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琴
【摘要】目的:探討在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患者治療中,為其提供系統性護理的價值。方法:以EXCEL表格統計2022年7月—2023年6月范圍內在本院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的54例患者研究,以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一組接受常規護理(對照),一組接受系統性護理(觀察)。統計兩組肺功能、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結果:較對照而言,觀察組FEV1、PEF、FVC升高(P<0.05);觀察組統計的生活質量評分升高(P<0.05);觀察組統計的焦慮、抑郁評分下降(P<0.05)。結論:在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患者治療中,為其提供系統性護理方案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減輕疾病及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關鍵詞】系統性護理;慢性支氣管;肺氣腫;肺功能;生活質量
Evalu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pulmonar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 by systematic nursing
YANG Yueq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yuan, Guangyuan, Sichuan 62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providing systematic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 Methods: The data of 54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22 to June 2023 were analyzed by EXCE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 (control) and the other receiving systematic nursing (observation). Calculate the lung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FEV1, PEF, and FV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P<0.05);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and Emphysema, providing systematic nursing programs can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of patients, reduce the impact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Key Words】Systematic nursing; Chronic bronchi; Emphysema; Lung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慢性支氣管是集中在支氣管黏膜的炎癥性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長、治療周期長的特點,在臨床多表現為咳嗽、咳痰等癥狀,且隨著病情加重可合并出現肺氣腫[1]。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患者因支氣管出現炎癥損傷,加之存在勞累后喘息,導致其肺功能持續下降,從而影響日常生活質量,且反復發作的咳嗽癥狀可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及不適感,嚴重者出現失眠的情況,鑒于此需要在實施治療同時展開護理干預服務,旨在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方案的認知,緩解其認知不足及負面情緒,但常規護理措施以確保治療操作順利展開為主,對患者心理狀態、生理需求關注度不高,因此患者滿意度不理想,而系統性護理可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間為其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并結合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展開康復指導,為深入分析該方案的護理價值,本文遴選2022年7月—2023年6月范圍內在本院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的54例患者研究,涉及數據、資料匯總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本院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的54例患者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
觀察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6.11±5.61)歲,病程7~15年,平均病程(10.14±1.42)年;對照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54~80歲,平均年齡(66.34±5.41)歲,病程7~14年,平均病程(10.22±1.31)年,兩組患者3項基礎資料可比(P>0.05)。納入標準:①臨床治療、檢查資料齊全;②參考2018年《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基層診療指南》中相關標準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2];③精神及心理狀態理想可積極配合進行醫療操作;④存在肺功能減退癥狀;⑤患者及家屬自愿入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先天性肺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3];③既往存在精神、心理及認知功能障礙;④合并惡性腫瘤;⑤臨床資料丟失;⑥自愿退出本次研究;⑦合并肺炎;⑧存在肺部手術史;⑨合并重大感染。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遵循醫囑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同時做好用藥指導工作;其次為患者講解各個藥物的效果、住院治療期間注意事項等,并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通風,并減少探視次數、人數及時間。
觀察組實施系統性護理:(1)基礎護理,在患者成功入院后,由護理人員采集其基礎信息,例如疾病類型、病史、職業、學歷等,隨后帶領其熟悉院內環境,例如院內設施、住院部功能、活動區域等,在與患者交談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保持積極、熱情的態度,并協助其做好入院后各項檢查工作。(2)環境護理,保持病室內環境整潔、安靜、舒適,并加強病房消毒及通風工作,同時合理控制病室內溫濕度變化。在患者進行檢查及實施護理過程中,使用遮擋簾進行遮擋,達到保護患者隱私的目的;各項醫療操作的展開盡量集中進行,避免影響患者休息質量。(3)疾病宣教,為患者講解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相關知識,告知其疾病發生原因、治療措施、危害、預后等,使其對疾病有全面地了解;健康宣教的形式可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及興趣進行,例如設置宣傳欄、發放宣教手冊、開展知識講座、視頻宣教等,在為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過程中注意互動,旨在提高患者積極性及掌握度。(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及溝通,在尊重患者意見、滿足其臨床合理需求的同時,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同時糾正其不良認知及情緒狀態;此外加強對患者情緒的評估,若出現悲觀情緒可利用同理心進行疏導,亦可利用音樂進行凈化,同時為其講解治療成功案例,達到提高其治療信心的目的。(5)飲食護理,結合患者的病情及營養需求,合理搭配飲食方案,指導其在治療期間禁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若存在咳嗽、咳痰的情況可攝入含水量較高的水果進行緩解;此外飲食中增加蛋白質攝入量,達到滿足其臨床需求的目的。(6)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肢體運動、肺功能訓練等,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例如自行車、慢跑、游泳等,30min/次,2次/d。
1.3 觀察指標
(1)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檢測儀記錄兩組護理前后FEV1、PEF、FVC變化。(2)心理狀態,參考SDS、SAS量表評價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臨界值53分、5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4]。(3)生活質量,參考QOL量表評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恢復越理想,護理干預措施臨床應用價值越高[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理狀態對比
護理前,觀察、對照兩組的SDS、SAS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統計的SDS、SAS評分結果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肺功能對比
護理前,觀察、對照兩組的FEV1、PEF、FVC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FEV1、PEF、FVC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前,觀察、對照兩組的QOL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QOL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慢性支氣管炎為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目前尚未明確該病的具體發病原因,多認為與感染或非感染因素長期刺激密切相關。慢性支氣管炎多見于中老年人群,在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等癥狀,若患者病情未及時得到控制可誘發肺氣腫等并發癥[6]。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具有病程長、治療難度大、反復發作等特點,鑒于此臨床需要在進行科學對癥治療的同時為其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旨在改善其預后效果,但常規護理存在缺陷及不足,在護理中無法滿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因此臨床護理效果不理想,鑒于此需要尋找一種更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旨在彌補常規護理不足,并為臨床就診患者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
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FEV1、PEF、FVC及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可見系統性護理在改善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患者肺功能及身心狀態中可行性較高,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幾點:第一,隨著現代護理理論的發展,系統護理方案作為新型護理被應用于臨床,該措施在實施中加強對患者身心狀態的關注,可結合其實際需求對環境、心理、物理等因素進行優化,旨在提高護理針對性及全面性。第二,相較于常規護理方案,系統性護理操作更為嚴格,通過飲食調節、環境干預、健康教育及康復訓練等方式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減輕疾病及治療對其身心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第三,系統性護理是自患者入院到出院進行全面的護理,由責任護士全程陪同其進行治療,同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加強對患者情緒變化的觀察,并指導其合理用藥、規律且持續進行康復訓練,達到改善預后效果的目的。特別是在心理疏導及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耐心指導,既可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可改善其肺功能,促進機體各功能恢復,避免后期疾病反復發作增加患者身心不適感。
綜上所述,將系統性護理應用在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患者治療中,可明顯改善其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引導患者積極配合進行治療,達到提高肺功能的目的,值得借鑒及實施。

參考文獻
[1] 劉玲玲.整體護理干預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3,27(9):70-72.
[2] 朱桂金,劉淋.系統性護理對慢性支氣管炎并肺氣腫患者PSQI指數及心理情緒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2,51(6):353-355.
[3] 李鑫.早期預防性護理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生活質量與復發率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5):158-160.
[4] 但星星,徐玲玲,金其武.程序化護理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康復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19):183-186.
[5] 張紅霞.對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患者進行系統性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8): 70,72.
[6] 龔春燕.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實施綜合化護理對睡眠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