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碳稅對企業行為的影響研究綜述

2024-02-26 17:21:21李成呂凌濤
財會月刊·上半月 2024年2期
關鍵詞:信息披露

李成 呂凌濤

【摘要】隨著氣候變暖問題日益加劇, 世界各國政府開始采用各種環境規制工具來減緩全球變暖。由此, 碳稅這一政策進入人們的視野, 學術界和實務界對該政策的可行性展開熱烈討論。當前, 僅有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實施了碳稅政策, 對碳稅的研究, 特別是對于碳稅對企業行為的影響研究仍然不夠豐富。本文按照企業價值的實現過程, 從研發創新、 價值鏈、 信息披露、 轉型和并購及財務和環境績效等不同角度, 對于碳稅對企業行為的影響研究進行了分類梳理。通過對文獻的回顧, 本文認為現有研究尚存在不少問題, 如碳稅內涵不明確, 企業轉型和并購、 信息披露及財務績效領域的碳稅相關研究不足等。最后, 本文提出了碳稅對企業行為影響研究的未來展望。

【關鍵詞】碳稅;企業行為;研發創新;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8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4)03-0028-5

一、 引言

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能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二氧化碳等各種溫室氣體, 進而形成溫室效應。探索和實踐低碳發展模式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熱烈討論的議題。近年來, 我國的環保理念與國際接軌, 環保水平逐步提升?!秶窠洕蜕鐣l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 落實 2030 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我國在碳減排上的努力為碳稅這一政策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碳稅”這一概念來源于庇古稅, 由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經濟學》中首次提出。對于庇古稅的概念界定, 書中是這么解釋的: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私人部門不會自發地減少產量或進行污染治理, 因此政府可以通過稅收的形式進行限制, 迫使私人部門實現外部成本內部化。而James Poterba(1991)認為, 碳稅是為了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碳排放而征收的稅。由于征收碳稅的目的是使碳排放的外部成本內部化, 碳稅的稅率應根據化石燃料價格的調整而調整。Qiao-Mei Liang 等(2015)認為, 碳稅是根據化石燃料(如煤炭、 石油、 天然氣)的碳含量或燃燒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對其征收的稅, 征稅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緩解全球變暖問題。Boqiang Lin 和 Xuehui Li(2011)認為, 碳稅根據化石燃料和煤炭、 天然氣、 噴氣燃料等相關產品的碳含量征收, 以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碳排放。Xiaoyang Zhou(2021)將碳稅定義為直接對碳排放或者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定價的一種政策。國內研究方面, 姚昕和劉希穎(2010)認為碳稅是根據化石能源及其相關產品利用后排放碳量的多少, 在生產、 分配或使用中來征收稅費的。李齊云和商凱(2009)認為, 碳稅是指針對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它以環境保護為目的, 希望通過削減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碳稅通過對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 航空燃油、 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 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稅來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碳排放。宋俊榮(2010)認為, 碳稅是以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征稅依據, 按照不同種類化石燃料的碳含量進行折算后計稅的一個稅種。

當前階段, 對于碳稅的探索仍停留在較淺的層面。碳稅在不遠的將來很有可能成為一項有力的環境規制工具, 對于碳稅的影響后果, 特別是對企業微觀層面的影響研究尤為重要, 需要實證研究來指導碳稅政策的制定和實行。本文總結歸納了碳稅相關文獻后, 對碳稅可能影響的企業行為進行了分類, 按照企業價值形成鏈條進行相關論述。由于研發創新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核心, 碳稅對企業創新的支持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和起點。在開展研發創新之后, 企業需要將有益的創新成果資本化, 通過基本價值作業——采購、 生產和銷售, 使其創新成果的價值得以實現。企業的創新成果實現價值之后, 將會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 由此引發相應的信息披露問題。除傳統的投融資之外, 企業的轉型和并購也是其實現價值的方式之一。最后, 這些價值創造活動將會形成企業績效?,F有研究尚未形成體系化的研究框架, 但是, 碳稅對企業行為的影響研究已經開始圍繞這一價值創造過程來展開。因此, 本文按照這一企業價值實現過程對相關研究進行綜述, 目的在于探究碳稅對于企業價值的影響是如何被發現并最終形成對企業經濟后果的影響的。

