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港是機場功能的擴展和延伸,主要用以提供航空運輸服務。臨空經濟區是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航空運輸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形成的特殊經濟區域??崭凼桥R空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是臨空經濟發展的引擎。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將蘭州國際空港(主要指中川機場片區,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及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范圍總面積約144平方公里)打造成為蘭州新區高端產業聚集地、政策支持“聚光燈”、對外開放“新平臺”,以及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一、甘肅省空港及臨空經濟發展基礎良好,臨空產業初具規模,全力推進空港及臨空經濟建設正當其時
(一)航運市場持續增長,發展態勢整體向好??瓦\規模屢創新高。目前中川國際機場共執行航線179條,通航城市達104座。2023年,中川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別為1563.74萬人次、7.52萬噸、12.07萬架次,較上年同期分別增加163.1%、35.6%、108.1%,全國排名分別為28、36、30名。2024年7月,中川國際機場單日旅客吞吐量連續多日超過6萬人次,單月完成旅客吞吐量18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截至8月18日,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1000.41萬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122.79%。貨運市場企穩回升。中川國際機場依托年貨郵服務保障能力10萬噸的國內貨站和蘭州國際空港,加快構建綜合型航空貨運服務網絡,積極開展原料進口、生產加工、成品銷售全產業鏈業務,并聯合順豐速運等企業投資建設倉儲物流中心和空陸轉運中心,大力開發國際國內貨運航線,全力推進航空貨運生產提質增效。目前共運營7條國內貨運航線、16條國際貨運航線,截至2024年8月10日,累計完成貨郵吞吐量5萬噸,同比增長26.76%。未來,隨著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轉場投運,機場樞紐能級將持續提升。
中川國際機場歷年運營情況
(二)臨空產業加速聚集,區域經濟借勢騰飛。航空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近年來,蘭州新區大力培育航空產業,初步形成了以東航物流、甘肅民航物流等為重點的航空物流業,以甘肅民航航空食品、東方航空食品等為重點的航食加工配送業,以甘肅民航機場飛機維修、東方航空技術等為重點的航空維修業,以威特焊材、蘭石換熱、蘭電電機等為重點的航空制造業,以中國航空油料、甘肅民航旅游等為重點的航空服務業,為集聚壯大航空產業和臨空經濟奠定了基礎。同時,蘭州新區聚焦優勢主導產業,培育多個千億、百億級產業集群及航空、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產業投資、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0%以上,產業聚集和延鏈補鏈效應加速凸顯。充分發揮國際空港、鐵路口岸、綜合保稅區優勢,積極參與產能合作、拓展海外市場,產業鏈創新開放水平持續提升。2022年,全省航空航天產業鏈共實現工業總產值88.17億元、工業增加值20.26億元、營業收入101.4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91%、28.07%、15.03%。
(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強化空鐵聯運、空陸聯運,加快構建立體化交通體系網絡。秦王川站建成投運,中蘭客專順利通車。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蘭張三四線新區段、機場環線鐵路、中馬鐵路提升改造等快速推進。軌道交通5號線、城際東環線謀劃啟動。景中高速、G341線白銀至中川段、G109線改造提升工程建成運營。T3航站樓連接線通過驗收。中通道等重點快速路加快建設,蘭北現代城主干路網、新區至城關、安寧等快速通道謀劃實施,示范區互聯互通能力持續增強。同時,中川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是繼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后,全國第二個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綜合交通中心是全國首個落實空鐵(軌)換乘流程優化的綜合客運樞紐。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全面建成投運后,將形成3條跑道3座航站樓布局、東西航站區協同運行的現代化航空港。T3航站樓借助最短站坪滑行距離,最順暢空側交通體系和最高近機位比例,可有效破解“規模與效率”的系統性矛盾,客貨運輸能力分別提升2.5倍、2倍。
