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三國演義》中的軍事心理學

2024-02-23 00:00:00陳洪
博覽群書 2024年12期

與我國其他古典長篇小說相比,《三國演義》對讀者有獨特的吸引力。除了一般的文學審美魅力之外,它對于讀者益智求知欲望的滿足,也是其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明清兩代筆記雜著中,關于學兵法、權謀于《三國》的記載頗多,如《小說小話》云:

海蘭察目不知書,而所向無敵,動合兵法,而自言得力于譯本《三國演義》。……張獻忠、李自成,及近世張格爾、洪秀全等,初起眾皆烏合,羌無紀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險設防,漸有機智,遂成滔天巨寇;聞其皆以《三國演義》中戰案為帳中唯一之秘本。則此書……有實驗戰術學之價值也。

即以民間,亦有“老不讀《三國》”之說,對書中多謀善詐悚然有戒心焉。

《三國演義》的智慧主要表現于兵法,但以“實驗戰術學”稱之則不妥。實際上,《三國演義》中關于具體行軍布陣、逗引埋伏的描寫,很多并不可靠,如兩軍交鋒只須主將決戰——“兩陣對圓,兩騎相交,大戰五十回合”之類,便屬小說家言。書中真正有價值的是蘊含在戰爭描寫中的哲理性內容,即矛盾抗爭中雙方消長之道。而這對于軍界與非軍界的讀者都有啟發意義。在這些哲理性內容中,有關軍事心理學的描寫更是引人注目。

軍事題材的文學作品,不止于描寫戰場情形,更著眼于兵法,著眼于軍事心理學,當自《左傳》始。晉楚城濮之戰前的謀略戰就含有深刻的軍事心理學內容。余如長勺之戰、鞌之戰等很多戰役皆然。這一傳統也表現于《史記》的戰爭描寫中,如司馬穰苴、孫臏、王翦、田單等人的用兵。這些對羅貫中無疑是有影響的。而羅貫中本人又是“有志圖王者”,不得其時而“傳神稗史”(王圻《稗史匯編》)。故作品中人物的斗智競謀,往往似有羅貫中本人的影子投射其中,故而寫得分外生動、機智。

我國古代并無軍事心理學的名目,但很多兵法書中都論及有關的內容,如唐李靖云:“攻者不止攻其城,擊其陣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宋張預云:“心者,將之所主也。夫治亂勇怯,皆主于心。故善制敵者,撓之而使亂,激之而使惑,迫之而使懼,故彼之心謀可以奪也”等。羅貫中繼承了前人的學說,運以一己之妙心,然后附會于三國之人物,寫出了一系列深合軍事心理學的故事情節。其中,有的是史傳本有其事,羅氏加工使之豐富;有的史傳無考,純然是羅氏慧心妙筆的創造。本文擬就有關軍事心理學的描寫中,屬于作戰心理、備戰心理、管理心理等諸方面的典型情節,分析羅貫中的軍事心理學思想。由于《三國演義》中這方面內容甚多。故本文只能概舉其要。

富有戲劇性的反推描寫

反推,是作戰決策中的重要心理活動。孫子曰:“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又曰:“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此所謂“知”與“算”中,就包含著反推在內,而反推實屬于“知”與“算”的高級階段:了解、分析敵我雙方的各種情況,是“知”與“算”的第一步;把敵我雙方放到想象的戰場之上,非是一般的料敵,而是料敵之料我,在此基礎上進行決策,是“知”與“算”的第二步,軍事心理學稱之為“反推”。

反推是把對抗雙方料敵之心理過程在想象中進行的實踐演習,是決策人物在較高層面的智謀較量。我國古代兵法家闡述謀攻、計爭時亦有更具體的論述,如明人何良臣《陣紀·因勢篇》中講:

是以用兵之術,惟因字最妙。或因敵之險以為己固,或因敵之謀以為己計,或因其因而復變用其因,或審其因而急乘其所因。

他所說的“因其因而復變用其因”與“審其因而急乘其所因”都屬于反推。“其因”是敵人對我方的判斷,因之、乘之,是我方反推后的決策。《三國演義》并沒有類似的概念性表述。但大大小小的戰役描寫中,充滿了反推過程的形象描述。而就其典型、準確、復雜而言,超過了古代其他的兵法著作。

《三國演義》中最典型的反推描寫是華容道。赤壁鏖兵的決戰前夕,諸葛亮分派諸將截殺曹兵,最后授計關羽:“云長可于華容小路高山之處,堆積柴草,放起一把火煙,引曹操來。”關羽疑問:“曹操望見煙,知有埋伏,如何肯來?”孔明回答道:“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他見煙起,將謂虛張聲勢,必然投這條路。”結果正如諸葛所預言:曹操敗退至路口,見大路平靜、小路煙起,便下令走小路。諸將問:“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曹操分析說:“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于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于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結果,華容道撞入了諸葛亮的圈套,從而演出了關云長義釋曹操這極富人情味的一幕戲。

考之史實。赤壁大戰后,曹操敗走華容道,只是“遇泥濘,道不通”“死者甚眾”云云,并無關羽埋伏及大小路的情節。至《三國志平話》始有關羽出現,但仍無大小路的斗智。圍繞華容道斗智的反推描寫純然是羅貫中的虛構,是為了表現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別是軍事心理學方面的見識而精心創造的。

這是典型的反推戰例。大路平靜,小路煙起,一方要選擇逃路,一方要選擇設伏點,若兩方都未曾料敵設謀,則自然是大路安全小路危險。此時沒有反推過程,心理學稱為零級反推。曹操根據兵法常規對敵人意圖做了分析,得出了“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的結論。他把敵手設想為和自己具有同等兵法修養的人,這是反推,但比較簡單,只是“我料敵”,稱為一級反推,而諸葛亮則是“我料敵必如此料我”,從而“虛則虛之,實則實之”,他的反推多了一層,稱為二級反推。在敵我雙方的反推較量中,高級勝低級,諸葛亮心多一竅,故勝券在握。

羅貫中設計的另一次反推較量是空城計,也是諸葛亮的二級反推戰勝了對手的一級反推。但情節曲折變幻,反推較量的多次反復則又超過華容道。這一較量是在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進行的。諸葛亮一出祁山,連戰連捷,魏主不得已起用司馬懿。消息傳來,“孔明大驚”,對馬謖講:“所患者惟司馬懿一人而已。”羅貫中用略帶夸張的筆法渲染了司馬懿的登場,從而揭開了二人間波瀾迭起、實力相當的長期反推較量的帷幕。而空城計是第一個高潮。羅貫中為了寫好這個高潮,設置了兩個鋪墊性情節:擒孟達與失街亭。這兩個鋪墊也是兩次小小的反推較量,諸葛亮所料與司馬懿所料完全相同,都是一級反推。故司馬懿很感慨地講:“世間能者所見皆同。”作品中這一筆頗有深意,由于司馬懿把諸葛亮當作了與自己智計相當的對手,故在空城計的面對面反推較量中,過于相信自己對對手的判斷,以致坐失戰機。司馬懿兵臨西城,面對意外的空城,他的心理活動是:諸葛亮平生不肯弄險,所以空城定非險招,必有伏兵在內。仍是一級反推。諸葛亮則進行了二級反推:司馬懿對我的判斷是謹慎,我則反其道而冒險,于是二級反推戰勝了一級反推。

從作品中大量戰爭描寫看,羅貫中特別有興趣的是智計的較量,尤其是反推的較量。如果說是赤壁大戰等情節中,反推的描寫往往消融于戲劇性的文學描寫之中,那純粹的反推描寫則集中在六出祁山的諸葛亮與司馬懿之爭。如三出祁山一役,魏蜀三度交鋒,每次都是司馬懿料敵設謀,而諸葛亮的二次反推破之。故作品中寫諸葛亮多次講:“司馬懿之計安能瞞得過吾?”“司馬懿料吾……卻中吾之計也。”司馬懿也講:“孔明智在吾先。”羅貫中還特意寫了一個小插曲,借魏將郭淮、孫禮之口比較諸葛亮與司馬懿智計之高低,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智的較量上,而作者甚至直接以贊語方式表示有關的見解:“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棋逢對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等。

