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然而,從當前現狀來看,部分企業對一線技能崗位員工的專業技能提升較為重視,但對其綜合素養提升的重視程度卻相對不足。鑒于此,本文以筆者所在公司為例,結合筆者實際調查及工作經驗,圍繞卓越藍領的現實工作需求和能力短板差異,借鑒行動學習的理論研究,引入“雙師雙孵化”培養模式,為一線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質量的提升提供啟示性思路與建設性意見。
潛在卓越藍領是指具備5年及以上崗位經驗、大專及以上學歷和技師及以上技術資格,還兼具良好的職業素養、強烈的自我成長意識與高漲的先進學習熱情,并擁有豐富的一線實踐技能。潛在卓越藍領能夠從容不迫地應對行業新潮、處理復雜工作,快速吸納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升自我,為企業持續注入活力,助力企業在市場浪潮中穩健前行,因此,將其培養成為卓越藍領,會推動企業邁向更高發展層級。
●重專業技能強化,輕綜合素養提升
公司于一線技能崗位員工培育進程中,側重于專業技能的進階,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綜合素養的提升與其他維度的培養。超75%員工投身專業技能提升及技能認證培訓,近40% 卓越藍領竟無緣綜合素養培訓項目。同時,剖析近年培訓項目可知,其多聚焦理論知識的講授與實操演練,致使70%員工在實際工作遇困時,難以獲取有效支援,所學知識亦難以靈活運用于實踐。
●工學矛盾突出,主動學習欲較弱
取證上崗是崗位剛需,目前一線技能崗位員工主動學習欲較弱,多因領導指派或取證參訓而參與培訓,自主要求培訓者少,達到崗位所需能力者寥寥無幾。此外,工學矛盾依舊突出,一線班組技術技能傳承存在新老斷檔情況,在培訓時期,時常出現有培訓需要的人員忙于業務未被推薦培訓,而沒有培訓需要的人員則成為“專職培訓生”的現象。
●培訓需求多樣,培訓時間需平衡
調研潛在卓越藍領培訓需求,發現工作壓力與心理調適、團隊管理以及溝通表達這幾方面課程被提及的比例顯著偏高。與此同時,潛在卓越藍領對于難題攻關解決、時事政治、思維能力、數字化創新、工作指揮與任務分配、師帶徒、報告撰寫等一系列課程同樣表現出較高需求。整體來看,潛在卓越藍領對各類課程的需求更加均衡,這意味著更加需要他們成為工作中的“多面手”,來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工作要求與職業發展挑戰。
圍繞潛在卓越藍領的現實工作需要和能力短板差異,本文基于行動學習理念與工具,應用721學習法則,提出“雙師雙孵化”培養模式。該模式通過“雙師”——專業促動師、成果促動師,完成“雙孵化”——成果孵化和工匠孵化,引入行動學習、翻轉課堂等創新學習工具方法,開展訓前—訓中—訓后三段測評,設計潛在卓越藍領綜合能力提升培訓。
行動學習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歐洲,是以達成既定工作任務為導向,于同事協作支撐的情境下,開展持續性的深度反思與學習活動的一種方法;在行動學習進程中,參加者聚焦工作實踐所遇現實難題,研習攻克難題所需的專業知識體系,回溯并審視自身經驗,展開交互式的交流探討與相互借鑒,進而生成創新性的實際問題解決方案,并將其在實際工作場景中予以推行落實。

●設計“雙師雙孵化”培養模式
一是以行動學習驅動能力提升。行動學習強調實踐情境中的學習體驗,參與培訓的學員需攜源于崗位實踐或工作困境的課題到場,在集訓階段,歷經深入研討、精細打磨以及系統整理等環節,最終形成課題成果。
二是引入“雙師”促動成果完善。專業促動師承擔供給專業知識與技能指導的關鍵職能,此類人員多為特定領域的資深專家;課題促動師把控課題的文本撰寫架構、展示形式設計以及演繹呈現策略等方面。他們將引導學員高效孵育課題成果,提升課題成果的完備性與成熟度。
三是打造“雙孵化”培養成果。成果孵化即學員在“雙師”協同指導下,培育形成一項可切實應用于現場實際工作場景的課題成果,該成果將于集中培訓階段尾聲進行展示匯報,并由專業評審團隊予以評定審核;在成果孵化的演進歷程中,學員綜合素養將逐步得以錘煉與提升,進而成長為潛在卓越藍領典范。
●開展卓越藍領進階之旅
