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與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力企業研究院是科技創新引領者、產業升級驅動者和能源保障支撐者。新員工作為電力企業研究院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其職業發展路徑的規劃至關重要。因此,持續聚焦并優化新員工的職業發展路徑,不僅是電力企業研究院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關鍵,更是其持續發展的堅實保障。
職業起點作為新員工職業生涯的啟航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員工從了解企業的組織文化、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等開始,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在電力企業研究院中,新員工在職業發展路徑上卻面臨著諸多挑戰,晉升通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而言,存在以下四大問題。
●職業發展路徑規劃缺失
電力企業研究院匯聚了大量高學歷人才,其專業特殊性使得職業生涯容錯率相對較低,職業選擇須更加謹慎。年齡、經驗以及職業定位成為左右職業規劃的關鍵因素。新員工初入社會,缺乏一套科學的職業生涯管理系統作為指引。部分電力企業缺乏專門的培訓中心,導致新員工在入職后缺乏明確、專一的職業發展規劃指導。此外,電力企業入職門檻高、專業性強,培訓與崗位安排銜接不夠緊密,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造成培訓資源的浪費,不利于員工職業生涯中長期規劃的制定。
●晉升通道狹窄且因崗位差異存在不平衡
電力企業的職業上升通道主要依賴行政管理職務的晉升模式,新員工難以獲得晉升機會和發展空間。同時,由于企業內部崗位設置相對固定、編制有限,缺乏管理崗位有效的退出機制,使得“能上不能下”的問題制約著員工的發展。另外,職稱的評定標準過于依賴學歷、工作年限等因素,破格提拔在電力企業中更是鳳毛麟角。此外,不同崗位、不同部門的新員工在職業發展上存在著顯著不平衡。管理崗位和新興專業的新員工更容易獲得晉升機會和資源支持,而技術崗位和傳統專業部門的新員工則面臨更多的挑戰與困境。
●個人能力發展不均衡
電力企業新員工缺乏足夠的工作經歷、實踐能力和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新員工對自己的興趣特長、發展優勢和職業目標缺乏清晰的認識,在選擇職業發展路徑時如同盲人摸象。一部分人追尋當前的從業熱點而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優勢;還有的人過于關注專業技術的積累,忽視了綜合能力的培養,束縛了自身的長遠發展。
●企業環境與文化不匹配
企業文化對新員工的職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匹配的價值觀會嚴重影響新員工的創新能力和潛力發揮。部分企業內部培訓與學習機會不均衡,效益好的部門,其新員工能夠獲得更多的培訓資源和機會,而其他部門的培訓資源則相對匱乏,資源分配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夠公平。大多數企業以項目團隊的形式開展工作,因此內部競爭與合作成為新員工職業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
在電力行業中,一些領先的企業已經構建了清晰而多元的職業發展路徑,為員工的個人成長和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企業不僅注重員工的技能培訓和能力提升,還為員工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多樣化的晉升通道,使員工能夠在不同的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
以A電力企業研究院為例。該研究院在職職工逾千人,平均年齡僅為36歲。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高達74%;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110余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410余人,高級及以上職稱占比達到49%。世界百強名校留學生,國內985、211高校碩士研究生共計650余人;擁有業內著名的高層次科技專家200余人。高學歷人才占比高,人才密度大,技術人員占比超過70%,整個團隊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
●“三位一體”管理模式的創新
A電力企業研究院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實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組織結構、制度體系以及明確的職責分工。創新提出“三位一體”布局,監督板塊、研發板塊與業務板塊三位一體,全面推進;通過“三位一體”布局,有效打通科技創新需求、技術攻關、應用示范、成果推廣環節之間的壁壘,構建科技創新新生態;按照布局對組織機構分類進行優化調整,形成研發、監督、業務為主的機構管理模式。
●崗位設置的多元化
A電力企業研究院的崗位設置,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行政管理序列、技術序列、技術管理序列、技能序列與職能管理序列,五大序列各司其職、相互補充。技術序列按業務板塊劃分,七級階梯助力新員工攀登技術高峰;技術管理序列與技能序列則為新員工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序列內崗位縱向有序、序列間崗位橫向可比,為新員工的職業發展鋪設了堅實的基石。
●技術序列崗位特點
A電力企業研究院的技術序列崗位要求具備能源專業學科背景,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確保在各業務領域都能展現深厚的專業素養。鼓勵新員工以創新思維解決技術難題,推動技術進步。強調員工需具備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應對工作中的各種挑戰。重視團隊協作精神,要求員工具備出色的溝通與組織能力,能夠在團隊中高效協作,共同達成目標。強調不斷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員工具備快速吸收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并能靈活適應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保持競爭力。
