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下基層”是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時提出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具體是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經過35年的傳承拓展,“四下基層”已經成為踐行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寶貴經驗,其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具有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需要堅持不懈傳承弘揚好。
一、“四下基層”是貫徹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生動寫照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促進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這充分體現了新時代黨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彰顯了黨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觀點。
(一)“四下基層”貴在“下”
“下”的基本價值就在于真下、實下,心隨身下、身心一體。這就要求無論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還是調查研究、信訪接待、現場辦公,都必須是真真切切做到了“下”,實實在在做到了“下”。切忌做形式主義的“假動作”,也杜絕搞“為下而下”的“花架子”。
(二)“四下基層”重在“基層”
基層是距離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實打實地聽民聲、訪民意、察民情,才能弄清楚事物的本質、特點和規律,搞明白解決問題難題的辦法。基層是目的地,是群眾意見的“集散地”,是了解掌握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事的“前沿陣地”,是聽民聲訪民意察民情的“第一線”。只有重心下移至基層,才能助推形成較為成熟的調研成果,并及時上升為決策部署、落地為具體措施,真正變“群眾呼聲”為“政策哨聲”,切實做到解民憂、辦實事、促發展。
(三)“四下基層”要在“解決問題”
“四下基層”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下基層”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有效載體,是調查研究的有效途徑,是信訪接待的有效手段,是現場辦公的有效渠道。即通過有效載體,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第一時間進入尋常百姓家;通過有效途徑,深入了解掌握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想和“背街小巷”“犄角旮旯”等處的實情、隱情,為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參考;通過有效手段,依法解決合理訴求、化解突出矛盾于一線;通過有效渠道,送“需”于人民群眾家門口,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四下基層”是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有效載體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既需要頂層設計的前瞻性、科學性,更需要黨和人民目標的一致性、連續性,而在中間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的就是宣傳。“四下基層”中,宣傳下基層擺在首位,目的就是要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下統稱理論政策)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因此,對黨員干部來說,如何在基層宣傳好、闡釋好理論政策,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要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
練就真功夫的前提是“下”,是要求調查研究要縱深進入基層。首先要進入村(社),摸清矛盾集中點,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深入戶里,摸清群眾的政策需求點,講清百姓的政策空白點,然后,結合群眾的“點單”,匯總整理政策支持情況,篤學深研、準確把握相應理論政策精神,以便宣講時能夠做到有效解開群眾思想上的“疙瘩”,掃除群眾政策方面的盲點。
(二)要在深學細悟、講活講透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
深學細悟是做好宣傳宣講的基本要求。只有學懂弄通悟透理論政策,才能將其講清講準講深講透。對理論政策,要先學一步,尤其要系統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牢牢把握這一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還要及時跟進研讀權威平臺開設的理論專刊、政策解讀、時評文章等,做到常學常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
(三)要在創新宣講方式方法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
宣講方式直接關系到宣講效果,生動適宜的宣講方式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深入基層,借助村頭“小板凳會”“圍爐夜話”、街邊“家長里短”“游園拉家常”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用“接地氣”“聽得懂”的語言,讓黨的理論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還要利用好新媒體平臺,通過“理論+”形式,講清講活理論政策;讓群眾了解并理解政策,在認識上達成共識,在落實上形成共振,形成上下齊心、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局面。
三、“四下基層”是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具體體現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矢志為民造福,是“四下基層”的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與人民至上的價值內涵高度契合。深入一線干實事、現場辦公抓落實,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舉措。黨員干部要帶頭深入群眾,急群眾所急,做群眾所盼,真真切切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
(一)要用心
用心是為民造福的邏輯起點,是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內在要求。“人民利益無小事”,做好人民的事,用心是前提,要扛起為人民服務的責任。要以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為出發點,靜下心來認真傾聽百姓呼聲,撲下身子了解群眾所需所盼。對群眾所反映的利益訴求、需要解決的實際困難、亟需化解的矛盾糾紛等,要準確記錄在本子上,時刻牢記在心上,牢牢緊攥在手上,以馬上就辦的快速反應,不負重托,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二)要用情
用情是為民造福的“催化劑”,是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客觀要求。“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是對百姓安危冷暖在情感上的共鳴,是熱情、真情、激情的碰撞。對群眾反映的各類利益訴求,要按照輕重緩急程度進行梳理分類,逐項制定解決舉措。同時要善于提煉總結,梳理一批具有指導性、可借鑒的典型經驗做法,舉一反三、建章立制,推動“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不斷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
(三)要用力
用力是為民造福的干勁、闖勁,是踐行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精神狀態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是對人民群眾百分百的真付出。對群眾反映能當下解決的訴求要及時解決,對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則要以“釘釘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直至推動問題訴求得到徹底解決;同時,還要及時反思改進工作短板弱項,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切實當好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
四、“四下基層”是落實真抓實干工作作風的有力舉措
“實千方能興邦、實千方能強國、實千方能富民。”該處“實”的根本是要立足實際、了解實際、深入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其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路徑就是“四下基層”。對作為黨的事業中堅力量的黨員干部來說,實干,既是職業要求的高品質,也是擔當作為的硬道理。
(一)要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
“干”是做出工作實績的要害。任何工作,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如果只說不做,空喊口號,往往會一事無成。愿千真干還要敢干會干巧干,干事創業,要敢于擔當,敢于直面困難問題,動腦筋、想辦法,集思廣益、開拓創新,實實在在地干、創新思路方法干,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和敢為人先的精神,把各項工作抓實抓到位,切實解決好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二)要堅持“下”字為要、了然于心
“下”是做實工作的前置要件。開展工作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身子向下,要主動走出辦公室,鉆進困難矛盾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基層“矛盾窩”,秉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無論遠的近的都要去、壞的好的都要看、批評的表揚的都要聽,進而收集掌握豐富鮮活的“第一手資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真正做到對真實情況“門清”。
(三)要堅持拜民為師、問計于民
“民”是做好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是一切理論和實踐的源頭。人民群眾熟知基層方方面面的情況,擁有無窮的智慧。要放下架子,走進人民群眾,主動拜群眾為“師”,以尋根究底的精神向人民群眾問需、問計、問策、問效,不斷從人民群眾的大智慧中獲得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思路辦法舉措,推進工作、解決問題、提高為民服務質量的實際成效,以務實擔當精神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