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冷仁興,大學本科,醫師,研究方向:成人骨關節康復。
【摘要】目的 探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給予疼痛管理的效果,并分析對髖關節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將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康復醫院收治的41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分為對照組(21例)和觀察組(20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患者均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干預,觀察組患者術后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疼痛管理。比較兩組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髖關節功能量表(Harris)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arthel)評分及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結果 與術前相比,兩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VAS疼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Harris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Barthel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血清TNF-α水平低于術前,IL-10水平高于術前,且觀察組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疼痛管理用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癥狀,改善髖關節功能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并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關鍵詞】疼痛管理;股骨粗隆間骨折;髖關節功能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01.0133.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1.044
股骨粗隆間骨折主要由于受到外力沖擊,如摔跤、交通事故或其他劇烈撞擊而引起。由于大部分高齡人群四肢靈活性減退并伴有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發生風險較高[1]。股骨粗隆間骨折的主要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促進骨折端恢復,但術后極易發生中、重度疼痛,嚴重延長患者術后臥床至下地行走和住院的時間[2]。既往研究表明,疼痛管理是通過疼痛評估、記錄、治療等方法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其目標是以最少的不良反應來最大程度緩解疼痛[3]。本研究探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應用疼痛管理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康復醫院收治的41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1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1、9例;年齡70~89歲,平均年齡(78.98±5.56)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5例,墜落傷4例,跌傷11例;合并癥:糖尿病6例,高血壓8例,冠心病3例,高脂血癥3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2、9例;年齡72~89歲,平均年齡(79.11±5.14)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4例,墜落傷5例,跌傷12例;合并癥:糖尿病6例,高血壓7例,冠心病4例,高脂血癥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骨科學(第3版)》[4]中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診斷標準;②符合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手術指征[5],均進行手術治療;③能獨立或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填寫本研究評估量表。排除標準:①病理性骨折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 存在心、 肝、 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④存在惡性腫瘤者。本研究經浙江康復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干預。①健康指導: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在出院時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術后康復手冊,告知患者在出院后按照手冊中方法進行康復訓練,至少維持6個月。②用藥干預:術后使用鎮痛泵(蘇州靈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CBI)維持48 h,氫嗎啡酮(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95,規格:10 mL∶10 mg)10 mg與納布啡(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205,規格:1 mL∶10 mg)40 mg,之后使用冰袋持續冰敷72 h。術后口服塞來昔布膠囊(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297,規格:0.2 g/粒)0.2 g/次,2次/d,連續服用5 d。③飲食干預:指導患者清淡飲食,增加瘦肉、魚類、禽類、豆類和奶制品等蛋白質攝入;同時控制體質量,避免過度肥胖或體質量下降過快。④隨訪:提醒患者遵醫囑定期來院復查,于患者術后3、6、12個月實施隨訪,了解其術后康復情況。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疼痛管理。①疼痛健康宣教:由醫護人員對患者及其家屬宣教疼痛知識,講解其基礎概念、疼痛原因及危害,改變錯誤認知,盡快建立無痛理念。向患者講解鎮痛藥物的功效、用藥途徑,告知患者疼痛發生時需及時告訴醫護人員。②疼痛評估:患者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3點評估患者疼痛時間、部位、性質、程度及對患者睡眠的影響,并給予鎮痛措施。若視覺模擬量表(VAS)[6]疼痛評分≥4分,則需告知醫生,遵醫囑實施鎮痛處理,之后進行鎮痛管理交班,直至患者VAS疼痛評分<4分。③疼痛干預: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采用熱敷、按摩等方法緩解疼痛,告知患者術后應避免劇烈活動,防止牽拉傷口,并指導其正確的咳嗽方式,防止疼痛加重。另外,對于疼痛較重且影響睡眠者,按醫囑應用鎮痛藥物。④康復訓練指導: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術后第2~3天,指導患者行膝、踝、趾關節主動訓練;術后第3~5天,指導患者在床上和床邊進行髖、膝關節主動活動,30 min/次,3次/d。術后1周,指導患者下床活動,進行站立、行走訓練。術后3~4周,依據患者復查結果指導其進行負重訓練。⑤并發癥干預: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輔助排痰;定期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并指導家屬按摩患者肢體;指導患者多飲水和多進食蔬菜、水果。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于術前及術后3、6、12個月采用VAS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水平,VAS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6]。②比較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量表(Harris)評分。采用Harris評估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分值范圍0~100分,分數與髖關節功能成正比[7]。評估時間點為術前、術后3、6、12個月。③比較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Barthel)評分。采用Barthel評估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包括10個項目,每項各為0、5、10分,分數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8]。