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斡爾族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達斡爾族農牧并舉,漁獵兼營,擁有獨特的語言文化、豐富的民間文學、傳統的手工技藝、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富含北方疆域民族韻味的民族文化。文章在闡述達斡爾族民俗文化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其在現代民宿空間設計中的創新與應用,以期為相關地區的旅游發展提供借鑒。
國內旅游民宿概述
民宿是一種新型的住宿產業和鄉村旅游的新形式,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前來旅游的游客更加直觀地體驗到目的地的人文風情、鄉土文化以及居家的溫馨感受,因而受到大眾的廣泛歡迎。旅游民宿是游客體驗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它能夠適應旅游市場的變化,根據景觀特點和地域文化設計出具有地方性或者民族性的民宿主題空間。
達斡爾族民族文化的整體特色
伴隨民族遷徙以及生活方式的變遷,達斡爾族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展現了深邃的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精神。
達斡爾族民俗文化。首先,在服飾文化方面,男子多穿長袍衣服,單服左右開衩,扎腰帶;女裝主要以棉布面料為主,顏色以藍色或黑色為主。達斡爾族的服飾工藝不僅精美,而且運用的圖案紋樣題材廣泛,有花草樹木、云卷紋樣等多種具有藝術特色的圖案,它們被廣泛運用于日常的服飾、佩飾中。
其次,在傳統的飲食習俗方面,達斡爾族有著“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的說法。他們的飲食主要以面食和米飯為主,也有自己民族的傳統素菜,比如柳蒿芽、韭菜花以及白菜末等。由于齊齊哈爾和愛輝地區是發達的農業區,因此他們的肉食結構是以豬肉、羊肉為主,手把肉是達斡爾族人民喜愛的食物。
在達斡爾族的節日習俗中,春節被稱為“阿涅節”。在春季還有“庫木勒”節,這個節日是達斡爾族人民的春季狂歡節,他們會穿上自己的傳統服裝表演民族歌舞,組織傳統競技游戲、在野外品嘗庫木勒湯以及篝火晚會等節目。
達斡爾族傳統手工藝術。達斡爾族的傳統手工藝術包括傳統草編、刺繡、剪紙、雕刻等。達斡爾族的草編和柳編藝術形式多樣,除了利用草編編織傳統的裝飾品和收納品外,還利用紅柳條編制出形式豐富,帶有各種紋樣的籬笆院墻。
達斡爾族的刺繡主要用在傳統服裝以及服飾裝飾品中,在色彩、形式以及造型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刺繡手法多樣,針法復雜,且紋樣題材豐富,有動植物紋樣、吉祥紋樣、民間故事紋樣等。
達斡爾族最有代表性的剪紙藝術是孩童的紙質玩偶,在達斡爾語中叫作“哈尼卡”。剪裁后的哈尼卡可以產生立體的效果,既可以站立又可以折疊,哈尼卡的頭部是用蛋殼制成的。達斡爾族的小女孩經常用自己喜歡的彩紙或者帶有紋樣的布料為哈尼卡紙偶裁剪各種服飾、頭飾以及裝飾物,在一起玩模仿家庭生活的游戲。
達斡爾族的雕刻藝術精巧細致,基本可以分為木刻、骨刻以及骨木刻三種。木刻常應用于室內裝飾以及家具紋樣的雕刻上,多以大物件為主。骨刻藝術多應用于比較精細的生活物件制作上,如筷子、衣扣等小巧的物件。
達斡爾族的傳統民居與裝飾特點
傳統民居的整體布局與建筑特點。達斡爾族傳統的房屋建筑形式在達斡爾語中叫作“雅曾格日”,又被稱作馬架子房。馬架子房是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民族文化等因素而不斷改進產生的。從側面看馬架子房的山墻外形像一個“介”字型。其屋頂利用水稻秸稈制成的苫房草鋪蓋,房屋有高高聳起的屋脊,建筑整體采用木構架,利用蘆葦皮和泥建筑墻體,屋內的墻面會進行裝修粉刷。這種房子也被稱作草正房,房子坐北朝南,大部分的窗戶處于南墻,窗戶尺寸大且數量多,院墻是使用紅柳條編織的帶有花紋的籬笆院墻。
室內裝飾特色。達斡爾族傳統民居的室內裝飾充滿了民族特色,天花板以及墻面上裝飾狩獵以及動植物的各種圖案,室內擺放獨特的民族性家具。以下對達斡爾族傳統家具、生產生活用具以及裝飾圖案和紋樣進行介紹。
在東北地區火炕是達斡爾族傳統民居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火炕又被稱作“圍子炕”“彎字炕”。達斡爾族的火炕面積很大,相比漢人的火炕要低矮很多,這是因為達斡爾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大多圍繞著火炕進行。火炕的外立面以及靠墻的位置會使用雕刻著動植物紋樣以及帶有故事性圖案的木材來裝飾,有的人家還會采用浮雕的方式來雕刻邊框。