在反推較量中,制勝者往往不止于靜態的分析,而是主動地制造一些假象,造成對手的錯覺以致錯誤判斷,這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反推控制。《三國演義》中這方面的描寫也頗見精彩。華容道上的煙火、空城計中的臨敵撫琴都是妙筆。余如諸葛亮與司馬懿對陣于渭南,諸葛偽作糧盡退兵誘魏兵入彀,四出祁山的減兵添灶之計等也皆中兵法之竅要。

精密入微的“伐交”心戰

《孫子兵法·謀攻篇》稱:“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伐交有多重含義,歷代注者各有發明。宋王皙的見解最具精義。曰:“間其交,使之解散。”張預則以“奪人之心”解之。縱覽全書,《孫子》中“伐交”的一個重要含義是離間,故書中專設“用間篇”,并對離間的心理戰性質有所揭示。如:“三軍之事,莫親于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孫子》中依用間的方式分出五種類型,即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唐人李靖則依用間的對象而分出“間其親”等八類。羅貫中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又加以綜合變化,從而寫出了一系列伐交心戰的情節。大略言之,亦可分為“有為而間”“無為而間”“因間而間”等三類。

“有為而間”,指采取主動措施進行挑撥,使敵方分裂。《三國演義》中最巧妙的有為而間是曹操抹書間韓遂。韓遂、馬超聯兵反曹,大小數戰之后,戰局開始不利于韓、馬,曹操將要發動致命一擊。為確保徹底勝利,曹操在決戰前夕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反間計:先是在陣前與韓遂單獨會見,“只把舊事細說,并不提起軍情”,從而使馬超“心甚疑,不言而退。”然后又親作一書與韓遂,中多涂抹、含混處,馬超見到越發疑心。最后又使曹洪當面指實,使韓遂無以置辯,終于與馬超反目。而曹操乘其內訌一擊成攻。這件事見于《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不是羅氏心營意造。但羅貫中的藝術加工使本來簡短一事成為復雜生動的心戰戰例,創造之功亦不可輕忽。為了使這一心戰更典型、更完整,羅貫中虛構了三個情節:一是反間之初,曹操調遣兵馬,迫使韓、馬分兵拒敵,造成設疑、離間的機會;二是韓遂被疑而欲釋疑,邀馬超同出會曹,曹操卻令曹洪出面指實了馬超之疑;三是反間有效,韓、馬火并,馬超殺二將傷韓遂,從而被曹軍乘虛而入。前兩個情節不見于史傳,是純然虛構。第三個情節則與史傳相悖。按《武帝紀》載,此計雖妙,不過使韓、馬生疑而已,并無火并情事,而曹軍獲勝是“縱虎騎夾擊大破之”。韓、馬戰敗,一同逃奔涼州。而羅貫中改動史實,竭思盡慮的這一番加工,不僅使故事更生動、豐富,而且使這一計謀更加微妙精致,更富成效。使讀者至此深嘆阿瞞心機之深,計謀之詭,使得馬超無論如何也不能逃出這張精心編織的羅網。經過羅貫中的一番努力,史傳中七八十字的小文章竟鋪衍成了二千余字的半回書,可見他對這一計謀所灌注的興趣與重視了。

在這半回書中,曹操始終是在主動行動著,而其要旨就是制造一系列反常的現象,借以引起對手的猜疑。看來曹操,或者說羅貫中,是深通心理變化之道了。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們的懷疑與恐懼往往產生于對反常現象的無知。

“無為而間”是察知對方有分裂的趨勢,而我方減輕壓力,靜以待變。《三國演義》中無為而間最漂亮的戰例是曹操破二袁(袁譚、袁尚)。這一情節也是本于史傳而又精心加工而成的。《三國志·魏志·郭嘉傳》載:

(嘉)從討譚、尚于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后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定也。”

《武帝紀》則有袁尚逃遼東,諸將欲擊之,曹操卻靜以觀變,遂使公孫康主動斬袁尚等來降的記載。羅貫中采納了這兩段記載,同時又有多處改寫加工,比較重要的有三處:一是設謀之初不是“連戰數克”,而是“連日攻打不下”,這一改動則使設此伐交之謀更顯必要,且體現了伐交高于攻戰的軍事思想。二是曹操靜待遼東之變并非全出己意,而是郭嘉臨終留下的密封妙計。這一虛構富有戲劇性,增加了計謀的神秘感,并喚起讀者的充分關注。三是寫袁尚入遼東前后,公孫康與袁尚各自心懷鬼胎,彼此算計的情形。這一段寫得很細,系史傳所無,而通過細微的描寫,表現出使用“無為之間”須對敵人心理有十分準確之把握。

無為而間,看似無為實則有為。正如孟子所云:“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當敵手面對著趨避選擇的動機沖突時,我方以無為的姿態減掉敵手對所避的心理壓力,一心于所趨,便為我方造成可乘之機。當然,正如羅貫中所描寫的,這是建立在對敵手心理的準確把握上。

“因間而間”的典型描寫則屬人們熟知的蔣干盜書。蔣干本是曹操說降周瑜的“間諜”,周瑜佯做不防,使其竊偽書回報,騙得曹操殺了蔡瑁、張允。這段故事也是羅貫中生花妙筆的創造物。《三國志》裴注中只有蔣干游說周瑜,不遂而歸,沒有盜書等情節。羅貫中在編造這一戲劇性情節時,準確地抓住了這類反間計的關鍵:佯做不知對方身份,利用敵人潛在嫌隙。作品中描寫周瑜偽作疏狂之態,假裝酣醉,又佯作警覺,皆化費了很多筆墨,用生動豐滿的形象把這一伐交戰例表現得淋漓盡致。皇太極曾仿此而設計殺了勁敵袁崇煥,足見羅貫中智計之高明。

縱觀《三國演義》全書,大大小小的伐交心戰計數十例,寫得千姿百態,頗見羅貫中在這方面的見識與想象力。但大要而論,不出上述幾種類型。而其設謀及描寫,亦有共同之特征。如:離間計的描寫揉于情節發展之中,并與人物形象相關聯。書中使用離間計最多、最巧妙的是曹操,什么“二虎競食”之計、“驅虎吞狼”之計,全是曹操縱橫捭闔于群雄之中的克敵制勝法寶。反之,劉備與離間計則無緣,智計過人的諸葛亮也很少在這方面顯手段,偶一用之,如一出祁山前離間曹睿與司馬懿,也是簡簡單單,質樸無華。看起來,羅貫中雖然重視伐交之功效,卻又似乎有憾于其中的詭詐,故把這方面的描寫集中于詭詐成性的曹操身上。又一共同特征如:羅氏所寫離間計多含有對敵人心理狀態的分析,通過分析找到敵方潛在的裂痕再用間,從而突出了伐交“心戰”的性質。

風險判斷的決策心理

《三國演義》中寫到不少關鍵性的決策。于一計興邦、一計喪邦之際,既刻劃出決策者的性格、心理素質,也表現出羅貫中的決策心理觀。

決策,是軍事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決策是建立在風險判斷之上的。而風險判斷往往體現出決策者心理素質的特征。例如在無風險獲小利與有風險獲大利之間抉擇,經實驗統計,大多數人選擇前者,表現出趨利決策的保守傾向;在不可免的小損失與可能免的大損失之間抉擇,大多數人選擇后者,表現出避害決策的冒險傾向。而在這兩類決策中,作出與眾不同抉擇的,往往性格、經歷也異于常人。