評估時間點為術前、術后3、6、12個月。④比較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集時間點為術前和術后1個月),設置離心機(長沙綜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MiniG-2500):時間10 min,離心半徑10 cm,轉速3 000 r/min,取上層清液,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使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山東博科診斷科技有限公司,魯械注準20202220932,型號:BKI 1100) 。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多時間點間結果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其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VAS疼痛評分均降低,術后6、12個月均低于術后3個月,術后12個月低于術后6個月,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Harris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Harr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Harris評分均升高,術后6、12個月均高于術后3個月,術后12個月高于術后6個月,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Barthe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Barthel評分均升高,術后6、12個月均高于術后3個月,術后12個月高于術后6個月,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血清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上述血清炎癥因子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手術是目前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主要手段,而術后疼痛則是影響患者恢復的主要因素。除手術切口會對患者神經末梢造成機械性損傷導致疼痛外,周圍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也可引起術后疼痛。疼痛管理主要是通過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疼痛來達到提高術后自理能力的目的,臨床應用的效果良好[9]。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術后3、6、12個月VAS疼痛評分均更低,Harris和Barthel評分更高,這提示疼痛管理用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可有效減輕疼痛,改善其髖關節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研究指出,疼痛管理中的健康宣教對于準確評估和有效控制疼痛至關重要[10]。健康宣教可幫助患者及其家屬增加對疼痛和鎮痛藥物的認識,減少疑慮,認識并使用疼痛評估工具、理解鎮痛的臨床意義,促使患者主動參與鎮痛治療,并能準確地表達疼痛感受,幫助醫護人員進行準確的疼痛評估。有研究表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術后采取疼痛管理,可預防進展為慢性疼痛[11]。未得到控制的術后疼痛可引起神經內分泌應激反應,并伴有局部炎性物質產生,導致兒茶酚胺和分解代謝性激素分泌增加,合成代謝激素分泌降低,結果導致水、鈉潴留,血糖、游離脂肪酸、酮體和乳酸水平均升高,機體表現為過度代謝狀態,導致負氮平衡蛋白質分解和免疫功能下降,阻礙患者的傷口愈合和延長康復時間。因此,有效的疼痛管理對患者的預后非常重要。TNF-α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因子,它可以影響疼痛的感知和傳遞。TNF-α通過與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激活或敏化傷害性神經元,導致疼痛增加。此外,TNF-α還可以誘導前列腺素的合成,進一步加劇疼痛。在疼痛的機制中,IL-10起到了一定的調節作用。而IL-10能夠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傷害感受器的痛覺敏化,從而緩解疼痛[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這提示疼痛管理用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可有效改善炎癥因子水平。分析原因,疼痛管理通過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據其結果給予鎮痛干預,可抑制疼痛介質釋放,緩解疼痛程度,并抑制患者的應激反應,進而緩解炎癥反應[13]。因此,在疼痛管理期間,醫護人員需正確規范地觀察并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進行記錄,充分了解其疼痛認知和使用鎮痛藥物的基本情況,為患者制訂個體化疼痛管理方案,適時給予鎮痛治療,幫助患者減輕疼痛,促進其肢體活動度、髖關節功能的恢復,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疼痛管理用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患者的效果顯著,可緩解疼痛,還能改善髖關節功能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陳曉虹,沈慧,夏杰瓊.中老年人骨質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學特點及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13): 3299-3301.
徐澤,盧衛忠,姜仁建,等.股骨大粗隆圍刺配合針刺血海穴緩解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疼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 2020, 29(2): 241-244.
甘惠,楊政偉,伍姿,等.髖部骨折病人疼痛管理持續質量改進模式的構建和應用[J].護理研究, 2021, 35(13): 2379-2384.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 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 1198.
謝嘉禧,徐尼亞,胡錫其,等.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行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治療策略[J].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9): 158-159.
嚴廣斌.視覺模擬評分法[J/CD].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2): 273.
夏振蘭,何冰,范梅霞,等.中文版牛津髖關節功能量表信效度評價[J].護理學報, 2012, 19(5): 23-25.
閔瑜,吳媛媛,燕鐵斌.改良Barthel指數(簡體中文版)量表評定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8, 30(3): 185-188.
張真,田潔.多元化疼痛護理管理對跟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控制及康復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 2022, 51(5): 593-595.
朱翠翠,鄭海霞,李歡.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髖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3(33): 161-162.
蘇全志,崔立敏,楊丕榮.骨折患者圍術期疼痛規范化管理臨床效果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6): 18-21.
陳麗芳,徐薇.路徑化疼痛管理結合視頻健康教育在創傷骨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1, 25(12): 110-112.
中國康復技術轉化及發展促進會 ,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 ,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 , 等 . 中國骨科手術加速康復圍手術期疼痛管理指南 [J].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 , 2019, 12(12): 92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