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近年來,在各級各方面的共同推動下,思政課建設取得了一定階段性成效,但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推動新形勢下思政課建設,促進內涵式發展,深化全方位全過程全學段教育引導,探索思政教育創新發展新模式,拓展思政教育教改新實踐,是我們應當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課題。
一、深刻理解推動思政課建設的背景形勢,充分認識加強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重大意義
思政課建設要符合新時代新形勢發展需求。各級各類學校應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從思想深處充分認識加強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重要現實意義和責任使命,進一步增強上好思政課的政治擔當。
(一)深刻認識上好思政課是加強黨的建設的現實需要。黨的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上好新時代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我們應深刻認識思政課對于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義,主動把思政課放在發展大局中來看待,站在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事業負責、對未來負責的高度來對待,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自覺推動思政教育提質增效。
(二)深刻認識上好思政課是堅持立德樹人的現實需要。思政課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建設的系列重要指示,為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應深悟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扛牢政治責任,強化思政擔當,拿出真措實舉,主動走進課堂,把對思政課建設的重視加強體現在思想政治建設、教育教學實踐上,努力營造推動新形勢下思政課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深刻認識上好思政課是全面育人育才的現實需要。全面育人育才是政策導向,也是發展所需。思政課內容廣泛,涵蓋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科技等多個領域。上好思政課,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國家意識,培養思想品德、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拓展知識面,促進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為今后學習生活打下深厚基礎,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二、準確把握推動思政課建設的著力重點,持續聚焦加強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路徑導向
導向問題是思政課建設和內涵式發展的核心問題。各級黨組織應緊扣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使命,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講好新時代故事,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突出政治導向、問題導向、改革導向、實踐導向,持續探索加強思政課實踐創新有效路徑。
(一)突出政治導向強思政。政治導向是思政課建設的第一標尺。我們應牢牢把握教育的重要屬性,把思政課建設作為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貫穿到各門課程、融入理論教育,使思政課成為學生思想的主流、先導和方向。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及省委關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抓研究、搞教育,確保思政課建設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二)突出問題導向強思政。實踐反復證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加強思政課建設的過程。打造直面問題、破解難題的精準化思政課,是解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關鍵舉措。應結合區域、行業、學段等實際,深入全面分析“大思政課”工作中的短板弱項,尤其是思政教育實踐中的突出問題,列出清單、拿出辦法、定出責任,把存在的問題找準確、解決好,探索推行三種思政教育模式。一是開展生活化思政教育。習慣養成和思政教育離不開現實生活。除了家庭和社會之外,道德與法治的作用尤為重要。應積極開展生活化教育,嘗試通過真實發生在學生身上或身邊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實際體驗感,在細節上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進一步奠定思想品德根基。二是開展榜樣化思政教育。針對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教學實踐中可采取常用的榜樣化教學,通過給學生樹立正面典型榜樣,激發學生斗志,引導學生正面積極地看待學習生活,培育他們陽光健康的心態。三是開展本土化思政教育。充分挖掘本土資源,融入課堂教學,在本土性文化體驗中激發孩子愛家鄉的思想情感。比如,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遺址,就可以發揮這一優勢,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領學生傳承革命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
(三)突出改革導向強思政。思政課建設也應當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特征、學生特征等加以改進改革改優。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從課程、教師、學生三個層面人手,改出新模式,改出新成效。一是課程改革層面。及時更新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內容、豐富教育教學手段,優化課程設計、教材結構,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以實際內容和效果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政治性和時代性。二是教師改進層面。各學段教師應具備扎實功底、堅定信念、先進思想,以新視角新理念應對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立足講臺主陣地、融入社會大環境、用好網絡新媒體,為“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三是學生改變層面。注重在思想上引導學生、價值上正確塑造,依托故事講清道理、實例講清價值、價值講清認同,以正確的思想理論引導學生,以強大的真理力量感染學生,為學生成長成才亮起引路明燈。
(四)突出實踐導向強思政。結合發展實際和新時代青少年思想動態,深入挖掘身邊更加生動更加具體的各類素材,找準實踐的切入口、工作的重難點、融匯的契合鏈,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現實、辯證認識問題、理性分析形勢。一是推進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根據學生的思想現狀、接受程度,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設計課程目標,在課程設計的思維縱深度、視野廣博度上逐步拓展加深,推動思政課程與學生的身心發展個性特點、思維變化基本特質、認知水平總體特征相契合,讓學生愛聽樂學、聽懂學會。二是提升思政教育智慧化水平。探索將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措施應用到教學當中,采用具體案例、參與探究、師生互動、開放研討等青年一代容易接受的方式引領青年學生健康成長。三是探索思政教育特色化模式。塑造思政教育特色和品牌,加大多元化激勵力度,開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個性化項目、特色化課堂、共享化備課組等系列特色評估評選活動,打造一批獨有品牌項目、重點精品課堂、優秀思政名師。
三、不斷完善推動思政課建設的措施機制,全面提升加強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保障能力
思政課建設是一項全局性工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應以組織管理、隊伍建設、制度機制等為切入點,建構多重保障體系,推動形成多種要素保障促進思政課建設的強大合力。
(一)高位推動構建大格局。各級黨組織特別是教育系統黨組織應明確自身所擔負的責任,聚焦思政課建設面臨的理論層面、協調層面、組織層面、落實層面的主要問題,從制度機制、領導力量、落實責任等方面改進措施辦法,為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的推進體系。落實完善思政課常規性制度,層層傳遞靠實領導責任,確保責任到人。
(二)全面引培鍛造“大先生”。重視思政課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專職思政課教師配備,抓好思政課教師隊伍后備人才培養,確保有人干事、有人負責。進一步完善教職人員培訓體系,健全教師成長激勵機制,為思政課教師隊伍成長發展創造條件。在思政課教師選用、管理、考核中,嚴把政治關口、師德關口、業務關口,塑造學生成長成才特點的“大先生”,努力建設政治性強、情懷深厚、思維創新、視野寬廣、嚴格自律、人格端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三)完善機制保障大思政。進一步完善學校黨建、辦學質量和學科建設考核評價機制,加快建立學校黨委(支部)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機制。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覆蓋更廣、類型更多、協同更強的課程體系和工作機制。繼續探索新模式、創造新經驗,形成自身思政課建設特色,打造學生喜愛、受益終生的精品思政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