在袁、曹官渡決戰中,羅貫中用對比的手法寫了袁紹、曹操在決策中截然不同的表現。在戰前,袁紹一方面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對關系存亡的伐曹之策,卻彷徨無定;而曹操則一開始就定下決戰決勝的大計。兩軍對壘于官渡之后,七萬曹軍對抗七十萬袁軍,形勢很危殆。曹操問計于荀彧,彧獻計曰:“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曹操得書大喜”,遂定下決戰之計。實際上,這個計劃風險度是很大的,正如荀彧所講:“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故是奇計而非正計。結果大獲全勝,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與此同時,許攸獻奇計于袁紹,袁紹若采納,雖無十分把握,但如成功,曹操將一敗涂地,袁紹卻充耳不聞,結果坐失戰機。袁紹的決策心理是常人類型的,即趨利的保守型。這與全書中袁紹“庸碌”的性格基調是一致的。曹操的心理則屬冒險型(或稱進取型),也與他的一代“奸雄”形象相合。而二者決策心理放到一起,對比寫來,作者是有用意的。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決策心理觀:“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三國演義》所寫諸葛亮的戰略決策有兩次,一是未出茅廬定鼎足三分之策,一是六出祁山伐魏之策。前一決策雖含軍事因素,但主要是對政局大勢的籌劃,是諸葛亮畢生得意之作,故作者極口稱贊:“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后一決策是純軍事性質的。史家頗有歧見,褒貶不一。羅貫中在作品中多次提到這一決策,雖未正面評論,卻透露出自己的傾向。

《三國志·蜀志·魏延傳》載: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裴注引《魏略》說明此事,魏延反對穩扎穩打的祁山戰略,主張兩路并進、奇兵突襲。而諸葛亮的態度是:“以為懸危,不如安以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地無虞。”諸葛亮的這一決策心理是典型的趨利保守型。陳壽雖對孔明景仰欽佩,對此也是有微詞的:“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其中就隱含有對祁山決策的批評。但司馬光、胡三省等人不以為然,認為魏延之計是“乘險僥幸”。至于《三國演義》,由于明顯神化諸葛亮,貶斥魏延,故在這個問題上的描寫,給讀者的表面印象也是贊同祁山決策的,但細讀來,作者卻是別有看法的。

九十二回關于北伐戰略決策的描寫幾乎全抄《魏略》。孔明認為魏延之計“非萬全之策”,“遂不用”。這里無明顯軒輊之意,但讓魏延充分表述了意見:“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于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至孔明三出祁山而無功,第四次興兵時,作者寫了一段魏延的牢騷:“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谷,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這是羅貫中的虛構,主旨在寫魏延的桀驁不馴。但于此時重提決策之爭,似對祁山決策若有隱憾焉。更能表明作者觀點的,是九十五回司馬懿的旁觀之言:“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這段話亦屬作者虛構。很明顯,是羅貫中借以分析諸葛亮的決策心理,并婉轉地表達了對趨利決策中求萬全、避風險的保守心理的批評。

要之,羅貫中注意到了決策人物心理素質對決策的影響,而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表演,也透露出他對趨利決策的進取傾向。

治軍先治心的管理觀念

管理心理學是軍事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在《三國演義》中也有很多描寫,比較突出地體現出羅貫中治軍先治心的管理觀念。

《孫子兵法》開卷列用兵必察五事,首推統帥之道,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張預注曰:“以恩信道義撫眾,則三軍一心,樂為其用。”賈林注曰:“將能以道為心,與人同利同患,則士卒服,自然心與上者同也。使士卒懷我如父母,視敵如仇讎者,非道不能也。”羅貫中很重視這些治軍治心的思想,在作品中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將其體現到諸葛亮等統帥人物身上,借以塑造出高低有別、性格各異的帥才。

