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職工身在企業這個小社會里,必然會面臨同事關系處理問題。其中,喜事宴請對許多職場人來說是一項不容忽視的經濟壓力,尤其令許多低收入者苦不堪言。國內外關于研究企業員工人情問題的文獻較少,研究企業老板倡導員工之間不相互宴請,以及研究企業制度中禁止下級宴請上級的文獻則更為少見,大部分是社會普通人情交往現象研究。
某家居公司(簡稱HY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其創業之初就大力倡導并在企業制度中明確規定同事之間不得相互宴請,公司董事長及高管以身作則,形成了較為獨特的企業文化的精神內核。這類倡導員工辦喜事不相互宴請,嚴禁上級參與下級宴請活動的民營企業,在推行如此看似“不近人情”的企業文化制度過程中,其員工的認知以及切身感受如何,值得探討、研究,這有利于企業管理者了解推行此類企業文化的可行性、必要性,同時為對此不太理解的員工釋疑解惑。
HY公司于1997年6月5日取得營業執照,截至2024年7月1日,公司下轄十多家子公司,擁有員工1409名。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提供家庭房屋裝飾設計與施工、家居類木制品的定制服務等,并以打造的“HY家裝”“HY家居”等品牌服務于廣大消費者。HY公司成立之初即倡導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的文化,并以文字形式在《員工手冊》首頁發布由董事長強烈倡導并提出的“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倡議書”。
●倡議書內容
人的一輩子,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平平淡淡的,但也總會有金榜題名、洞房花燭、子女百日、喬遷新居等值得慶賀、紀念的日子。在人生歡慶的高光時刻,在銘刻于心的美好日子里,我們無比快樂,幸福洋溢。此時此刻,我們希望與親朋好友,當然也包括與HY的同事一起分享,一起見證人生喜事——這乃人之常情,你我同心。而我們公司同事之間該如何一起分享這喜慶呢?
按流行的做法是定個日子,發個請柬,擺個酒席,封個紅包,推杯換盞,無比熱鬧,并期待以此來穩固同事關系。但如此做法,HY公司并不贊成,甚至旗幟鮮明地反對。對于同事喜事,接受宴請、封紅包、湊份子,從經濟角度來看,受益的只是餐廳酒樓,請客方與受請方的經濟與精力都有損耗。如果宴請成風,原本關系簡單的同事之間在人情上你來我往,不僅會導致員工經濟上的負擔,更會造成其心理負擔,如糾結請不請,去不去,隨多少禮,值不值。這些可能不會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會成為一種累贅深深地困擾我們。
將心比心,我們大多數員工并不樂意參加同事的喜事喜宴,只是被迫無奈、出于同事情誼而不便拒絕,內心卻是有苦無處訴說。

員工遇喜事,本人不搞宴請、同事不包紅包,如此的公司文化是不是太沒人情味兒呢?我們認為是“此處無情勝有情”!紅包換來的人情是表面的,欣然赴宴的恐怕只是少數,多數人是心不甘情不愿。同事之間搞宴請、包紅包,體現的不是真正的人情,而是對人情的粗淺解讀,是對簡單純潔的HY同事關系的極大破壞。真正的人情,是工作中結下的互助情誼,是出自內心的認可與包容,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并肩作戰,是三五同事自發的嬉鬧聚會,是不請自來的上門蹭飯。
然而,美好人生時刻,望與人分享乃人之常情。試想,我們可以在公司晨會上,由經理宣布同事的大喜事,邀請該名同事分享自己的人生美好時刻,并現場散發喜糖,總經理則代表公司為其送上賀喜紅包,其他同事獻上祝福——如此簡單純粹,其樂融融,足可滿足同事的分享之意與體現公司的濃濃人情。
在此,公司特別倡議,從今往后不管哪位同事家有喜事,均可事前告知公司,公司將在晨會上為其隆重慶祝,并送上公司賀禮——但公司強烈倡導個人不發請柬、不赴宴、不湊禮金。公司中高層管理者、資深員工更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以身作則,堅決不發請柬、堅決不收禮金,尤其要帶頭不赴宴、帶頭不封紅包。
能相識相聚成為同事,是難得的緣分,我們十分珍惜,不愿看到這份情誼因喜事宴請而被揮霍、消耗,只愿打造輕松簡單的同事關系,使員工不被人情所累、不為關系所困。這是我們公司自愿肩負的責任,我們將一直堅持這樣做,守護好這片純粹的職場綠洲。
●小結
HY公司成立20多年以來,一直堅持倡導公司同事喜事相互不宴請的文化,很少出現HY同事喜事宴請的情況。對于基層員工,公司以影響、引導、倡議為主,但對于中高層管理者則以制度形式明確禁止,公司管理者因喜事宴請同事,一經發現,即會被公司監察人員約談,收取的紅包將原封不動地退回。公司管理者能做到喜事不宴請,那么普通員工間喜事宴請的風氣也自然會得到抑制。
企業老板的領導風格對于企業文化有重要的影響,即什么樣的老板就會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類型。在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的企業文化氛圍下,員工的感受更值得研究。
HY公司倡導的企業文化,從公司建立算起,20多年來堅守至今,可以說在民營企業中獨樹一幟,基本實現了同事有喜事不相互宴請,使同事間單純的人際關系得到了維護。
為研究員工個體對公司這樣的倡導有何看法、感受,筆者展開相關調查研究,以“你如何看待公司倡導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為主題,向HY公司員工發出50份調查問卷,參與問卷者可以具名或匿名發表其個人觀點與切身感受。調查活動最終收到有效答卷41份,均明確認為公司倡導員工有喜事不相互宴請的企業文化,符合其對理想的工作人際關系的認知。下面是幾位員工的具體感受反饋。
●可保持同事關系的純凈度