二、 碳稅對企業研發創新的影響研究

企業通過前期的資金投入和相關研發工作, 以及將創新成果投入生產或者用于改進企業的其他運營活動, 為企業帶來價值提升。因此, 企業創新是企業價值實現過程中的重要起點, 需要探究碳稅是否可以及通過何種方式促進企業研發創新效率的提升。

1. 碳稅對企業研發創新的作用。關于碳稅對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是促進或是抑制作用, 現有研究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方面, 有研究認為碳稅對于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產生積極影響。碳稅政策可通過激勵企業進行綠色生產進而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劉麗和張東明,2021), 或通過提高稅率水平(鄭月龍等,2019), 或采用差異化的征稅形式(丁維生和張志遠,2013)等途徑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研發起到激勵作用。田亮和宋良榮(2021)基于滬深 A 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 研究了環境稅收政策對于制造企業研發創新行為的影響, 發現《環境保護稅法》實施之后, 企業面臨更強的外部約束, 這將促使它們在自身的環保稅負擔和減排成本之間進行權衡。此外, 企業若采取清潔生產計劃、 改進生產工藝和加大研發力度, 還可以享受稅收優惠, 這增強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研究進一步表明: 東部地區受《環境保護稅法》實施的影響更大, 由于制定了更高的環保稅額和排污費標準, 相比未做調整的地區, 其環保表現更好; 非國有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表現也優于國有企業; 并且, 小規模企業在研發活動方面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 而具備較高償債能力、 獲利能力和技術人員比例的企業則呈現出更好的綜合表現。Liu Guangqiang 等(2022)分析了中國環保稅的實施對于企業環保投資的影響, 發現實施環保稅政策后, 企業的環境投資顯著增加, 并且對于國有企業和媒體關注度更高的企業而言, 環保稅政策的積極影響更加顯著。

另一方面, 也有研究認為碳稅對于企業研發創新的正向促進效果存在上限, 稅收強度超過某一閾值后將會抑制企業的研發創新效率。喬羽等(2020)研究了綠色稅收與工業企業綠色創新效率之間的關系。當稅收強度使社會邊際成本與實際邊際成本一致時, 企業達到最優生產狀態, 而過高或過低的稅收強度都無法達到最佳的綠色創新促進效果。并且綠色稅收通過影響企業規模、 技術水平等因素間接影響綠色創新, 正面作用表現為通過降低稅收使企業有更充裕的資金進行技術水平提升, 進而提高綠色創新效率, 而負面效應則表現為環境規制會通過資金擠出效應(污染治理成本提高導致研發投入資金減少)和投資擠出效應(選擇環境規制寬松地區進行生產投資)導致創新資金減少, 進而抑制企業技術創新(蔣伏心等,2013)。

2. 碳稅對企業研發創新的影響機制。在碳稅促進企業進行減排創新研發的機制方面, 現有研究也較為豐富。相關研究認為, 通過調整碳稅征收強度, 使碳稅稅率保持在適當水平內, 可以促進企業進行低碳技術創新(孟凡生和韓冰,2018), 并且在合理范圍內適當提升碳稅稅率可以推動企業實行開放式低碳技術創新(通過擴展對外部市場中創新知識的利用提升企業內部創新的速率)(徐瑩瑩等,2018)。此外, 許舒婷等(2020)認為, 在競爭市場中企業對于減排技術是否進行投資是一種戰略信息, 當制造企業同時掌握技術選擇權(是否投資減排技術)和信息披露權(是否公開投資減排技術決策的信息)時, 碳稅是驅動制造業企業進行減排升級的主要因素。

另外, 在碳稅政策的實施效果方面, 徐建中等(2017)、 孟凡生和韓冰(2017)都認為碳稅在單一政策實施情況下并不能達到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的最優效果, 只有與其他政策進行組合才能使激勵效果最大化。前者通過對政府綠色創新投入補貼和碳稅征收對于制造業企業綠色創新模式選擇影響的演化博弈分析, 得出征收碳稅和發放綠色創新投入補貼均能夠提升企業開展突破式綠色創新活動的可能性, 從而引導企業加速向突破式綠色創新模式演化, 但是碳稅的激勵效果比創新投入補貼的激勵效果更為顯著; 而后者研究結果表明, 低碳技術創新投入補貼、 碳排放權交易和碳稅三種環境規制工具對企業低碳技術創新行為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 只有三種環境規制工具恰當配合, 對于企業低碳技術創新行為的激勵效果才能達到最優, 可見碳稅政策邁入實踐領域有著重要意義。

