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冠群 鄭希雅










【摘要】探索更具適用性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是企業在國家新發展階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而數字技術與創新要素的有效協同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此, 本文以格力電器為典型案例, 采用扎根理論方法展開研究, 通過開放式編碼、 主軸式編碼以及選擇式編碼, 分析數字技術、 創新要素在格力電器發展過程中的具體作用, 試圖構建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 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及啟示。
【關鍵詞】數字技術;創新要素;企業高質量發展;格力電器;扎根理論
【中圖分類號】 F27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4)04-0100-7
一、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 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 制定經濟政策、 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我國經濟正處于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 企業為加強競爭能力以立足于市場而不斷探尋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數字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源, 不斷融入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其促進了數字經濟的良好發展, 同時加快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而提高數字技術水平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謝康等,2023), 也是企業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 數字技術并不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唯一要素, 尤其是當絕大多數企業都在試圖利用數字技術進行發展變革時, 制定個性化的發展路線才是企業立足市場的關鍵因素。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推動企業發展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 動力變革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心動力, 創新可以給企業帶來個性化的發展路徑, 是企業創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由此可見, 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在依靠數字技術的基礎上, 融入創新驅動因素, 打造普適性和針對性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因此, 從數字技術與創新要素協同視角來分析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目前, 有關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部驅動因素多從數字技術、 數字化轉型入手進行研究, 認為企業應該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 大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些研究對于加深數字化轉型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但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是僅靠數字化轉型就能實現的。數字技術給企業帶來了時代發展的紅利, 具有普適性, 企業都可以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升級變革。在此情況下, 企業如何開辟出一條具有高度適用性的發展道路更是需要不斷探索的重大課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要義, 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企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取決于其獲得市場核心競爭地位的能力, 而創新能力則是獲取市場核心競爭地位能力的首要能力(單春霞等,2023)。然而, 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依舊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及核心技術不足的問題(王文濤和曹丹丹,2020), 這些問題往往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子。國家一直強調高質量發展是以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的發展,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統領其他方面的戰略, 處于首要地位。基于此, 本文運用文本分析法, 對格力電器從數字化轉型開始到創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展開單案例研究, 以切合國家“十三五”期間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探究數字技術協同創新因素共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 探索普適性與個性化相結合的作用路徑及過程。
二、 文獻回顧