員工A認為:“公司里若喜事宴請文化流行,容易影響同事間關系的‘純凈度’。HY公司里同事關系十分單純,我感覺這與老板倡導的‘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的企業文化密切相關,這也正合本人追求的職場‘品位’。”
●有利于公平公正地執行公司制度
員工B認為:“公司創造的價值來源于每個公司員工,而每個員工的價值則取決于其工作質量、工作效率、做出的貢獻。但當員工被同事間的人情所累時,其工作情緒則容易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其業績。一旦同事間喜事宴請文化流行,就可能扭曲企業應該遵循和原本追求的價值觀。公司推崇純凈的人際關系對提高工作效率大有裨益,并可為管理掃除‘人情’障礙,有利于公司公平公正地執行各項制度。”
●可簡化人際關系
員工C認為:“如果管理者家有喜事向同事發出邀請,下屬必然會相互探詢‘去不去’。你若去我就得去,你若不去,那我需不需要去?若你最后臨時決定去了,而我沒去,那領導會不會覺得我不給他面子?……一來二去,職場關系只會弄得越來越復雜。如果員工家有喜事,其內心可能希望領導能去幫他撐場面,但我們公司員工眾多,領導不可能家家戶戶都去,若去了誰家而沒去誰家,又會讓人覺得領導厚此薄彼,甚至會被人解讀為領導與員工關系親疏的風向標。因此,無論是上級宴請下屬,還是下屬宴請上級,總會伴隨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議論。職場中,人情這事,或許出自真情實意,也或許只是虛情假意,尤其像我們這種有成百上千員工的公司,家家戶戶辦喜事,人情一定會在這種往來中消磨殆盡。公司倡導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表面看似不近人情,實則是在減輕人情給員工帶來的經濟和心理負擔,也更加簡化了員工之間的人際關系。”
●可省去同事人際煩惱
員工D認為:“回想當年初入職時收入低,同事喜事不宴請的文化幫我避免了很大部分人情往來的經濟壓力。如今我大學畢業入職HY公司已有14年,送出去的同事人情紅包總額不超過2000元,而我的很多大學同學送出的同事人情紅包一年就超過5000元,這對一般的打工人來說相當于一個月的工資就沒了。職場本就應該簡簡單單,讓大家能夠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不是想著通過人情往來去討好、籠絡誰。一旦公司里人情往來風氣流行,人力資源管理就難以做到公平公正,這不僅會影響員工利益,更會令員工對公司管理、公司發展失掉信心。我們公司同事關系簡單,職場氛圍融洽,這是我一直期望和追求的,也是我始終堅定留在公司的重要原因。”
●可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
員工E認為:“本人剛就職HY家裝公司時,閱讀到《員工手冊》首頁上老板所寫的‘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倡議書’,就感覺公司的企業文化十分匹配自己的性格,自此安心工作于HY公司十多年,從沒想過離職。”
●可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員工F認為:“公司的同事間喜事不相互宴請的倡議,就相當于老板間接給我們加工資、增福利了,公司不僅幫我們守好了‘錢包’,也使我們不用糾結于同事間的人情而提升幸福感。我的同學總是跟我吐槽他們公司同事間隨禮最低標準一般是500元,每年向十來個同事隨禮是常有的事。我們公司員工無同事間隨禮的經濟壓力,更無‘禮尚往來’的心理壓力,即使公司可能在其他方面有不令人滿意的地方,但理想的同事人際關系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我對公司其他地方的不滿意,況且哪有完全讓所有員工滿意的公司呢?”
●小結
針對HY公司倡導的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的企業文化,從以上六位員工的個體感受來看,他們均十分推崇簡單的同事人際關系,人情世故的拖累,將導致同事人際關系異化。員工F所提到的,尤其值得企業管理者思索,即倡導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的企業文化氛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員工對企業其他地方的不滿意。如果企業內員工喜事宴請風氣流行,極可能導致員工的人情壓力增加,從而心生抱怨,對企業愈發不滿意,并使原本純粹的同事人際關系變得復雜,這應當是每一個睿智的企業家及明智的職業經理人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在企業組織情境中,員工的行為必然受組織制度(顯性的)和人情關系(隱性的)的共同作用影響,其中,同事人情關系受情感、資源以及組織規范等關系的綜合影響,并對員工的工作質量具有顯著影響。從“激勵—保健”因素角度來看,組織人際關系,即同事關系是十分重要的保健因素之一,企業保證對保健因素的提供可以降低、減輕甚至消除員工對組織的不滿意。綜上所述,企業組織中,大部分員工其實十分反感同事間喜事相互宴請的行為,企業以文化倡導并實現同事喜事不相互宴請,能有效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并使員工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對企業的不滿意之處,減少員工對企業的不滿意,這有利于企業開展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總之,倡導員工喜事不相互宴請的企業文化,對組織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肯定、鼓勵、推廣。
作者1單位 湖南朝暉律師事務所
作者2單位 鴻揚家居有限公司
通 訊 作 者 吳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