3. 其他相關企業研發行為。也有學者在企業研發博弈選擇、 對于不同能耗型企業的異質性影響、 抑制企業“漂綠”行為等方面進行碳稅相關研究。周建波和魏守道(2018)研究發現, 為了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研發合作相較于研發競爭是一種更優的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形式。不僅如此, 他們還指出, 在研發合作下研發水平和國家總體福利提高的可能性更大, 同時碳稅稅率降低的可能性也更高。另外, 王明喜等(2021)的研究表明, 對于減排成本較低的企業來說, 碳稅政策可以激勵其增加減排投資, 有效降低碳基能源消耗, 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并改善消費者福利。然而, 對于減排成本較高的企業, 碳稅政策會抑制其減排投資和低碳技術研發, 尤其是高能耗企業。對于光伏行業,? Chen等(2021)研究發現, 在不同的激勵和監管情境下, 加強監管或采取處罰措施可以遏制企業偽裝綠色研發的行為, 即使研發稅收優惠被取消。此外,? Compernolle等(2022)研究發現, 碳排放交易制度相較于碳稅制度, 其多重相關價格的不確定性更小, 能夠更好地鼓勵企業進行低碳投資, 從而成為刺激低碳投資或阻止碳密集型投資的首選方案。Nakada Minoru(2010)的研究表明, 引入環境稅并同時降低所得稅或利得稅可以提高企業的產出增長率, 且分析結果顯示, 針對由經濟主體自主活動引起的技術變革, 降低中間壟斷稅率比降低所得稅更有利于促進產出增長。

三、 碳稅對企業價值鏈的影響研究

企業價值的基礎實現方式是通過原材料到產品的流轉過程來實現的。該部分對企業基礎的價值實現方式即采購、 生產、 銷售循環進行了一個劃分, 討論了各個環節中碳稅對企業活動的影響。其中, 現有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上游供應鏈方面。

1. 碳稅對于供應鏈的影響。在供應鏈利益方面, 楊滿等(2018)認為, 在重型稅收和低碳經濟背景下, 碳稅補貼給零售商的模式比消費者和零售商共同分擔碳稅的模式更能抑制消費者搭便車行為, 減少供應鏈利益損失。研究還發現, 集中決策下, 碳稅稅率提高會使產品的低碳水平提升、 供應鏈的利潤現值減小, 因此為了保護企業減排積極性, 政府應當兼顧環保目標和企業的利益訴求, 合理制定碳稅政策和設定碳稅稅率(葉同等,2018)。如果實行的是混合的碳政策, 那么在不同的主導模式下, 供應鏈系統的銷售價格、 市場需求和利潤是相等的。當一家公司主導供應鏈時, 它獲得的利潤會高于它在供應鏈中屬于被支配一方時的利潤(Shen Liang等,2022)。

在供應鏈運營效率方面, 柏慶國和徐賢浩(2018)將碳稅政策與碳限額和交易政策進行比較后認為, 與碳稅政策相比, 碳限額和交易政策能夠使供應鏈實現高利潤和低排放的效果。不僅如此, 消費者低碳偏好與碳稅稅率、 碳交易價格負相關, 實行寬松的異質性減排政策將有助于供應鏈的良好運營(蔣雷勇和孫立成,2022)。

2. 碳稅對于企業生產的影響。關于企業價值鏈中的生產部分, 檀哲等(2021)、 路正南和衣珊珊(2019)的研究一致表明, 實施碳稅政策會對企業的生產成本造成影響, 從而推動企業進行生產調整并最終實現碳減排。具體而言, 碳稅政策會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 迫使企業進行生產調整, 從而有利于提高企業再制造過程的效率, 激勵更多種類制造商進行再制造, 由此帶來企業生產的碳排放量降低。并且, 路正南和衣珊珊(2019)的研究還進一步強調了碳稅稅率對再制造程度和碳減排效果的影響。隨著碳稅稅率的提高, 企業更傾向于加大再制造力度, 以降低其碳排放量。這意味著較高的碳稅稅率能夠進一步激勵企業采取更具碳減排效果的再制造措施, 實現更顯著的碳減排效果。