民族性陳設家具。達斡爾族傳統民居內部由環三面的火炕所占據,因此室內的部分家具以及大多數陳設品都被放置于火炕之上。占據較大面積的是長方形高衣柜,還有與之配套的低矮柜,衣柜以雙開門為主,在這些衣柜的邊角以及柜門上面常會雕刻精美的動植物紋樣,有的還會使用彩繪的方式進行圖案紋樣的裝飾。另外,達斡爾族人民在火炕上還會擺放炕幾,炕幾的上面也會進行一些裝飾。比如,常在桌面與桌腿連接的擋板上,采用浮雕或透雕的方式雕刻出既有裝飾效果又體現民族特征的卷草紋等紋樣。
木隔扇。達斡爾族人民通常利用木隔扇來進行室內空間的劃分。這種木隔扇又被稱為“木隔斷”。這種木隔斷與現代家居空間中所使用的空間隔斷又有所不同。現代家居空間中的隔斷可選擇多種不同的材料進行設計,大多數都會很高。而達斡爾族的木隔斷主要有兩種建造方式,一種是利用兩邊等同薄度的加筋草泥墻,在中間嵌入部分木制隔斷,隔斷以四扇為一組,兩邊的隔斷是固定的,中間的兩扇可以像門一樣開合,方便居民通行,這對木門的兩側還會雕刻象征幸福吉祥的花鳥圖案和紋樣。另一種是整體使用木制材料制作隔斷,上不封頂,空間的上部是相通的,這樣有利于室內空氣的循環流動。
民族傳統生產生活用具。樺樹皮是制作工藝品、生產用具以及生活用具的優秀原材料之一,達斡爾族的樺樹皮制品體現了我國北方游獵民族獨特的手工技藝。樺樹皮具有易塑造、不怕水、防腐耐潮以及攜帶方便的特性,達斡爾族人民使用樺樹皮制成各種工具,比如用于放置帽子的樺樹皮帽盒、用于儲存糧食的樺樹皮簍、用于存裝東西的盒子或箱子等,形式多樣,用途廣泛。樺樹皮質地柔韌,其裝飾手法也具有一定的特色,如利用打壓紋飾法,即利用錐形器在樺樹皮上打出連續的點紋。
以達斡爾族民俗文化為基礎的民宿設計策略
民宿設計風格要凸顯達斡爾族傳統民居特色。民宿形式以單個小院落為主,不論是建筑外觀,還是室內裝飾都要體現達斡爾族傳統民居和裝飾的特色。民宿的院落依然遵循傳統利用紅柳條編織圍墻。游客進入民宿時很容易被濃厚的達斡爾族風情所吸引。這種自然休閑的愜意生活對于現在的大多數人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民族性民宿結合現代民宿的特點進行新舊融合與創新,有助于推動達斡爾族民俗文化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
民宿設計中要呈現達斡爾族民俗文化。達斡爾族的民俗文化是民宿設計的靈魂,在設計中要突出民俗文化,體現民族特色,這對宣傳民族風采以及提高民族知名度尤為重要。在設計中,首先,要保留民族的原真性,呈現達斡爾族民俗文化中的剪紙藝術、雕刻藝術等手工技藝。其次,利用多方面的民俗文化來創建體驗式民宿,增加游客對于達斡爾族民族生活的體驗。民宿還可以推出達斡爾族的傳統美食,比如柳蒿芽湯、達斡爾特色小吃、稷子米飯以及特色手把羊肉等。在民宿小院里放置可以穿著的達斡爾族民族傳統服飾,如長袍、皮帽等,使游客切身體驗達斡爾族的服飾文化。同時在室內放置一些樺樹皮制成的生活用具。最后,在室內裝飾中擺放或掛飾達斡爾族的一些裝裱好的剪紙以及刺繡成品,展現民族特色。
民宿設計中要對達斡爾族民俗文化進行創新。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以達斡爾族民俗文化為基礎的民宿設計,必然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同時,利用現代的科技與工藝對民俗文化存在的不足進行改善和創新。
達斡爾族的傳統民居多以土坯為墻,以松木或樺木為房架,土坯墻體壽命較短,在使用不長的時間里就會出現墻體開裂、坍塌以及木材腐朽等情況,不僅會使人工、原材料和維修費用增加,還會導致房屋采光受限,降低房屋的使用期限。因此,在民宿設計中可以利用現代防腐防火的新型木材進行外墻的設計,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房屋保暖性能,還能延長房屋使用壽命。在室內的設計中也可以對傳統的室內用具進行優化和改善。比如,木隔扇中增加置物功能,使之成為具有分割功能的裝飾置物架,以此來擺放達斡爾族傳統裝飾品,增加室內用具的使用功能。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民宿設計融合本地文化以及獨特的民族風情是必然趨勢。深入了解民族特色或民俗文化,并進行民宿設計,不僅可以促進民族或民俗文化傳承和發展,還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2024年12月教育廳項目“黑龍江省城市剩余空間在景觀規劃中的整合與重塑研究”(145209229)。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