼兒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并提升勞動技能。此外,家長亦可以創新勞動游戲。通過生動、有趣的小游戲,孩子們逐步將幼兒園教育的成果與家庭教育的成果聯系起來。
總之,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育與引導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成為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勞動教育的效用,教師貼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并適當地融入游戲要素。通過多元的小游戲,孩子們既能感受勞動的樂趣,又能提升勞動能力,形成勞動習慣。
【參考文獻】
[1]金效斌.幼兒園勞動教育之生活化勞動課程實施路徑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3(7):7-9.
[2]謝玉香.新時代幼兒園生活化勞動教育實施策略初探[J].成才之路,2023(13):101-104.
[3]林梅軍.從“自發”到“自覺”:回歸生活的幼兒園勞動教育[J].天津教育,2023(18):177-179.
[4]施夢瑤.家園聯合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必要性與有效路徑[J].新課程研究,2023(1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