3. 碳稅對于產品銷售的影響。也有一部分文獻針對企業的銷售端(包括消費者需求、 產品定價和產品市場占有率等方面)進行研究。周艷菊等(2019)的研究表明, 實施碳稅政策前后, 清潔型制造商面臨的產品需求和利潤變化總是較普通制造商更具有相對優勢。夏西強和徐春秋(2020)的研究表明, 低碳企業只生產低碳產品時, 碳稅會增加低碳和非低碳產品單位銷售價格, 導致消費者購買成本增加, 從而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的積極性下降。李媛等(2013)研究認為, 碳稅對于企業的產品定價影響較小, 并且稅率的變化不會引起企業產品價格的巨大波動。于維生和張志遠(2013)構建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三階段博弈模型, 并分析了在我國實行碳稅政策的可行性和方式選擇問題。通過模型和數值仿真得出的結論發現, 差異化的碳稅形式在當前能夠提高企業具有低碳環保屬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這有利于促進低碳環保型企業的發展, 但是統一的碳稅形式會在市場中造成“逆向選擇”問題。另外, 統一的碳稅形式使消費者偏向于注重產品的價格屬性, 而差異化碳稅形式卻會使消費者更加注重產品的環保屬性, 能夠引導更多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低碳環保產品。

四、 碳稅對企業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

隨著企業的發展, 利益相關者對企業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財務信息, 包括公司治理、 社會責任等各方面多維度的信息已經成為企業新的披露要求。企業碳稅相關信息的披露有利于緩解內外部信息不對稱問題, 幫助相關方加強監督, 在監督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企業會更好地履行環保責任。

1. 碳稅相關信息的披露方式?,F有文獻在碳稅對于企業信息披露的影響方面通常結合政府監管進行研究。孔東民等(2021)的研究表明, 環保費改稅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存在顯著的負面影響, 且通過環境監管強度、 環境責任履行和生產成本三個方面進行傳導。Karp和Zhang(2005)則構建了一個動態監管模型, 其中企業的行為會導致外部性并且監管機構和企業對連續相關的減排成本信息不對稱。他們發現, 實行基于價格的政策(如碳稅收), 或者企業有序地交易碳排放配額, 監管機構更易了解企業的股票變動和成本變化。

2. 碳信息披露的內容。對于碳信息披露內容, 朱乃平等(2016)對于表內和表外信息進行了劃分。他們認為碳稅開征對于電力企業信息披露存在影響, 包括表內碳信息披露和表外碳信息披露。其中: 表內碳信息披露一般代表的是對傳統的會計要素進行拓展, 增加與碳資產、 碳負債、 碳權益、 碳費用、 碳收入和碳利潤有關的項目; 而表外披露的內容需反映其他相關碳信息, 例如企業的減排責任、 減排政策、 減排目標和減排效果等。

五、 碳稅對企業轉型和并購的影響研究

企業的轉型和并購也是企業價值實現的關鍵一環。該類價值實現方式與企業通過日常經營活動實現價值的方式有著較大區別。企業的順利轉型和成功并購能夠為企業帶來較大價值。因此, 研究碳稅在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對于企業的順利轉型和成功并購有著重大意義。

1. 碳稅對企業轉型的影響。在碳稅對于企業轉型經濟后果研究方面, 目前的大部分文獻主要集中于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領域。眾多研究都表明綠色稅收政策或者更具體的碳稅政策有利于促進企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 但是引導的方式有些許不同, 包括稅收優惠(畢茜和李虹媛,2019)、 鼓勵制造商之間的競爭(周艷菊等,2019)、 科學設計碳稅稅率(付麗蘋和劉愛東,2012)等。除此之外, 也有研究發現, 高碳制造企業只有在碳稅稅率和碳交易價格之和在一定閾值內時才會追求低碳轉型, 而行業內處于非主導地位的高碳制造企業相較于主導地位的高碳制造企業更有可能追求低碳轉型(Shen Liang等,2022), 這也體現了企業進行綠色低碳轉型的經驗規律。

2. 碳稅對企業并購的影響。Li Bin 等(2020)在碳稅對企業并購的影響研究方面開辟了新的領域。研究發現, 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后獲得資源的機會增加、 融資限制和碳稅負擔減少、 合法性得到改善, 而這些影響與國家所有權和政府對并購過程的干預正相關。

