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三農’人,學習農業、扎根農村、服務農民,是我畢生要做的事情?!睆?002年順利考入山西農業大學,武文卿便與農業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時候,當地農業基礎相對薄弱,對武文卿觸動極深,打那時候起,她暗自下定決心,要為農民們做點事。這份初心,如同一粒種子播撒在武文卿心中,在她日后的工作中,生根、發芽、結果……
2009年,武文卿如愿來到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工作,工作期間,她心無旁騖地在自己學術領域里辛勤耕耘,一直把讓農業強、農民富當作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標。因為從事的是應用型研究工作,需要扎根基層,所以她白天進農田、搞試驗、訪農戶,晚上翻筆記、查資料、做總結,沒有節假日,加班是常態,做起實驗經常連軸轉。但在武文卿看來,如果能夠提高研究精度和科研質量,這些堅持都是值得的。
“不能在黑板上‘種地’,要深入生產實踐,田間地頭的成果比任何榮譽都更有價值。”每年春夏季是大田作物開花的高峰期,也是授粉工作開展的高峰期,為了更好地觀察蜜蜂的活動軌跡,武文卿每天不到五時便進入實驗地開始觀察蜜蜂活動,經常一蹲就是一天,被蜜蜂蟄也成了“必修課”。在春夏季采集數據結束后,武文卿又要馬不停蹄地開展室內試驗與數據分析,試驗失敗是常有的事,但她從不氣餒,善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并繼續前行,她常說自己是農業科研道路上“打不死的小強”。
“在科技扶貧這條路上,能用心為農民們做好每一件事,為他們提供有用的農業科技知識,我覺得很自豪。”工作多年,武文卿對山西省蜜蜂授粉產業特點進行了細致的研究,提出了符合山西省省情的蜜蜂授粉發展措施及商業化運行模式,她潛心研究數十年的“梨樹蜜蜂授粉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解決了梨蜜蜂授粉的技術難題,降低梨農授粉成本80%以上,并在山西、河南、吉林、新疆等梨樹主產區示范應用累計面積達到47萬畝,為農民節約授粉成本3.2億元。2017年晉中市祁縣東觀鎮鞏家堡村、曉義村、北堡村的農民們經過武文卿培訓指導后,當地300多畝的設施番茄都使用了蜂授粉,使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作為一名三農“戰士”,武文卿還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堅持在脫貧攻堅一線中做好農科科技的“落地”工作,為鄉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扶智”,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十多年來,她深入多個貧困縣進行科技扶貧和授課培訓,培訓高素質農民上千人次,搭建線上技術指導群12個,編寫技術手冊、發放各類培訓資料3000余份,并多次參加科技活動周。她還通過實地指導、電話微信等“線上+線下”的方式,對技術人員和農民們進行集中培訓和田間示范,她用自己的方式,帶領廣大農民新增致富途徑,為其增產增收作出貢獻。
寒來暑往,年復一年,武文卿的辛勤耕耘也結出了累累碩果。她參與的“梨樹蜜蜂授粉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編著作3部;發表論文23篇,SCI收錄2篇;獲得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榮獲第十八屆山西省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榮獲第十九屆山西省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在干事中奮進。“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業科研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道路上永遠沒有滿分,作為一名農業技術人員,我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踐行科學發展,以‘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去開創‘三農’事業的新局面,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奉獻自己的微薄力量。”武文卿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