高質量發展強調由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具體表現為從粗放式增長轉變為提質增效、 結構升級的集約式增長(賈洪文等,2021)。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和單位生產損耗降低的動態發展過程(劉慶齡和曾麗,2023), 全要素生產率可以較為直觀地反映出企業經濟發展、 技術進步等情況,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張長江等,2022), 現有文獻普遍認為企業可通過技術創新(李朝鮮,2022)、 降本增效(劉艷霞,2022)、 優化資源配置(杜金柱等,2023)、 緩解信息不對稱(黃勃等,2023)等途徑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數字技術是指改進了的信息通信技術或系統, 既包括數字硬件等物理部分, 也包括網絡連接、 訪問和操作等邏輯部分, 還包括數據、 產品、 平臺和基礎設施等結果部分(郭海和楊主恩,2021), 是對網絡數據進行識別挖掘、 提取集成、 統計分析等的技術手段(劉慶齡和曾立,2023)。數字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資本和勞動等傳統生產要素配置效率(郭凱明和王藤橋,2019), 其通過利用網絡將生產要素轉變為數據后再進行有效整合(徐冬梅等,2022), 可以促進資源高效流動、 降低要素成本(劉慶齡和曾立,2023)、 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黃勃等,2023)等。此外, 數字化轉型還可以通過優化企業治理結構、 變革信息傳遞方式(王羲等,2023)實現企業內部管理變革(戚聿東和劉歡歡,2020), 從而形成共享、 開放的發展模式, 有效緩解企業出現的各類發展問題。
創新是推動發展方式向知識積累、 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轉變, 以使經濟形態更高級、 分工更精細、 結構更合理的一種要素(朱美珍,202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引領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朱俊豐,2023), 創新驅動能夠提供新的發展動能(朱美珍,2021), 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從企業內部環境、 管理、 技術與運營以及外部競爭環境(單春霞等,2023)等方面來看, 創新驅動可以引領企業轉變發展方式, 推動發展動能轉換、 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朱美珍,2021), 有利于企業競爭新優勢的建立。學術界對創新要素的研究多聚焦于宏觀層面(郭宇航和孔薇巍,2022), 認為創新作為一種要素, 可以優化企業要素配置、 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王西貝和李海燕,2023), 其配置優化(王正和郭珩,2023)和利用創新的能力也是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王西貝和李海燕,2023)。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 在對數字技術、 創新要素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中, 大部分文獻更多的是從宏觀角度進行研究, 僅說明了數字技術和創新要素能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于數字技術與創新要素的協同分析研究大多認為數字技術會帶來企業創新, 但并未將創新作為單獨要素進行二者的協同分析。因此, 本文基于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同時為補充企業高質量發展理論研究的缺口, 從數字技術與創新要素協同視角來分析企業高質量發展問題, 從微觀角度探索數字技術與創新要素協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機制, 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和啟示。
三、 研究設計
(一) 研究方法選取
本文采用單案例研究與扎根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對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 選擇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的原因如下: 一是從微觀角度出發分析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怎樣”通過數字技術和創新要素來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單案例研究通過對目標企業的深入調查, 可以挖掘出復雜現象下的潛在規律; 二是通過扎根理論在獲得企業經驗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開放式編碼、 主軸式編碼及選擇式編碼, 通過對原始資料中涌現的構念進行不斷對比、 壓縮直到飽和, 從而發現案例企業“怎么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由此構建理論, 以幫助理解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質。
(二) 案例選擇與簡介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格力電器”)是一家多元化、 科技型的全球工業制造集團, 公司成立于1991年, 1996年11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公司自成立初期以來一直秉持著“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 目前主要圍繞空調、 冰箱等家用電器進行生產和經營, 擁有39項“國際領先”技術。其在國內外建有77個生產基地和6個再生資源基地, 打造出從上游生產到下游回收的全產業鏈, 從而實現綠色、 循環、 可持續發展。格力電器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四個時期, 如圖1所示。
選擇格力電器為案例企業進行研究, 主要是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格力電器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一直以來都致力于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堅持自主創新道路和數字化轉型發展, 從最開始的單一模式轉變為多元化、 科技型的全球工業制造集團, 成為行業內極具代表性的企業。第二, 數據資料可獲得性較高。格力電器是上市公司且屬于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 涉及研究問題的相關資料較多、 獲取渠道豐富, 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需要的資料數據。
(三) 數據收集
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數據并進行“三角驗證”, 以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數據包括一手數據和二手數據, 如表1所示。