六、 碳稅對企業財務和環境績效的影響研究

企業完成以上價值實現方式后, 需要對這一閉環進行績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 企業需考慮碳稅對上述環節的影響程度, 因此在企業的績效評價中也需要引入碳稅這一因素。

1. 碳稅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關于碳稅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國內研究持不同觀點。鹿艷芬等(2018)研究發現, 在供應鏈網絡中實行碳稅機制可以促使企業主動采用低碳生產技術來調節自身生產經營活動, 從而使企業的利潤不受太大影響。張濟建等(2019)的研究顯示, 階梯式碳稅對碳交易的替代效應在一定水平內會提高企業的利潤, 但超過臨界點后替代效應的增大會導致企業的利潤減少。而衣珊珊和陳湉(2023)的研究則表明, 政府實施碳稅政策雖然能夠減少企業的碳排放量, 但是碳稅同時也會造成企業附加成本的增加, 從而抑制企業利潤增加。

外文文獻方面, Chen Yufeng 和 Ma Yanbai(2021)的研究結果顯示, 綠色投資與企業財務績效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即增加綠色投資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在節能減排投資后的第三年, 企業財務業績顯著改善。并且, 環境稅、 政府補貼和技術創新對綠色投資在促進財務績效方面具有不同的正向調節作用, 在長期績效提升中更為明顯。Liu Guangqiang等(2022)對于環保稅促進企業財務績效提高的機制進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環境稅是通過增加企業的環保投資來提高企業財務績效的。Grimaud Andre和Tournemaine Frederic(2007)研究表明, 更加嚴格的環境政策能夠促進公司財務業績增長。這是因為對污染征收更高的稅會導致對環境產生污染的商品價格上漲, 這會增強個人及公司的環保意識, 從而帶來個人生產力的提升和公司對于減排技術研究投資的增加, 進而對公司的業績增長產生正向影響。

2. 碳稅對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碳稅對企業環境績效的影響主要可以分為碳稅對企業減排效果的影響和對減排機制的影響兩方面。

(1) 碳稅對企業減排效果的影響?,F有眾多研究都表明, 碳稅稅率對于企業碳減排的效果存在重要的影響, 但在不同企業類型、 不同稅率水平下影響效果略有不同。龍超和王勇(2018)研究發現, 碳稅與補貼政策下供應鏈在定價、 減排領域同時合作時各企業的減排量最大, 而提高碳稅會降低企業減排量, 但是降低程度會逐漸減小。郭軍華等(2019)的研究表明, 碳稅稅率的提升會導致高污染制造企業碳排放量隨之增加, 而對于非高污染型制造企業, 碳稅稅率的提升會促進其降低碳排放。王文舉和姚益家(2019)的研究表明, 碳稅稅率對于碳減排效果有重要影響, 碳稅稅率越高, 地方政府進行監管的力度越大, 企業執行碳減排政策的力度也越大。并且, 企業減排成本對企業碳減排政策執行力度有反向影響。李媛等(2013)研究發現, 碳稅的征收對于制造業企業碳減排起到正向激勵作用, 將碳稅稅率設置在不同的水平時, 企業的減排效果會產生顯著差異。此外, 趙丹和戢守峰(2018)還對不同政策組合下最優的企業碳減排效果進行了求解, 發現無論從減排量還是減排率的角度, 碳稅和碳交易聯合政策才是減排效果最佳的碳減排政策。

(2) 碳稅對企業減排機制的影響。孟衛軍等(2018)研究表明, 在碳稅政策下, 無論政府是否給予補貼, 企業都會進行合作減排。并且政府的投入補貼和減排量補貼兩種方式均可提高減排量、 企業利潤和政府效益, 但按減排量給予補貼的方式效果更顯著。曹斌斌等(2018)認為, 政府征收碳稅提高了減排邊界, 促使更多企業進行減排。張鈴鈴和陳淮莉(2019)研究發現, 政府部門通過對碳稅稅率的調節與碳稅的征收, 激勵制造商從事再制造產品生產, 從而促使各企業在協調機制下展開減排合作。張鐵山等(2021)發現, 碳稅、 補貼率、 外部收益及邊際減排成本在閾值區間內對企業減排有正向激勵作用, 在區間外效果不顯著。胡俊南和徐海婷(2021)構建了環保稅激勵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系統動力學模型, 發現加大環保稅的征收力度和稅收優惠力度可以有效激勵企業履行環境責任。