(四)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對外開放不斷增強。蘭州新區立足“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定位,持續提升“一區一港一口岸一通道”平臺功能,積極申建中國(甘肅)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片區,相繼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等功能性平臺,以及“進境種苗、進口肉類、進境糧食、進境冰鮮水產品、進境水果、活體動物六大指定監管場地和跨境直郵、網購保稅兩個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成為全省對外開放功能最齊全、開放層次最高的區域。2023年,蘭州新區保稅區加入中國一上合組織產業園區聯盟。同時,蘭州新區探索“平臺+通道+產業”發展模式,持續深化“區港聯動”發展,培育形成了機電裝備、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農副產品加工及綜保區內電子產品、糧油、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多元外貿業態,進出口貿易額突破450億元,對甘肅外貿增量貢獻率已超過50%?!疤m州一阿拉木圖”新航線的開通,搭建起甘肅通達中亞地區空中經濟通道。
二、甘肅省空港及臨空經濟在產業集聚度、要素支撐、“港產城”融合發展方面還存在較大短板
(一)腹地經濟支撐不足,周邊區域競爭激烈。機場所在區域是空港及臨空經濟發展的經濟中心,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機場繁榮度、臨空經濟產業高效度和空港社會和諧度。從經濟腹地支撐看,與西部其他省區臨空經濟相比,蘭州市、蘭州新區的經濟體量和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在招引產業、資源獲取等方面面臨較為激烈的區域競爭,對空港及臨空經濟的支撐相對較弱。從臨空經濟發展看,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運營臨空經濟區88個,其中臨空經濟示范區17個。根據《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3)》,在參評的39個臨空經濟區中,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綜合排名僅高于呼和浩特臨空經濟區和石家莊臨空經濟區,發展緩慢。與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面積相同的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目前已擁有“臨空+自貿+保稅+口岸+跨境+航權”等疊加優勢,航空進出口貨值占全省75%,2022年臨空經濟規模達155億元。重慶臨空經濟示范區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864億元。除已批復設立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外,烏魯木齊、銀川等地正在積極申請設立臨空經濟區,區域競爭日益激烈,可以說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標兵漸遠、追兵已至。
(二)航空運輸發展滯后,省內貨源供給不足。從鄰近省區機場吞吐量來看,中川國際機場年吞吐量僅高于銀川河東機場、青海曹家堡機場、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同時,在全國航空貨郵業務中,西北地區所占份額不到3%,而中川國際機場占西北份額不足三分之一,航空物流增長緩慢(年均l萬噸),低于行業增長水平。貨運產品主要為新鮮牛羊肉、瓜果蔬菜、鮮切花,運入的主要為快遞快件,支持全貨機出港的省內貨源供給不足,有通道、缺貨源的短板制約航空貨運市場增長。
(三)高端產業規模小,產業臨空指向性弱。發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業、總部基地、跨境電商等成為多數臨空經濟示范區產業發展方向,而部分示范區內核心區位資源被低端產業占用,造成機場土地稀缺、用地置換成本增大、產業高端化轉型難等問題。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內城郊經濟普遍存在,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優勢不明顯,電子、醫藥、航食加工等產業規模較小,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臨空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配套引進不足。省內企業航空科研生產實力不足,新引進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及帶動性重大項目少,產業結構向以航空業為標志的新型經濟形態轉變緩慢,臨空經濟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尚未形成規模。
(四)“港產城”融合發展不足,對外開放水平較低。受制于建區時間短、底子薄、人口少的客觀條件,蘭州新區服務業基礎薄弱、結構不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三大傳統服務業占比偏高,信息服務、科技服務、中介服務等高端服務業占比較低,專業化、高端化生產性服務業與精細化、品牌化生活性服務業對臨空經濟區的支撐能力不足。同時,中川國際機場開放平臺僅有綜合保稅區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受限于政策、資金、運力、空域、貨源等因素,航空口岸能級發揮不足,口岸貨運量提升突破難度較大。進口冰鮮、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等平臺雖已建成運營,但業務體量小,平臺優勢尚未充分發揮,開放水平有待提升。