一手數據包括非正式訪談、 半結構化訪談及實地考察, 搜集時間為2023年1 ~ 5月, 具體地: 首先, 在前期搜集資料的基礎上, 通過線上方式對格力電器內部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非正式訪談, 確定所選案例與研究的匹配度; 然后, 在第一次訪談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訪談, 對管理團隊、 技術部門、 營銷部門、 普通工人共計8人進行半結構化訪談, 主要圍繞“產品、 技術、 管理及運營”方面的數字化轉型及創新發展問題展開; 最后, 通過與當地格力電器分公司進行溝通, 確定實地訪查時間, 對格力電器進行走訪調查, 對訪談內容進行補充和進一步驗證, 以提高所獲信息的可信度。二手資料則以新聞媒體報道、 企業官方網站、 企業年度報告、 企業對外公開報道、 企業管理層公開演講或訪談為主進行詳細搜集和跟蹤得到, 借助中國知網、 巨潮資訊網、 企業官方微信公眾號等進行進一步完善和補充。
四、 數據編碼與分析
本文采取扎根理論分析方法, 在對所獲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和驗證后, 進行開放式編碼、 主軸式編碼及選擇式編碼分析, 構建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框架。主要編碼分析過程如下: 首先, 將訪談及其他來源原始資料進行分解, 通過文本分析法對分解出來有實際意義的句子進行概念化、 范疇化整理; 然后, 將原始資料中有關高質量發展的信息整合為一級條目庫, 共計323條; 最后, 通過聚類方式對一級條目進行篩選, 剔除與研究主題相關度低的條目, 其余則形成二級目錄, 共計210條。此外, 對深度訪談數據及各類文本數據進行編碼和分析, 直到再無新概念與新范疇出現; 對數據通過多個渠道進行“三角驗證”, 以保證材料數據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一) 開放式編碼
開放式編碼是扎根理論分析的首要環節, 是對案例數據進行概念化、 范疇化的過程。本文在對各類概念都有清晰認識的基礎上, 對案例資料進行逐字逐句編碼, 不斷進行范圍壓縮, 直到達到飽和狀態, 最終形成12個副范疇, 如表2所示。
(二) 主軸式編碼
本文使用主軸式編碼深入分析各副范疇之間的內在關聯, 選擇最適合研究問題的范疇為主范疇, 本著盡量跳出個人“偏見”和“習慣性”的原則, 通過不斷歸納和反復對比副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 進行系統聚合以達飽和, 最終得出6個主范疇, 主軸式編碼結果如表3所示。
(三) 選擇式編碼
本文使用選擇式編碼的方式提煉出核心范疇, 根據扎根理論分析形成的理論框架, 同時在已有文獻參考的基礎上, 將主軸式編碼形成的6個主范疇進行進一步整理歸納, 形成基于數字技術及創新要素協同的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 動力變革三個核心范疇(如表4所示), 架構出較為完整的促進格力電器高質量發展的結構框架。
五、 案例討論
本文在編碼分析結果及現有文獻整理所得的基礎上設計出研究框架, 結合所選案例, 提煉出案例公司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特征, 總結出基于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微觀機制框架, 如圖2所示。
根據編碼分析內容, 構建基于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 動力變革的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框架, 分析其受數字技術及創新要素雙重作用的影響情況。
(一) 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質量變革
格力電器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促進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 進而賦能企業質量變革, 如圖3所示。
1. 提升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命脈, 企業要想建立口碑、 保持口碑, 就要做好產品質量把控, 利用數字技術建立適用于公司內部環境的產品質量管控及監察體系, 可以使產品質量得到有效保證。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說: “質量關系到兩個生命, 一個是消費者的生命, 一個是企業的生命。”對于制造業來說, 產品出現問題就是對消費者生命安全極大的不負責任, 如果沒有質量做支撐, 企業營銷就是行騙, 因此要嚴格把控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保證產品質量。格力電器從20世紀末就開始推行“零缺陷工程”, 并通過數字技術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實現全過程嚴格質量控制。首先, 對產品的生產工序和操作步驟進行合理的規范要求; 其次, 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進行多次驗證, 新產品生產后都會在模擬的惡劣環境中經歷多次檢測以保證質量; 最后, 利用科學的信息化系統全方位、 全過程掌握產品質量的最新動態。格力電器通過對產品質量標準的不斷創新, 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 也成為行業的模范代表, 其所做的努力不僅促進了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而且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2. 提升服務質量。產品創新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服務創新則是企業留住原有消費者的能力。格力電器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致力于提供滿足消費者各種相關需求的服務: 2021年推出“十年免費包修”政策及“免費清洗服務”, 不收取任何雜費, 極大地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滿足了客戶的個性化及差異化需求; 2022年全面啟動“廢舊空調回收”及“以舊換新”活動。此外, 格力電器不斷創新服務端, 打造VIP運營中心, 全面展示中央空調高端安裝工藝, 使顧客從選材到出產“一站式”了解中央空調。格力電器在產品性能方面也在不斷進行創新, 持續開發出滿足不同消費層級需求的產品。2022年格力電器針對中高端消費群體在舒適家居領域打造全新的“格力舒享家”概念, 為客戶帶來全新、 舒適的消費體驗。同時, 在家電以外領域也在進行性能創新: 搭建全建筑型供暖產品體系; 深耕冷凍冷藏行業, 不斷完善和開發貼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基于對消費需求的精準把握, 研制全冷鏈系列產品等。格力電器強調將未來核心競爭轉變到服務能力及服務水平方面, 從多個維度全面實現服務升級, 在優化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 制定出有別于同行業的服務政策, 打造智能服務端, 為企業消費者提供各種優質服務。