七、 結論與展望

1. 研究結論。當前, 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話題。隨著人類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 各種環境規制工具開始出現, 而碳稅政策也在眾多發達經濟體中被采用, 成為重要的減排工具。我國目前尚未實施碳稅政策, 對于碳稅所帶來的經濟效果仍不明確。另外, 碳稅對企業微觀行為的影響研究仍然處于探索階段, 目前多數集中于企業研發創新、 價值鏈和環境績效方面, 其他相關領域研究較為缺乏。

2. 未來展望。由于碳稅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碳稅僅在少數發達國家或地區被采用。通過梳理過往研究可發現, 目前我國學者研究碳稅相關問題時多集中于宏觀政策方面, 在碳稅對企業行為影響方面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研究成果較為匱乏。針對在文獻梳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本文提出幾點建議:

(1) 明確碳稅的定義和探討具體政策方案?,F有研究對于碳稅的定義仍然較為簡單, 沒有具體統一的概念界定。并且, 對于具體如何針對企業制定和實施碳稅政策的研究依然不夠深入。后續研究可以從碳稅的內涵界定、 實施方案、 發展可行性等方面進一步深入挖掘, 為正在實施或準備實施碳稅政策的國家或地區提供參考解決方案。

(2) 深入探究碳稅對企業轉型和并購、 信息披露、 財務績效等方面的影響。目前的研究在這三個領域依然不夠豐富, 對于碳稅政策對這三個方面可能造成的經濟后果無法提供有力的證據。未來研究可以繼續深入討論, 對其中具體的影響因素、 作用機制、 影響程度、 影響后果等做進一步探討。

(3) 拓展碳稅對企業行為影響研究領域的深度和廣度。目前研究多采用模型進行假定估計, 缺少基于碳稅實施真實數據對碳稅和企業行為之間關聯關系的探討。這與碳稅政策還未全面推廣有一定的關系。并且, 現有文獻對于碳稅與公司治理、 內部控制、 企業估值、 資本市場行為等多方面關系的探討也并未涉及。因此, 未來的研究亦可從新的領域出發, 對于碳稅政策的經濟后果進行挖掘, 探索碳稅對于企業價值影響的研究多樣性。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畢茜,李虹媛.綠色稅收優惠能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嗎[ 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 2019(4):89 ~ 99.

柏慶國,徐賢浩.碳排放政策下二級易變質產品供應鏈的聯合訂購策略[ J].管理工程學報,2018(4):167 ~ 177.

曹斌斌,肖忠東,祝春陽.考慮政府低碳政策的雙銷售模式供應鏈決策研究[ J].中國管理科學,2018(4):30 ~ 40.

付麗蘋,劉愛東.征收碳稅對高碳企業轉型的激勵模型[ J].系統工程,2012(7):94 ~ 98.

蔣伏心,王竹君,白俊紅.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影響的雙重效應——基于江蘇制造業動態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J].中國工業經濟,2013(7):44 ~ 55.

蔣雷勇,孫立成.異質性減排政策下考慮消費者低碳偏好的供應鏈決策研究[ J].工業工程,2022(3):164 ~ 172.

孔東民,韋詠曦,季綿綿.環保費改稅對企業綠色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 J].證券市場導報,2021(8):2 ~ 14.

李齊云,商凱.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分析與碳稅減排政策設計[ J]. 財政研究,2009(10):41 ~ 44.

李媛,趙道致,祝曉光.基于碳稅的政府與企業行為博弈模型研究[ J].資源科學,2013(1):125 ~ 131.

劉麗,張東明.交易費用視角下綠色稅收納稅遵從研究[ J].經濟體制改革,2021(3):143 ~ 149.

龍超,王勇.碳稅與補貼政策下三級供應鏈的減排合作研究[ J].預測,2018(5):50 ~ 55.

路正南,衣珊珊.考慮碳稅政策下的閉環供應鏈定價策略研究[ J].生態經濟,2019(9):75 ~ 80+144.

孟凡生,韓冰.基于演化博弈理論的裝備制造企業低碳技術創新動力機制研究[ J].預測,2018(3):69 ~ 74.