●企業文化激勵
A電力企業研究院設有專門的企業文化建設組織機構,負責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日常管理、活動組織和黨政宣傳,提升企業文化理念。該院秉承文化引領的理念,通過廣泛的媒體矩陣、深入基層的討論、積極的行動響應,使“求是、務實、專業、純粹”的企業精神得到全體職工的普遍認同;通過組建知識競賽、攝影繪畫展覽 、趣味運動等黨建工會活動,提升員工參與度,增強新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人才培養及技能提升
A電力企業研究院為新入職員工設計了一系列定制化的培養方案。以青年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優才計劃”為引領,用三年時間、分三個階段開展遞進式培養,實現青年人才的跨越式成長。第一階段,以入職集中培訓,選配專業導師,制定個性化職業規劃等措施,促使新員工盡快融入企業文化。第二階段,通過加強教育培訓、深入基層企業現場實踐、參與多崗位輪崗鍛煉等措施,學習職業發展所需的理論知識和現場技能。第三階段,推進實職崗位鍛煉,承擔或者參與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豐富人生閱歷,實現跨越式成長。在不同階段,該院還為新員工提供了“每周一講”等專題培訓、部門專業技術培訓、職能管理及綜合能力培訓等常規培訓,鼓勵新員工考取與電力相關的從業技能證書,并報銷培訓費用。
電力企業研究院對于科技創新和能源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人才職業發展路徑的完善程度備受矚目。新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不同的崗位上不斷學習和成長,實現個人職業價值的最大化。同時,企業還通過內部競聘、職級薪級晉升、內部輪崗以及職稱晉升等多種方式,為新員工提供廣闊的晉升通道和職業發展機會。
●構建多元化的人才發展通道
A電力企業研究院著力打造戰略科技人才、專業技術帶頭人、青年科技人才三級梯隊,搭建起分類分級、縱向有序、橫向可比、能升能降的“五路三型”人才發展通道。針對不同類型的人才,設立相應的序列和通道,打破序列間的壁壘,實現人才發展的高質量和多元化。這一舉措讓新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量身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
●搭建多維度的人才發展平臺
A電力企業研究院通過與政府以及高校深入合作,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的引領作用,提倡員工到不同的平臺鍛煉,培養新能源、氫能儲能、智能發電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該院還與C9高校深度合作,聯合培養全日制工程碩博士,構建起資源共享、理論實踐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拓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途徑
A電力企業研究院制定多階段的青年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簽訂“師帶徒”培養協議,保障新員工得到充分的指導和鍛煉。同時,安排新員工深入生產一線,從事技術服務、應急支撐及企業共性熱點問題課題攻關等,提高其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該院還實行輪崗機制,讓新員工在本單位與專業匹配的各崗位、項目間輪崗,拓展其專業廣度。
●營建多合作的企業文化
A電力企業研究院通過組建專業特色團隊,激發新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同時,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樹立積極向上的企業形象和價值觀;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團隊建設活動,增強新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獎勵制度,激發新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此外,該院還加強跨部門、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新員工之間的知識共享和經驗交流,凝聚新員工的智慧與力量,推動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奮進。
●構建和完善薪酬及績效考核體系
A電力企業研究院通過細分化薪酬結構,制定針對不同層級、崗位,提升薪級的發展目標。這些目標涵蓋了承擔科研項目的質量、論文及專利發表的數量等具體指標,為新員工職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企業還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企業經營考核狀況以及員工個人發展需求,定期對薪酬體系進行靈活調整與優化,以確保始終保持競爭力和吸引力。在績效考核方面,通過簽訂崗位協議的方式,對績效考核模塊進行細致劃分,包括重點任務工作、常規工作、安全與質量管理以及個人能力建設等多個方面,每個模塊都明確了相應的考核權重和計分規則,指標的設計旨在全面、客觀地評估員工的工作表現,確保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電力行業的蓬勃發展與科技的飛速進步,既為新員工帶來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因此,持續聚焦并優化新員工的職業發展路徑,不僅是電力企業研究院吸引與留住人才的關鍵,更是其持續發展的堅實保障。通過將新員工的個人志向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電力企業研究院將不斷激發新員工潛能,推動行業研究與創新邁向新高度,為打造頂尖的研發平臺、技術支持中心與科技人才高地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