(二) 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促進企業效率變革
格力電器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促進企業創新渠道模式和優化資源配置, 進而賦能企業效率變革, 如圖4所示。
1. 創新渠道模式。智能化的渠道改革是格力電器近年來的重要變革, 其改變了原有二十多年的各級區域經銷商模式。2020年春節前后, 格力電器首次提出渠道變革策略, 改變各區域銷售公司職能, 取消各級代理商。在此之前, 格力電器區域經銷商模式導致了經常性的壓貨現象, 每年有200億 ~ 300億空調壓在渠道中。隨著物流業的高速發展, 零售商可以便捷地從廠家提貨, 于是格力電器開始精減渠道層級, 轉變經銷商職能, 經銷商可直接通過網批平臺提貨; 在傳統經銷商壓貨模式向新零售模式轉型的過程中, 經銷商不再承擔倉儲和物流的職能, 所以格力電器開始自建配套物流及倉儲系統。2022年格力電器構建了智能倉儲群, 全面升級物流信息化系統。在倉儲方面, 目前已建成11個基地倉, 未來計劃繼續擴建, 同時在各省增設配套區域倉, 實現倉儲的全覆蓋。在物流方面, 成立物流公司, 線下銷售從銷司合作的模式轉變為“干線自建物流+支線、 城際第三方外包”的模式; 線上銷售采用電商平臺物流, 充分利用社會物流資源, 有效降低物流損耗; 數字化系統以“格力云網批”為代表, 串聯起渠道系統、 倉儲系統、 物流系統、 派工系統, 力爭實現信息化全面上網, 通過數字化賦能渠道。盡管倉儲物流及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難以一蹴而就, 但格力電器也探索出了“自建+三方合作”的特色模式, 通過對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 幫助自身快速補齊短板, 提升企業效率。
2. 優化資源配置。資源配置的優化是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的主要手段。格力電器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深化產業之間的關系, 在戰略層面拓展投資領域, 整改公司業務投資布局以調整產業布局, 將原有業務劃分為銷售和工業兩大板塊, 業務布局成效顯著, 促進了多元化目標的實現; 在業務層面優化產能布局, 借助數字技術建立新零售銷售渠道, 運用創新技術拓展企業全產業鏈, 提升企業競爭力; 此外, 自混合所有制改革結束后, 格力電器實施了一系列資本配置措施, 通過合理利用冗余資金、 增加投資資本、 增強對關鍵資源的利用來提升資本效益, 通過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整合優化配置,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格力電器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 實現資源之間的協同; 通過利用現有資源創新, 拓展新的業務與市場; 通過資源的不斷升級, 提高生產技術和能力; 通過對資源的監控, 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格力電器之所以能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是因為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配置策略, 同時借助數字技術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三) 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動力變革
格力電器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促進企業創新戰略模式, 進而賦能企業動力變革, 如圖5所示。
1. 提升技術水平。核心技術是傳統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及建設新產業的基礎, 創新核心技術可以使企業在保持原有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向外開拓, 助力企業持續向好發展。格力電器起初只是一家以經營家用電器為主的公司, 主打“產品質量”, 直到2002年其才意識到要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堅持自主創新, 讓中國產品“站起來、 走出去”。于是格力電器采取“按需分配、 不設上限”的科研投入原則, 大力支持公司內部自主研發核心技術, 用兩年時間突破“多聯式中央空調技術”。格力電器公司年報數據顯示, 截至2022年公司已累計申請專利數量突破10萬件, 擁有39項“國際領先”技術, 公司專利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 創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格力電器正是意識到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才一直堅持自主創新, 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
綠色技術創新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應與環境保護“雙贏”(郭豐等,2023), 其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提供的要素供給以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驅動。企業為了實現綠色節能減排, 提高生產原料和能源利用率, 會對產品或技術進行數字化創新, 以達到企業綠色發展和提高企業價值的目標。綠色在未來離不開科技的基礎支撐,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 格力電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 進一步推進產業綠色節能轉型。其目前擁有的39項“國際領先”技術中, 有37項與節能相關。在環境保護方面, 格力電器致力于綠色技術創新, 以環境保護為前提進行產品生產制造, 保證企業在正常運行的同時可以享受國家政策福利及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 創新戰略模式。從單一產業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產業模式是格力電器的巨大產業模式創新, 其產業模式創新歷程如表5所示。