第一階段——精神傳承的深度耕耘。此階段聚焦于學員精神素養的培育以及課題前期調研工作。學員完成精神品質思政素養相關的線上課程學習,并圍繞當前最新的技術演進趨勢、前沿熱點或新業務對現有工作的挑戰等問題進行調研,形成一項可進行深入研究的項目課題,并撰寫簡單的課題研究方案書。課題重點突出“新”。
第二階段——優勢洞察與能力躍升。該階段圍繞提升潛在卓越藍領系統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資源整合能力,設計“課堂授課+實踐拓展+作業練習”的訓練內容。通過《結構化思維》《問題分析解決》《高效任務分配》等課程集中學習,提升學員的綜合理論素養;在實踐拓展環節,安排學員參觀勞模工作室并與勞模進行面對面交流,之后撰寫心得感悟報告;作業練習環節,須在“雙師”的促動輔助下,推進課題研究。
第三階段——璞玉雕琢與能力煥新。本階段致力于幫助學員研究創新、學習思考、知識萃取、培訓授課等能力素養的進階提升,此階段沿用“課堂授課+實踐拓展+作業練習”模式。借助《數字化思維與技能提升》《內訓師授課技巧》《崗位經驗萃取》等課程夯實學員的理論基礎;積極鼓勵學員研習ChatGPT工具并將其融入日常工作實踐,同時匯聚學員自身的使用心得或改進建議經驗,構建數字化經驗分享案例匯編;本階段要求學員針對課題項目的推進情況編制中期驗收報告文檔,形成作業成果。
第四階段——超越見證與成果評定。采用成果匯報會的方式對各小組的項目成果進行全面驗收。由各小組充分認識自身優勢,盡情發揮特長,以自己的最佳狀態來展示攻關項目成果,并邀請分管領導及相關專家組成評委小組對各小組的項目完成情況進行最終評估。
●引入三段評估“全測驗”
一是訓前精準測評,優化培訓方案靶向性。在報名階段,各單位有序組織學員開展蓋洛普能力測評工作。基于當期學員的能力測評數據呈現,對訓練營的具體授課規劃與安排予以針對性調適,從而達成精準施訓之效。
二是訓中嚴格認證,增強參與熱情與榮譽感。設計學習護照并貫徹培訓全周期,從紀律遵循狀況、知識體系掌握程度、應用轉化成效、最終結果達成情況等多維度開展綜合性評估工作。總體評估成績由考試成績(線上闖關占比10%、課堂測驗占比20%)、訓中促動師評分成績(占比60%)以及班主任紀律考核成績(占比10%)構成總體評估成績,根據評估結果對學員實施差額認證,以激勵學員在培訓中積極投入,全面提升培訓質效。
三是訓后持續跟蹤,關注學員回崗長效表現。在學員返崗六個月后,運用綜合素質評估表再次開展測評,同步組織與學員上級主管的深度訪談,掌握學員在培訓后的行為模式轉變與工作績效情況,為培訓方案的后續迭代提供依據,形成培訓的閉環管理。
“雙師雙孵化”培養模式作為一線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具備廣泛的適用性與可擴展性,不僅在卓越藍領培訓模式中具備深度推廣價值,亦能為其他群體培訓模式所借鑒,具有深刻的意義和作用。
其一,“雙師雙孵化”培養模式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局限,聚焦于實際工作場景的難題的攻克,優化了一線技能人才隊伍在技術傳承、能力進階、素養培育等方面的管理效能,為企業技能人才梯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二,潛在卓越藍領培訓方案引入行動學習、翻轉課堂等前沿工具,并以課題攻關為主線。提升潛在卓越藍領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彌補短板,提升了一線技能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水準,達成員工與企業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同時,該方案所秉持的持續復盤、動態反饋的訓練模式,塑造出具有潛在卓越藍領特色的閉環培養典范模式,確保培訓體系的科學性與適應性得以長效保持。
其三,此培訓模式可拓展應用于不同群體的培訓中。例如,當前成熟卓越藍領普遍存在技術經驗深厚但綜合表達能力相對薄弱的現象,可以依照潛在卓越藍領的培訓模式規劃培訓方案,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工作場景的復盤與交流,推動企業高技能人才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