寫諸葛亮治軍治心,花費筆墨較多的有兩個情節:揮淚斬馬謖、鹵城破涼兵。前者是流傳最廣的三國故事之一。這一情節雖有史實作依據,但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治軍治心的思想,在“揮淚”上著力渲染:先是馬謖“泣曰”,“言訖大哭”;繼而“孔明揮淚”,“流涕而答”,“大哭不已”;最后,“大小將士,無不流涕”。蜀營這一片哭聲使上下同心,由失敗的沮喪轉向了哀痛。接下去,諸葛亮親祭馬謖,加意撫恤,堅持自貶,更是贏得將士之心。“諸將皆服其論”,“惜軍愛民,厲兵講武”,為再伐中原打下了基礎。鹵城破涼兵的記載見于裴注所引郭沖《五事》,而裴松之有詳細考辨,結論是“乘刺多矣”。羅貫中明知“乘刺”而采用,并改寫以避其與下文矛盾之處,可見是很欣賞這一情節的。在這段描寫中,蜀兵前后士氣的變化很明顯。正當換班當歸的蜀兵“收拾行程”時,雍涼魏兵二十萬來襲(這里原作有疏漏),“蜀兵無不驚駭”。而諸葛亮體恤人情,斷然拒絕停換助戰的建議,“傳令教應去之兵,當日便行”。于是,“眾軍聞之,皆大呼曰:‘丞相如此施恩于眾,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殺魏兵,以報丞相!’”“眾兵領命,各執兵器,歡喜出城,列陣而待。”“蜀兵一擁而進,人人奮勇,將銳兵驍”,“奮力追殺”。由驚駭轉為歡喜,轉為奮勇,使局勢轉危而安,全在于諸葛亮的一個姿態一席話。這似乎有些夸張,但在作者筆下卻顯得入情入理,因為與諸葛亮一貫的惜軍愛民作風相一致。而略帶夸張的士氣轉變則有助于突出諸葛亮把握、控制軍隊心理的能力。

《三國演義》中,另一個治軍治心的高手是曹操。在作者筆下,他治心的能力不遜于孔明,但二人治心之道卻迥然相反。孔明治心的基礎是以德化人,而曹操則是以詐馭人,像望梅止渴、借首安眾,都是有名的詐術之例,而最典型的是征張繡途中的割首代發:曹操為了“服眾”,先是假意自刎,然后以劍割發,“傳示三軍”,“于是三軍悚然,無不懔遵軍令”。從效果看,曹操“治心”之術也是成功的,故作者以詩論之:“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雖為詐術,亦可約束軍心。作者對曹操之詐,從道德上是批判的,從效用上則有幾分欣賞。這大約與唐宋以還某些兵法理論的影響有關。如宋人孟氏注《孫子》,對上述統帥之道解釋為權術,認為:“用兵之妙,以權術為道”,“故其權術之道,使民上下同進趨,共愛憎,一利害”,“百萬之眾,其心如一,可俱同死力動,而不至危亡也”。也許在事實上,此類治心之術(包括諸葛亮所為),皆含不同程度的權術成分,所以羅貫中對阿瞞這一類行為,并不十分反感,而是作為勾畫奸雄形象的有力一筆。故毛倫父子在曹操祭大宛馬一節后批:“奸雄可愛!”“不是為馬,正欲感人。得將士心慣用斯法。”相反的一例是,當寫到同樣性質的“劉備摔孩子”時,由于作者要借此寫出純然的忠厚長者,結果南轅北轍反而顯得詐偽了。

《三國演義》中涉及軍事心理學的描寫還頗有一些,如疑兵計、激將法等,本文限于篇幅,不擬俱述。我們通過以上分析,既可以對作品的豐富內涵有進一步的認識,也或許能夠帶來某些益智的啟示。

(作者系南開大學講席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原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天津市文聯主席、教育部中文教指委主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成人蜜桃网| 久久免费看片| 91亚洲视频下载|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天堂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亚洲一区毛片| 日韩a级毛片|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亚洲一区免费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国产尤物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午夜18|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日韩中文欧美|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欧美日韩免费| 欧美三级自拍| 四虎影院国产|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lhav亚洲精品|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欧美a在线| 免费播放毛片| 伊人成人在线|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99re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伊人久综合|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91蝌蚪窝|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久久网欧美|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91视频| 99视频全部免费|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日韩国产 在线| 国产亚洲精|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a欧美在线|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精品污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国产毛片基地| 日韩激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