格力電器是以空調起步的, 于2006年開始進行多元化產業布局, 通過不斷進軍不同的產業來擴展產業鏈和完善供應鏈, 從零部件到成品都是自主研發, 實現了全流程可控, 打破了受制于人的單一模式。格力電器多元化產業模式的轉變是企業在探索發展道路上的創新, 是數字技術和管理層創新共同作用的結果。2023年格力電器智能裝備將繼續深化“一套全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三大系統平臺”“四條產品鏈”戰略發展布局, 堅持走“自主發展、 自主創新、 自有品牌”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營銷模式創新打開了企業產品的銷路, 是企業獲取利潤的基礎。格力電器不僅對產業模式進行了變革, 在營銷模式上同樣也進行著創新, 其通過打造雙渠道營銷模式, 實現線上線下業務布局。2019年初, “董明珠的店”上線, 依托大數據及互聯網平臺建立從供貨到售后的全鏈條營銷模式。格力電器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讓公眾更深層次地了解自己的產品、 技術及服務, 提升公眾對格力的品牌信心, 直播帶貨為格力電器建立了新的服務模式, 也為獲得新的消費群體帶來了契機。此外, 在國家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的背景下, 格力電器不斷開拓海外市場, 在進軍國際市場時, 針對不同的地區特性, 利用不同的營銷策略開拓市場。格力電器在營銷模式方面的創新體現為: 首先基于互聯網平臺迅速提升國內國際知名度, 再通過“董事長直播”等新穎的方式吸引顧客注意力, 借助數字技術及創新意識快速抓住潛在客戶, 拓寬原有市場。
綜上, 格力電器的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框架得以構建, 在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的作用下, 賦能企業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 動力變革, 從而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六、? 研究結論與其他討論
(一) 研究結論
本文在數字技術和創新要素的共同作用下, 基于企業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 動力變革三個方面對格力電器進行微觀分析, 得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模型, 具體研究結論如下: ①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可以促進企業質量變革、 效率變革及動力變革, 從而有效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表現為: 企業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實現質量變革; 通過創新渠道模式和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效率變革; 通過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戰略模式實現動力變革。三大變革的實現直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②將數字技術及創新兩個要素協同在一起, 能夠更好地闡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 將普適性與個性化相結合。本文認為, 企業在利用數字技術進行發展改革的同時, 還要協同創新意識及能力找出個性化的發展路徑, 這豐富了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及內在機制的研究。
(二) 理論貢獻
本文以格力電器為案例公司, 從微觀角度挖掘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如何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 可能存在的理論貢獻如下: ①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研究視角。在把握好企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技術及創新要素內涵的基礎上, 從數字技術和創新要素的協同作用出發探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機制, 能夠豐富和拓展相關的研究成果, 為現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提供進一步的研究證據。②揭示了數字技術與創新要素協同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以往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影響因素的研究只是從數字化、 創新等單一要素著手, 缺乏數字技術和創新要素協同賦能的研究。因此, 本文基于典型案例的扎根理論分析探索性地提出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框架, 該理論框架的提出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數字技術與創新要素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所產生的作用, 更好地理解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
(三) 相關啟示
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國家提出的發展戰略, 更是企業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創新要素的驅動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協同創新要素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 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以下三點啟示: ①企業要想持續高質量發展, 不能只依靠數字技術。雖然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可以對原有發展狀態進行變革, 但如果不能探索出適用于自身的個性化發展道路, 仍然無法長期發展下去。因此, 企業應考慮自身情況, 結合所能利用的資源和自身能力開辟發展道路。②在數字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 企業創新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核心技術。核心技術雖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但是如果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產品上, 而忽略了好的營銷方式或渠道變革, 則可能會導致好的產品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 所以企業在創新改革的過程中要制定全面且合理的發展策略。③目前大多數企業僅生產單一產品或提供單一服務, 存在許多不可控因素, 容易給企業的發展帶來限制。對此, 企業可以考慮多元化發展戰略, 尋找核心產業的上下游產業, 發展成產業鏈, 結合自身實力減少不可控因素, 以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現。
