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人文性、綜合性、實用性等幾方面,其內容極為豐富,包含了古今文學、語言文字知識、口語交際等,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習語文知識,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與實施,逐步將審美教育融入初中語文教學中,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诖耍疚年U述了審美教育的內涵,提出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教育
學習語文是豐富學生人文精神和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因為語文學科會涉及各學科內容,如政治、地理、歷史等學科,所以應注重語文教學的高效開展,整體提升語文教育質量。但一直以來,唯分論主義形式的滲透性極強,在實施教育中,教師一味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體現不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綜合性,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習興趣普遍較低,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注重與審美教育的有效融合,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為學生帶來優質的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
一、審美教育的內涵
在教育領域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審美教育與學科知識教育從本質上存在很大的區別,學生接受審美教育的過程也是學習藝術和體驗美,懂得欣賞美、創造美的一個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智力的考驗。通過融入審美教育,在開發智力的基礎上,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學習意識,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學習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審美教育,將審美教育元素有效地融入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反映學生的智力水平,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審美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帶來正面影響。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通過渲染語言引發學生入境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有效的語言渲染能夠增強學生的美感,讓學生在深入其境的狀態下學習。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教師可以從文中導出具有美境的句子作為渲染語:“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兒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教師將這些句子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觸發學生的情感,利用文章中描寫意境的語句對學生進行渲染,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審美意境。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審美意境
多媒體是一種視頻和音頻相結合的媒體技術,被普遍應用于各教育階段。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將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將枯燥乏味的課堂轉變為一種審美意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美的認識和了解,其學習體驗明顯增強。多媒體技術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營造審美意境,還能促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畫面與音樂意境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和語言渲染相比,其意境又增加了很多新鮮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背影》為例,在講解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用幻燈片的形式將朱自清父親背影的照片播放出來,同時用《背影》或《父親》與文章相關的歌曲進行襯托,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促進學生感情升華,使其逐漸沉浸到審美意境中。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期待,其思想情感得到啟發,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利用文學作品中的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
利用文學作品中的意境,可以深刻地影響和觸發學生的情緒,凈化其思想世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內心情感。在初中閱讀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需引導學生去感受文章所傳達的意境,并以此培育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也要加強學生的審美觀念,并提升學生的審美技能。另外,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應以所學的閱讀教材為中心,創建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深入感受寫作的意境,并增強其審美鑒賞能力。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為例,在學習本課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眼睛閉上,學生體會在沒有視覺的情況下的不適感,以此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教師能夠借助語言知識,營造一個和諧的閱讀教學氛圍,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盲人學生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并鼓勵學生對生活有更大的熱情,做到尊重生命、珍視自己的擁有,為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奠定基礎。
(四)貼近現實,營造動態美的氛圍
在講解說明文的文章中,可以通過具體物質來向學生進行展示,使抽象概念轉變為更為直觀、具有形象性的內容。教師教授記敘文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扮演文本中的關鍵角色,將文字內容變得生動真實,如同真實故事般展現。若要教授一篇描述春天風景的文章,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郊外游玩。這樣不需要使用傳統的黑板、粉筆或課件,展現學生活躍和好動的個性,同時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場春季郊游活動。在活動中,可以引導學生去觀賞桃花、杏花、梨花,各種花朵的齊聚開放,有的花朵紅得像一團火,粉色的花朵像剛剛升起的朝霞,還有像棉花一樣潔白的花朵,蝴蝶和蜜蜂相互交錯地穿梭在花叢中。學生很快被春天的五彩繽紛所吸引,對本課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輕松愉悅的審美氛圍里探索知識。
(五)強化審美感知
朗讀作為教師和學生進行閱讀實踐活動的關鍵環節,能夠通過多種如教師引導和學生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語文文字的練習中增強自己的語文技巧,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這也是閱讀美學教育中的一個核心部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審美感知,主要從閱讀中去感受和體會,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驗美、感悟美、鑒賞美。以《鄉愁》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范讀:“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雖然這篇課文內容較短,卻表達出作者對祖國和親人的深深懷念。教師在范讀過程中要將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表達出來,使學生對這種情感深有體會。學生會隨著教師的情感帶動進入學習意境,體現出閱讀教學和審美教育融合的有效性。
初中學生可以多閱讀一些文學作品,能夠豐富知識儲備,提高寫作能力,更有助于強化審美感知。在誦讀文章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教導學生在誦讀的同時還要思考并理解文章內容包含的意義,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進入自主誦讀狀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顯著提升,并能理解文本的真正含義。學生在誦讀文章時,教師指導學生邊誦讀邊討論,將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分享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內容中所包含的美學元素,在一些象征、比喻的詞句中去發現和體會,感受作品的創意和魅力。此外,除了課堂教材,教師可以選擇其他文本材料作為閱讀教學素材,如世界名著、現代文學、古典文學、民間故事等,讓學生接觸不同時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知識,使學生從中發現,不同的文本其審美風格和價值觀也有所不同,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越來越強。
(六)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
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審美教育的深入滲透顯得尤為關鍵,直接影響了審美教育與閱讀教學的融合程度。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有意識地融合審美教育元素,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引導其展開審美的思考,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如在教授《記承天寺夜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詞引領進行情感感悟的活動,為學生展示作品背景和創作者的代表性人生經歷。這樣能夠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感受文字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審美興趣,為學生在古詩詞閱讀中營造美學氛圍打下良好基礎。
激發學生的審美想象,應以想象力為基礎,通過想象,學生可以將自己置身于不同人物的角色和情境中,體驗人物的感受和經歷,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啟迪思維,形成一種再造想象,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使其得到啟發,使學生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想象。
對教師而言,做好再造想象技巧的培養工作,應當持續進行自我提升,例如,采用生動形象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教材對應的場景,深化學生對文本教材的感知。與其他教育方式相比,該教育方式對教師教學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將提高自身和學生的審美標準作為重中之重,還要具備豐富多樣的語文教育方法。以《白楊禮贊》文章為例,教師引導學生探索與黃土高原、白楊等描述有關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再為學生展示在黃土高原上堅韌不拔的白楊樹圖片,品讀白楊樹的“高尚”品德。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仿佛置身于黃土高原中,感受著黃土高原的環境和氣候,欣賞著白楊樹的挺拔。因此,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學生的思維與作者的情感表達融合到一起,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題和內涵,這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對語文學習的熱愛極為有利,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顯著提升,更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審美教育與中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存在直接關聯。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應不斷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制訂各種不同的閱讀教學策略,提升閱讀教學水平,同時注重與審美教育的有機融合,觸動學生的情感,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慧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合勞動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3.
[2]牛宏程.陜北地區統編本初中語文閱讀審美教育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22.
[3]張穎.核心素養視域下部編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生態美育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2.
[4]劉瑞瑞.核心素養視野中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教育路徑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21.
[5]鞏曉陽.讓美育在語文課上有效落地: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美育的有效滲透[C]//2020年新時代語文教育學術展評活動,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鎮第一中學,2020:4.
[6]曾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8):122.
[7]王艷秋.初中語文教學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究[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19.
[8]鄭衛東.在語文課堂中遇見美,并愛上美:簡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課程(中),2018(3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