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醫院收治的133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66例,常規護理)和觀察組(67例,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神經功能、吞咽功能及生存質量。結果 干預前兩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SS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S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集束化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神經功能及吞咽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集束化護理;神經功能;生存質量
吞咽功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患者的進食能力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增加誤吸、營養不良、感染性肺炎等并發癥的風險[1~2]。因此,在護理中有效促進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至關重要[3]。集束化護理是一種基于循證醫學原則、結合多學科團隊合作的綜合性干預策略,以患者為中心,針對吞咽功能障礙的不同病因與癥狀,整合多種有效護理措施,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實施路徑,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科學化的護理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討集束化護理干預在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7月~2024年6月醫院收治的133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66例)和觀察組(6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4];為首次發病,病程在3個月內;患者及家屬理解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心臟病、肝腎功能衰竭或其他重大器官失代償性疾病;同時患有其他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發病后短時間內出現嚴重并發癥,如腦水腫、嚴重感染等。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軟腭、食管、雙唇、下頜及咽喉等受損功能部位的功能性鍛煉。此外,還包括進食指導、排痰訓練、口腔清潔及吞咽動作訓練。
1.2.2 觀察組采用集束化護理
由4名具有兩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學歷在本科及以上、職稱為護師及以上的護士組成護理小組,小組成員護理前需接受統一的心理護理及康復護理技能培訓,確保護理干預措施的科學性、規范性及一致性。
(1)心理護理:通過健康宣教、治療成功案例分享、心理疏導等方式,使患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腦卒中及其并發癥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預后情況,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依從性。此外,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之間進行交流和相互鼓勵,形成良好的支持網絡。
(2)飲食護理:根據患者吞咽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進行個性化的飲食調整。吞咽功能障礙評估依據Gugging吞咽功能評估量表(GUSS),吞咽正常為Ⅰ級(20分),輕微吞咽困難為Ⅱ級(15~19分),存在吞咽困難為Ⅲ級(10~14分),嚴重吞咽困難為Ⅳ級(<10分)。Ⅰ級患者,主張正常飲食,但需做好營養規劃,以達到營養平衡;Ⅱ級患者,主要建議半流食(如菜泥和濃湯),旨在保證營養的同時減少誤吸風險;Ⅲ級患者,提供以稀粥、果汁、鮮牛奶等流食為主的飲食結構,以適應其吞咽能力;Ⅳ級患者,嚴格禁食,主要通過鼻飼或腸外營養的方式給予營養支持。在進食過程中,護理人員會協助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如坐位或半坐位,以防止嗆咳。此外,護理人員還需指導患者在吞咽時調節呼吸節奏,并在進食后及時清理口腔,避免食物殘留引發并發癥。
(3)日常生活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基本生活活動的訓練,如起床、穿衣、洗漱、進食及排便等,幫助患者恢復自理能力,增強其生活獨立性。
(4)肢體功能康復護理: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護理人員主要幫助其進行患側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訓練,逐步增加活動范圍及強度,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對于病情較輕、活動受限程度較低的患者,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主動運動,如提腿、伸膝、原地踏步及左右移動等活動,幫助患者改善肢體協調性,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1.3 觀察指標
(1)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評價量表(SSA)[5]評估,總分23分,得分越高則吞咽功能越好。(2)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評估,總分為42分,評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3)生存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7]評估,評估內容涵蓋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總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吞咽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SS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S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存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集束化護理模式整合了多項經臨床驗證的有效干預措施,但并非簡單地將多項護理措施進行疊加或組合,而是在護理過程中多維度同步實施這些措施,突出其時效性、目標導向性和順序合理性,從而確保干預措施在最佳時機以最適合患者的方式共同發揮作用[8]。這種系統化、綜合性的護理流程,可以顯著優化患者的康復效果,提高臨床護理的整體質量[9]。研究表明,集束化護理在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尤其是在促進吞咽功能恢復、改善營養狀況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體現出較高的臨床價值。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神經功能優于對照組(P<0.05)。集束化護理不僅包括患側肢體的被動活動,還通過有計劃的主動運動進一步強化健側功能,從而在神經重塑過程中形成更精準的代償機制。此外,觀察組吞咽功能優于對照組(P<0.05)。集束化護理根據患者吞咽障礙的不同程度,提供科學的飲食指導。觀察組生存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集束化護理不僅在生理層面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復支持,使其逐漸實現生活獨立性,同時在心理、社交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位關懷,提升了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尊心。此外,康復活動的設計豐富了患者的康復內容,增強其社交互動與社會參與感,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可通過多維度、系統化的干預措施,顯著改善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郭明,欒成艷,來海歐.集束化預防策略聯合改良濃度配比口腔護理液對重癥腦卒中機械通氣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作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4,9(9):157-160.
[2]肖萃,邵銀進,袁禮洪,等.集束化護理在高依賴病房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上海醫藥,2024,45(8):33-36.
[3]徐倩,韓珍真,朱冬燕,等.健側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結合生物反饋下的空吞咽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24,46(1):17-22.
[4]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制定工作組,章薇,婁必丹,等.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J].康復學報,2021,31(6):437-447.
[5]鄒靜,余晴,徐玲峰.集束化護理結合呼吸訓練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2):256-259.
[6]李儀秀,李武芬,方海雁,等.集束化護理改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系統評價[J].循證護理,2021,7(1):8-13.
[7]陳晴,萬仁娟,方全鳳,等.集束化護理模式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醫學創新,2021,18(28):106-109.
[8]查亞萍,周雯艷,周曉燕.以集束化護理理念為核心的護理模式對預防缺血性腦卒中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11):151-153.
[9]宋凱飛,黃麗玉.集束化護理聯合盲插鼻腸管法在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病人腸內營養支持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21,19(17):2370-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