(四) 研究不足與展望
本文基于對案例企業發展歷程的探索性研究, 揭示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并得出相關結論和啟示, 但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第一, 只從企業數字技術、 創新兩個要素角度出發進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探索, 并未考慮其他內在因素, 比如從管理者角度和外部因素(如市場變化和政策等)對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進行分析。第二, 選取格力電器作為單案例研究的企業。雖然格力電器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數字化及創新探索, 且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 但研究結論是否適用還需要通過更多的案例研究或者大樣本的實證研究來加以驗證。未來可以嘗試從其他同行業企業或者不同行業企業角度進行研究, 以得出適用性研究結論。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杜金柱,吳戰勇,扈文秀,吳信科.數字經濟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影響機制與經驗證據[ J].統計與決策,2023(7):5 ~ 10.
郭豐,楊上廣,柴澤陽.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了綠色技術創新的“增量提質”嗎?——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年報的文本分析[ J].南方經濟,2023(2):146 ~ 162.
郭海,楊主恩.從數字技術到數字創業:內涵、特征與內在聯系[ 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1(9):3 ~ 23.
郭凱明,王藤橋.基礎設施投資對產業結構轉型和生產率提高的影響[ J].世界經濟,2019(11):51 ~ 73.
郭宇航,孔薇巍.中國創新要素市場優化配置的統計測度[ J].經濟體制改革,2022(6):36 ~ 42.
黃勃,李海彤,劉俊岐,雷敬華.數字技術創新與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來自企業數字專利的證據[ J].經濟研究,2023(3):97 ~ 115.
賈洪文,張伍濤,盤業哲.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J].上海經濟研究,2021(5):50 ~ 60.
李朝鮮.“雙循環”背景下數字技術如何賦能商貿流通企業高質量發展[ 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59 ~ 70.
劉慶齡,曾立.數字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機理與策略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12):12 ~ 22.
劉艷霞.數字經濟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基于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經驗證據[ J].改革,2022(9):35 ~ 53.
戚聿東,劉歡歡.數字經濟下數據的生產要素屬性及其市場化配置機制研究[ J].經濟縱橫,2020(11):63 ~ 76+2.
單春霞,李倩,丁琳.知識產權保護、創新驅動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 J].經濟問題,2023(2):51 ~ 59.
王文濤,曹丹丹.互聯網資本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企業創新驅動路徑視角[ J].統計研究,2020(3):72 ~ 84.
王西貝,李海燕.創新要素、資源錯配與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研究[ 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3(5):77 ~ 96.
王羲,陳雪姣,曹晶,胡立可.數字化轉型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企業創新與風險承擔視角[J/OL].科技進步與對策:1 ~ 10[2023-05-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230530.1404.008.html.
王正,郭珩.“雙碳”目標下創新要素配置優化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3(1):103 ~ 107.
謝康,胡楊頌,劉意,羅婷予.數據要素驅動企業高質量數字化轉型——索菲亞智能制造縱向案例研究[ J].管理評論,2023(2):328 ~ 339.
徐冬梅,伍琦,陶長琪.數字技術如何影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6):585 ~ 593.
張長江,張思涵,侯夢曉.企業高質量發展:內涵、測度與路徑選擇[ J].財會月刊,2022(13):137 ~ 144.
朱俊豐.數字金融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效應識別與機制檢驗[ J].統計與決策,2023(7):173 ~ 178.
朱美珍.創新驅動引領資源型地區發展的策略分析[ J].經濟問題,2021(6):91 ~ 97.
【基金項目】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編號:2022QN025);甘肅政法大學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GZF2022XZD05)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大學經濟學院, 蘭州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