(五)體制機制運行不暢,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管理體制方面,國內大部分臨空經濟區由地方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但因內部利益主體眾多,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體制。蘭州國際空港包括中川機場片區和夏官營機場片區,涉及蘭州新區、榆中縣兩個行政轄區,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涉及機場、園區管委會、民航集團等多方主體,尚未成立管理委員會等領導機構,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活、資源未實現高效整合,不利于“港產城”融合發展,很大程度限制了空港經濟及臨空經濟做大做強。配套政策方面,目前甘肅省尚未出臺支持空港經濟或臨空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對于發展航空產業的激勵、補貼與其他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總體方案雖已編制完成,但多項工作仍處于籌備階段。因缺乏規范的統計指標、統計途徑,臨空經濟區發展情況分析多借用機場、機場所在地區發展指標或專家打分,造成數據可靠性、信息及時性、判斷準確性不同程度的衰減,導致決策依據缺失。
三、國內外空港及臨空經濟發展主要模式對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啟示
(一)航空關聯產業帶動模式。充分發揮空港地區航空運輸高效、快捷的優勢,吸引大量對時間成本要求較高、對航空運輸依賴程度較大的航空關聯產業集聚發展。比較典型的有成立于1959年的愛爾蘭香農臨空經濟區,是美國、歐洲和中東地區航線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跨越大西洋航線必經之路。最初臨空經濟主要為往來航空運輸提供加油、客貨運中轉、飛機維修保養等后勤保障服務,之后由于飛機續航能力大幅提升,航空服務業務逐步萎縮,最后經歷多次轉型,發展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高端制造業與國際金融、康養休閑等現代服務業在內的多元化產業聚集區。
(二)航空運輸帶動模式。主要是依賴機場自身繁忙的航線網絡和強大的客貨運輸量,帶來的人流、貨流、信息流等在區域內快速流通和集聚,從而吸引企業和人口的入駐。該模式在航線網絡、臨空產業價值鏈、腹地城市國際化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和較強的輻射帶動力,一般發生于國際綜合性航空樞紐或者大型樞紐機場。比如,北京順義臨空經濟區依托首都國際機場資源和區位優勢,吸引了大量航空公司及航空服務鏈條上的其他企業入駐,形成以裝備制造、汽車等現代制造業為支撐,航空、高技術、現代物流、會展等產業集群協調發展的臨空產業群。
(三)航空物流帶動模式。主要指航空物流企業依托航空運輸在機場周邊建立航空物流集聚地,吸引對航空運輸依賴程度較高、產品體積小、質量輕、附加價值高的產業集聚,如高新技術產品、生鮮食品、鮮花等。該模式要求臨空經濟區地理位置優越,航線網絡較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相對健全。比如,美國孟菲斯臨空經濟區是聯邦快遞的總部所在地,聯邦快遞作為全球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為孟菲斯機場帶來了數以萬計的貨運量,孟菲斯國際機場90%以上的貨物來源于聯邦快遞,巨大的貨源是孟菲斯機場迅速發展的直接動力,更是吸引其他產業入駐的直接原因,世界各地高科技產業、信息及通訊科技、生物醫藥及相關科研教育產業紛紛在機場周邊形成集聚,“信息科技+航空運輸+物流”的完美融合吸引著眾多著名網絡零售企業在此設立訂購營運中心,進一步提升了孟菲斯國際機場的貨運吞吐量,成功構建了以航空物流為引擎的航空都市。國內具有代表性的為湖北鄂州市臨空經濟區,作為國內首家依托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的臨空經濟區,被譽為崛起中的“中國孟菲斯”。該經濟區充分發揮“多式聯運+綜合保稅+順豐轉運中心”綜合優勢,以順豐等大型快遞物流企業為主體,按世界專業貨運機場“第一方陣”高起點、高定位、高質量謀劃建設,支持物流企業和貨運航空公司參與主導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規劃、建設和運營,引進擁有全貨機機隊的專業化航空物流企業,建設機場專業化貨運設施,著力打造比肩孟菲斯的一流航空貨運物流樞紐。
(四)航空制造帶動模式。主要指飛機總裝制造企業依托機場優勢,在機場周邊設立飛機總裝生產線,帶動上下游企業在機場周邊入駐,形成了航空制造產業集群。飛機總裝是航空制造產業的核心部分,涉及產業類別較廣、配套企業多、產業鏈條長,能夠帶動大量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在此集聚。比如,天津空港經濟區圍繞空客配套的航空企業,提供從研發、制造、組裝、培訓、維修等一體化產業鏈條服務。2007年,空客A320總裝線項目落戶天津,目前航空產業基地已經聚集了英德拉、索納卡、中航直升機等50多家航空項目和企業,中航工業集團、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三家國內航空航天產業領軍企業也相繼落戶,眾多世界500強和航空龍頭企業也準備入駐,初步形成以航空制造業為支撐,航空配套產業協調發展的綜合臨空經濟都市區。
(五)通用航空帶動模式。主要依賴于發達的通用航空機場,集聚通航運營、通航維修、FBO、通航設備制造和研發等企業,形成以通用航空產業集群為核心的臨空產業體系。比如,美國的范奈斯機場被譽為全球最忙碌的通航機場,距市中心和洛杉磯機場距離分別約為44公里、33公里。一方面,通航機場與市區和民航機場適中的距離為其通用航空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洛杉磯國際機場出現擁堵或者航班延誤時,可以為急需出行的旅客提供便捷的通航飛行;另一方面,范奈斯機場配套設施完善,整體服務水平較高且私密性較好,滿足了眾多私人和公務的需求。圍繞通用航空機場提供運營配套服務的企業就有幾百家,涉及運輸、固定基地運營商、航空培訓、飛機租賃、餐飲酒店、旅游等眾多行業。
