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德育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勞動精神的重要性,倡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在小學階段需要通過德育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理解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品質。本文將對小學階段的德育活動中如何開展勞動教育進行認真探討。
【關鍵詞】小學階段;德育活動;勞動教育
德育的優化離不開勞動教育的滲透。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需要摒棄傳統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德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新路徑。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參與勞動實踐,不僅使學生熟練掌握勞動技能,更能實現道德知識的有效滲透,從而在鍛煉學生體魄的同時,更磨煉其意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其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且勤勞誠實的人才。
一、弘揚雷鋒精神,樹立文明新風
在德育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開展“學習雷鋒”為主題的活動是一個富有實效且意義深遠的方式。雷鋒以其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成為時代的楷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樸素情懷,以及對待工作的兢兢業業、對待生活的樂觀向上,都值得學生學習。雷鋒精神的內涵與勞動觀教育的目標緊密相連,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這便為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通過活動弘揚雷鋒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培養其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品質,樹立文明新風尚。
教師可以組織一系列以雷鋒精神為主體的勞動活動。比如,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社區、公共場所,參與衛生清潔、環境美化等勞動實踐。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工合作,分別參與撿垃圾、擦拭公共設施、養護綠植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更能感受到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喜悅與滿足,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可以促進團隊合作精神和環保意識的培養。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雷鋒精神,更能在實踐中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在勞動中學會付出、奉獻、感恩,有助于其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少年。
二、勞動鑄就輝煌,光榮傳承不息
為了在小學德育中有效開展勞動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勞動最光榮”主題的系列活動,用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勞動、尊重勞動,并在實踐中掌握勞動知識與技能,體會勞動辛苦的同時,也感受勞動所帶來的喜悅。教師可以精心組織勞動技能比賽,用以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成果。不論是手工藝品、烹飪作品還是園藝成果,都凝聚了學生的汗水和智慧,通過比賽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勞動技能,還能感受到勞動所帶來的成就感。
比如,可以組織“小廚王烹飪比賽”,在這場比賽中,學生化身小小廚師,展示烹飪才華。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提前告知學生,建議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準備一道家常菜肴;比賽當天也可以讓學生在學校準備的場地煎炒烹炸,各顯神通。在烹飪比賽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挑選食材、掌握火候,更在家長的指導下,理解了食物的來之不易和每一道菜肴背后的辛勤付出。學生通過勞動實踐可以體會到勞動不僅是體力和技能的付出,更是對家庭責任的擔當,每一次翻炒和調味,都是對家人愛的表達。教師可以在比賽過程中穿插德育內容,邀請家長代表分享勞動經驗,講述自己為家庭的付出,用以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勞動為家人帶去更多的歡樂和溫暖。烹飪比賽可以設立“最佳味道獎”“最佳創意獎”等獎項,對表現出色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是對學生在勞動中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提高了勞動技能,更在勞動中體驗到了成長的快樂,培養了其對家庭的責任感,明白了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表達愛、傳遞溫暖的重要方式。
三、心懷感恩之情,回饋父母和社會
在小學德育中,心懷感恩回饋父母與社會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感恩父母”的主題班會活動,引導學生分享自己與父母的有趣故事,理解和感謝父母的付出,從而激發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父親節”“母親節”的機會,組織學生制作賀卡、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讓學生以實際行動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通過這些具體的勞動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和無私的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除了感恩父母,回饋社會同樣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小小志愿者”的社區服務活動,引導學生走進養老院,為老人帶去歡樂和溫暖。在養老院中,學生可以與老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聆聽老人的經歷和教誨。學生也可以表演節目、展示才藝,讓老人們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學生還可以為老人們提供一些簡單的服務,陪伴其聊天、幫助老人整理房間等,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尊重。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需要關心和幫助,進而學生可以了解到社會的多元性和復雜性,也能促進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的培養。
四、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珍愛自然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小學教師可以組織一系列以環保為主題的德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培養環保意識的同時,通過實踐共同守護美麗家園。教師可以開展環保知識講座,為學生普及環保知識,使其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資源的有限性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故事,激發學生對環保的關注和興趣,接著教師可以開展環保實踐。比如,春天時可以組織學生植樹,通過親手種下樹苗,體驗植樹的快樂與辛勞,同時了解樹木在保護環境、凈化空氣、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環保知識,更能感受到植樹造林對于保護綠水青山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其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的熱情。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創意手工制作,開展“變廢為寶”活動,這是一個既富有趣味性又充滿教育意義的舉措。在這一活動中,教師鼓勵學生將家中的廢舊物品進行改造,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如廢舊紙張可以被巧妙地折疊成精美的紙藝花,廢舊布料則可以縫制成實用又可愛的小布袋。學生在動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創意思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合作,使其通過交流和溝通而實現思維的碰撞,從而在打造更多新作品的同時,還會使學生在相互合作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變廢為寶”活動,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廢物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大家會意識到許多看似無用的廢舊物品,其實蘊含著巨大的再利用價值,通過巧妙地改造和再利用,這些物品不僅能夠煥發新的生命,還能減少垃圾的產生,節約資源,為環保事業做出貢獻。
五、探索創新之路,實踐智慧之光
在小學階段的德育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探索與創新,通過實踐而促進智慧的啟發,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達到良好的目標,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空間,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創新的樂趣,以及由此而帶來的成就感。比如,教師可以組織科技創新比賽,在這個比賽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創作出具有實用價值的作品。這個過程不僅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要求其敢于面對挑戰,勇于嘗試新的想法和方法。在創新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但正是這些困難和挑戰,會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使學生懂得不怕困難,并且擁有敢于面對挑戰的勇氣。每當學生通過努力解決了問題,都會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會進一步激發其探索創新的熱情。科技創新比賽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比賽中,學生需要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學生學會了傾聽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也學會了在團隊中發揮自身優勢,為團隊的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了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得到進一步培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和科技發展動態,鼓勵學生提出見解,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的方式實現知識互通,在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的同時,了解前沿科技知識,激發創新思維。學校還可以邀請科技專家或創新型人才來校舉辦講座或分享經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使其有學習的榜樣和學習的方向,進而在不斷實踐中實現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便于為國家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六、慶祝傳統佳節,傳承文化精華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流傳到今天的都是文化精華。在小學開展德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傳統佳節這一活動形式,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底蘊,并激發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尊重,進而建立文化自信,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傳統佳節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每個節日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習俗,還能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設計一些實踐內容,在開展德育的同時,也加強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比如,在端午節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端午節的起源、傳說和習俗,使學生對這個節日有全面的了解,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包粽子,會包粽子的學生可以向其他同學展示如何準備粽葉、糯米和各種餡料,并示范包粽子的技巧。學生可以分組進行,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完成這項傳統手藝。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會使其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從而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并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建立。
七、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弘揚雷鋒精神的主題活動對學生實施有效引導,助力文明新風的樹立;開展勞動主題活動傳承優秀品質;設計感恩主題活動使學生懂得感恩父母和社會;通過環保活動,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學生還能積極投入環保實踐中為之做出貢獻。通過創新活動的設計還可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并培養其敢于面對挑戰和困難的能力;借助傳統佳節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從而為培養出全面發展青少年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王永生,陳運軍.擦亮雷鋒文化育人的時代底色:河南省汝南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加強德育建設巡禮[J].雷鋒,2023(3):82-83.
[2]林鵬,王雅麗.政策變遷視角下德育課程融合勞動教育的軌跡、省思與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26):42-46.
[3]趙文平.懷感恩之心為感恩之行:小學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的融合[J].教育觀察,2019(2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