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空腸營養支持結合規范化管道護理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態及并發癥風險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院收治的10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規范化鼻胃管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空腸營養支持,比較兩組營養狀態指標[血紅蛋白(Hb)、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營養狀況評分(MNA)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Hb、TP、Alb及PAB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MN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0%,略低于對照組發生率4.00%,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 空腸營養支持結合規范化管道護理可有效改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利于患者預后。
關鍵詞:顱腦損傷;重癥護理;空腸營養支持;管道護理;營養狀態
顱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但都可能對患者生命健康構成重大威脅。顱腦損傷后,由于患者血腦屏障遭到破壞、腦組織出現水腫和壞死、顱內出血等,身體常處于應激狀態并伴有意識障礙和吞咽困難,嚴重影響營養物質的有效吸收,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1]。營養不良是顱腦損傷的嚴重并發癥,不僅增加患者的死亡風險,還會延長康復周期,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沉重的心理負擔[2]。腸道營養護理可為重癥腦損傷患者康復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本研究旨在探討空腸營養支持結合規范化管道護理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態及并發癥風險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院神收治的100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55~65歲,平均年齡(58.42±2.69)歲;顱腦損傷原因為車禍34例,其他16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55~65歲,平均年齡(58.50±2.75)歲;顱腦損傷原因為車禍35例,其他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確診為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家屬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腸內營養時間≥7 d。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瘤、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存在多臟器功能衰竭。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規范化鼻胃管護理
(1)確保安全:鼻胃管須用膠帶固定,避免滑動或拉出導致脫管。固定過程中應避免拉扯鼻胃管,以免引起患者不適或導致鼻胃管破裂。
(2)保持通暢:保持鼻胃管暢通,定期沖洗鼻胃管。沖洗可以用鹽水溶液或醫生指導的其他方法進行。
(3)定期更換:鼻胃管有一定的使用時間。一般建議每周更換1次鼻胃管,如果管道阻塞應隨時更換。
1.2.2 觀察組實施空腸營養支持結合規范化管道護理
(1)體位管理:選擇適宜體位,床頭抬高30°~40°,床頭抬高30°以下會增加患者誤吸風險。如果患者病情允許,可以抬高床頭40°~50°,這個角度接近站立或坐位時的正常姿勢,有助于保持患者腸道生理功能正常運作,加速腸道和胃排空。管飼結束后,患者應保持半臥位30 min。
(2)營養液控制:根據患者胃腸道耐受程度,初始速度設定為10~20 mL /h,隨后逐漸增加,一般情況下可以增加到目標量5~7 d,不應超過100 mL /h,營養液進入腸道內速度太快會導致患者出現腹脹、嘔吐和回流。同時,速度過快產生的過多氣泡會影響患者呼吸功能,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嘔吐時可能會發生誤吸,從而導致吸入性肺炎。對于胃腸道耐受性較低的患者,應適當降低節律。注意控制營養溶液溫度,必須調整到接近患者體溫的溫度,以38 ℃~40 ℃適宜,不可太低,以免發生腹瀉。使用含有膳食纖維的營養制劑預防便秘。若患者伴有腹瀉,必須使用藥物,應及時清潔肛門周圍皮膚,保持肛周清潔和干燥。
(3)安全性管理: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機體存在應激反應,胃腸道黏膜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影響胃腸道正常消化,減緩胃腸道蠕動。如果有必要,可以添加胃動力藥,提高胃排空能力。胃殘留物越多,回流和吸入次數越多。上消化道出血是重癥顱腦損傷的常見并發癥,腸道營養應在出血停止后6 h開始,及時添加抑酸劑或胃黏膜保護劑。如果患者吞咽減少或消失,或由于空腸管對口腔、呼吸道刺激而增加分泌物,可能會出現吸入或嘔吐,此時必須注意口腔衛生,以防止真菌感染,可用0.9%氯化鈉溶液浸泡的棉球每天擦2次,特別是細菌可能殘留的地方,如牙齒裂縫、咽部等。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營養指標:檢測血紅蛋白(Hb)、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B)水平。(2)比較兩組營養狀況評分:采用微型營養評定法(MNA)評估,包括18個維度,總分0~30分,≥24分表示營養良好,17~23.5分表示有營養不良的風險,lt;17分表示營養不良[3]。(3)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機械性并發癥、胃腸道并發癥、代謝性并發癥、吸入性肺炎、營養管脫落等。其中,機械并發癥是指腸內營養的脫落、堵管,可能與腸道固定不良和注射某些含渣的食物有關;胃腸道并發癥包括腹脹、腹瀉、惡心和嘔吐,可能與輸液過快和食物準備不當有關;代謝并發癥包括水中毒、電解質紊亂、高血糖、低血糖等;吸入性肺炎是最嚴重的并發癥,與胃腸道動力學有關;營養管脫落與沖劑速度太快或一次沖劑的量太大有關。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營養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營養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
(P>0.05);觀察組干預后Hb、TP、Alb及PAB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MNA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MNA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MN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0%,略低于對照組發生率4.00%,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3討論
腸內營養是一種通過胃腸道,利用口腔或鼻腔給予患者營養物的方法,為其提供營養支持。這種方法允許營養物質直接被腸道吸收和使用,與身體器官的生理相一致,具有易于使用、廉價,并有助于保持腸道黏膜的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特點[4]。一般來說,腸道營養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口服途徑,另一種是經導管途徑,包括鼻胃管、鼻空腸管、胃空腸造痿管和其他途徑等方式[5~6]。腸內營養護理對重癥顱腦損傷治療至關重要,但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并發癥或不良營養。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Hb、TP、Alb及PAB均高于對照組,MN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空腸營養支持可有效糾正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營養失衡狀態,促進機體康復??漳c營養支持與普通飲食相比,通過為患者提供營養液,有利于營養的吸收,更容易被胃腸道吸收,可以更好地被身體利用;同時,腸道營養支持有利于維持腸道黏膜細胞的正常結構,保護腸道屏障的功能,幫助患者加速康復[7]。空腸營養支持與鼻胃管營養支持兩者均為直接向患者身體提供營養素,但因空腸營養管直接放置在空腸位置,營養不通過胃部食物時,用于不能經口進食而腸道功能正常的患者。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大多數處于重度昏迷狀態,空腸營養支持更能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同時,給予患者體位管理、營養液控制、安全性管理等規范化管道護理,顯著降低患者置管后并發癥發生率,保障營養支持治療順利,使患者維持良好的機體狀態。
綜上所述,空腸營養支持結合規范化管道護理可有效改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營養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利于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萬燕,馮霽,謝麗媛,等.不同劑量早期腸內營養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預后及胃腸道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20):4400-4403.
[2]高藝恬,周婉瓊,田靜.等.成人顱腦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腸道功能障礙管理的最佳證據總結[J]. 中華護理雜志,2023,58(11):1372-1380.
[3]胡婧,童宇平,杜娟,等.適應性領導理論在中重型創傷性顱腦損傷病人主要照顧者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3,37(20):3744-3749.
[4]張茜,李璇.精細化腸內營養與血糖管理方案在重型顱腦損傷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21,35(24):4456-4460.
[5]郭文超,秦寒枝,滕嬌,等.成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最佳證據總結[J].中國全科醫學,2022,25(15):1825-1832.
[6]楊曉文,許彬,吳娟,等..基于隨機森林算法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并發急性胃腸損傷的現狀及風險模型構建[J].軍事護理,2024,41(3):70-73.
[7]呂孟菊,柳俊杰,李雪琳,等.應用飲食改進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吞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2):22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