孟凡生,韓冰.政府環境規制對企業低碳技術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 J].預測,2017(1):74 ~ 80.

孟衛軍,姚雨,申成然.基于碳稅的供應鏈合作減排補貼策略研究[ J].科技管理研究,2018(9):247 ~ 254.

喬羽,馬曉君,楊佳.綠色稅收對工業企業綠色創新效率的雙重影響效應[ J].金融發展研究,2020(12):59 ~ 67.

宋俊榮.在WTO框架下對進口內涵碳產品征收碳稅的可行性探討[ J].特區經濟,2010(1):13 ~ 15.

檀哲,繆朝煒,許舒婷等.統一碳稅和差異化碳稅下的再制造績效評價[ J].系統工程學報,2021(1):102 ~ 119.

王明喜,胡毅,郭冬梅等.碳稅視角下最優排放實施與企業減排投資競爭[ J].管理評論,2021(8):17 ~ 28.

王文舉,姚益家.碳稅規制下地方政府與企業減排行為分析[ J].財經問題研究,2019(11):39 ~ 46.

夏西強,徐春秋.政府碳稅與補貼政策對低碳供應鏈影響的對比研究[ J].運籌與管理,2020(11):112 ~ 120.

許舒婷,繆朝煒,檀哲等.碳稅制度下企業產品升級及信息披露策略研究[ J].管理工程學報,2020(2):224 ~ 230.

徐建中,貫君,朱曉亞.政府行為對制造企業綠色創新模式選擇影響的演化博弈研究[ J].運籌與管理,2017(9):68 ~ 77.

楊滿,汪傳旭,徐朗.考慮搭便車的雙渠道供應鏈定價與減排決策[ 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8(14):229 ~ 235.

姚昕,劉希穎.基于增長視角的中國最優碳稅研究[ J].經濟研究,2010(11):48 ~ 58.

葉同,關志民,陳大宇.碳政策下考慮異質消費者的供應鏈動態優化[ 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8(1):14 ~ 22.

于維生,張志遠.中國碳稅政策可行性與方式選擇的博弈研究[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6):8 ~ 15.

張鐵山,梁旭,蔣貴凰.碳交易中企業減排行為的演化博弈研究[ 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21(5):75 ~ 82.

趙丹,戢守峰.多重碳政策下供應鏈最優減排投資策略[ 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8(4):53 ~ 61.

鄭月龍,秦國靜,劉思漫等.符合環境規制下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進的演化博弈分析[ J].科學與管理,2019(6):58 ~ 67.

周艷菊,胡鳳英,周正龍.碳稅政策下制造商競爭的供應鏈定價策略和社會福利研究[ J].中國管理科學,2019(7):94 ~ 105.

Boqiang Lin, Xuehui Li. The effect of carbon tax on per capita CO2 emissions[ J].Energy Policy,2011(39):5137 ~ 5146.

Grimaud Andre, Tournemaine Frederic. Why can an environmental policy tax promote growth?[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2):27 ~ 36.

Karp L., Zhang J.. Regulation of stock externalities with correlated abatement cost[ J].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2005(32):273 ~ 299.

Li Bin, Xu Lei, McIver Ron, Wu Qian, Pan Ailing. Green M&A,legitimacy and risk-taking: Evidence from China's heavy polluters[ 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20(60):97 ~ 127.

Nakada Minoru.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and growth: Income tax cuts or profits tax reduction[ J].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2010(47):549 ~ 565.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管理學院, 廈門 361005

猜你喜歡
信息披露
新三板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11:57:22
淺議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26:43
我國高校財務信息披露體系研究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6:09:22
我國環境稅的會計核算與處理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5:40:12
我國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5:30:06
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國內外證券注冊制比較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48:58
商業特許經營法律制度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8:49
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46:03
我國制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无码人中文字幕|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啊嗯不日本网站| AV老司机AV天堂|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91| 国产一级裸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人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毛片| 亚洲精品片911| 99草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日本三级精品|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99热亚洲精品6码| 欧美笫一页| 亚洲永久视频|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欧美在线三级|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国产区在线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不卡影院|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91精品|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免费看| 亚洲bt欧美bt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一|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韩日免费小视频| 99re免费视频|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精品欧美视频| 伊人AV天堂|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69视频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经典三级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