從以上五種模式來看,自然形成的臨空經濟通常需要該區域機場的旅客和貨郵吞吐量達到一定規模,相比典型臨空經濟區的發展模式,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的先天條件不足,自身萌芽發展的條件不夠成熟,當前不具備通過航空運輸帶動臨空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示范區內沒有大型航空制造企業,且未建設通用航空機場,產業集聚和航空運輸對臨空經濟區的驅動力度相對有限。相對來看,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臨空關聯產業基礎是當前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的主要優勢,初步具備依靠航空物流帶動臨空經濟發展的條件。發展模式上,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臨空關聯產業已有一定的基礎,初步構建了以航空運輸、航空維修、航空服務等航空指向性強、關聯度高的航空產業基礎,但目前入駐企業規模和帶動效益遠不及富士康等大型企業,不具備依靠某一種產業帶動整個臨空經濟發展的條件。應采用“航空物流+臨空關聯產業”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加快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全力推動中川國際機場航空物流業與臨空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布局上,立足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按照統籌兼顧、協同分工、突出特色、強化優勢的原則,采取分區域分階段的開發模式,布局發展臨空高附加值產業,構建臨空產業特色顯著、結構高級、布局合理、集聚程度高、競爭力強的臨空產業體系。
四、關于推進蘭州空港及臨空經濟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凝聚協同發展合力,打好服務牌。臨空經濟示范區開發涉及面廣、工程規模大、建設周期長,需整合各方資源,合力提升中川國際機場的保障能力及綜合競爭力。打破行政區劃和行政管理局限,組建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或空港管委會,協調推進資金籌措、土地保障、口岸開放、低空空域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推進空港及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工作聯動機制,統籌解決航空產業發展和示范區申建中的重大問題,支持將示范區項目建設列入省級統籌推進重大項目計劃。加強民航機場集團、海關、臨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部門協同,全力支持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積極籌建地方航空公司,加強航線網絡和基地建設,放大機場樞紐經濟、門戶經濟等效應。
(二)強化航空樞紐建設,打好基礎牌。拓展暢通“空中絲綢之路”,加快推進中川國際機場三期轉場投運,加強與省內其他支線機場協調發展,全力構建以“西進”為主,鞏固“東連”、深耕“南向”、促進“北拓”的國際航線網絡發展格局,高質量打造“一帶一路”空中開放樞紐。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體系,積極推進軌道交通5號線前期工作,開通或加密西寧、白銀、定西、武威等地至中川機場站車次,推行空鐵聯運“一票制”,推動中川機場站至蘭州站、西寧站、白銀站等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改善“先空后鐵”的航班晚點問題。開展中川機場站高鐵輕貨快運業務,推動快遞物流空鐵聯運“一票到底”,提升中轉分撥效率。發揮“空鐵海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帶動作用,助力蘭州新區打造多式聯運發展示范新標桿。匯集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體系“天時”“地利”優勢,用好空港與臨空經濟示范區的“人和”因素,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以“強樞紐”助力“強省會”戰略走深走實。
(三)優化臨空產業布局,打好經濟牌。一是優先發展航空物流。支持東方航空、海南航空、春秋航空等持續加大運力投放,擴大腹艙帶貨規模。支持順豐、郵政等加大全貨機運力投放,打造進疆通藏西北門戶、連通東西轉運中心,輻射中西亞、東南亞的重要航空貨運樞紐。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交通物流園建設,積極引進中國物流集團、中國郵政等設置分公司、西北分撥中心,加快培育本土化航空物流企業,打造航空物流產業集群。聚焦全省及周邊省區特色優勢產品,建設西北農特產品加工基地,全力打造“航空物流+特色產品”模式,推動“甘味”“隴味”產品走出去。依托冰鮮水產品等進境指定監管場地,聚焦醫用疫苗、特色農產品、優質水果、水產品等,引進航空冷鏈物流企業,建設區域性航空冷鏈物流基地。發揮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品牌效益,鼓勵電子商務、快遞分撥和配送企業入駐航空物流園,打造區域快遞電商物流集散中心。二是大力發展航空客運。支持各航空公司在中川國際機場設立航空基地,增加運力,提高航班密度;推動春秋航空、瑞麗航空、青島航空等設立主基地;支持中國國際航空、南方航空、廈門航空、四川航空等設立區域分公司;引導春秋航空、青島航空等投放更多駐場過夜飛機。鼓勵新開、加密客運航線,實現“1小時航空圈”及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區支線機場全覆蓋,加快推進“快線”“準快線”航網建設。深挖中轉客源潛力,做精“經蘭飛·如意行”品牌,提升全國市場影響力。三是積極培育航空關聯產業。支持省民航機場集團聯合東航、國航、南航等投資建設飛機綜合維修基地。加強臨空產業類專業學科建設,積極引進航空院校和教培機構,培養高素質航空人才,依托西北航空航天現代制造實訓中心、臨空經濟產業園,加強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支持航食公司改造提升,優化機上餐食供應服務,推進“中央廚房+配送”項目建設。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發展壯大高原夏菜、鮮切花、百合等優勢產業,大力發展臨空農業。依托綠色化工園區產業優勢,建設西北航空生物燃油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基地。積極引進航空制造企業,培育發展航空儀器儀表、精密航空軸承、機場專用先進設備制造等航空高端制造業。重點布局高端服務業,鼓勵總部經濟落戶。依托綠地·國際絲路會展中心,做好臨空“會展產業+”融合文章。依托蘭州新區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推進金融業與航空業融合發展。
(四)加快融入開放格局,打好聯動牌。一是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持續申建中國(甘肅)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發展水平。積極培育保稅新業態,實現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趕超進位。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打造“無感通關”新體驗。推動綜保區與國際空港、國際陸港“區港聯動”,加快與中川北站、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等協同聯動發展,加快國際空港物流園和國際郵件分撥中心建設,提升國際貨運和中轉能力。二是加快實施口岸功能提升行動。積極爭取航空口岸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加強航空口岸、鐵路口岸及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有效銜接,形成“空中絲綢之路”口岸貿易流通大通道。發揮進口水果、進境冰鮮水產品等口岸作用,進一步拓展口岸功能。開展“一站式進出口供應鏈服務”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加快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推進智慧口岸建設,提升整體通關便利化水平。三是積極開展臨空經濟區域合作。深度融入“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進一步支持航空產業鏈主企業發揮優勢,引導更多企業參與產業鏈發展。積極開展與先進示范區合作,學習借鑒政策落地、產業規劃、招商引資等成功經驗,深化臨空經濟領域合作,加強政校企協同,集聚科創資源和高端人才,大力推動機場提能、臨空產業提檔、臨空都市提質。
(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好改革牌。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點菜式”賦權模式賦予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或空港管委會相關管理權限,由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共同研究制定權力下放清單,為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招引項目落地提供支撐。按照“省級支持、市級統籌、新區管理、機場共建”的思路,以“管委會+運營公司”模式,共同承擔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任務。秉持“非空莫入”的原則,集中力量“引大引強引頭部”,招引新興產業“鏈主”企業落戶示范區,扶持重大項目落地發展,不斷提高“航空”含量、塑造“臨空”特色。探索“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特事特辦”,營造一流的臨空經濟營商環境。統籌推進蘭州新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建設,實現“以港興城、以城帶產、以產促港”。探索建立適應臨空經濟發展的統計方法和監測體系,為重大決策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六)加強政策支撐保障,打好要素牌。探索出臺支持臨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爭取在土地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引進、稅收優惠、行政審批和保稅通關效率等方面實現突破。對示范區內重點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的用地指標、供地方式等給予傾斜,探索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新模式。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民航發展基金等長期資金和政策性優惠貸款,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提升金融服務支撐能力。爭取設立省、市級專項財政補貼資金,支撐示范區綜合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示范區內重點產業、項目、企業等給予精準支持。構建全過程、專業化、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強化臨空經濟示范區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