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晴,馬 麗,孫加燕,劉亞芳
(安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安慶 246052)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在職業院校、 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 “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現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1-2]。 “藥品調劑技術”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藥學、 中藥學專業知識,規范地進行處方調配操作,能夠正確的指導患者科學、 合理的用藥,能夠適應社會藥房、 醫院藥房的崗位需求[3]。在 “1+X” 證書制度下,將藥品調劑技術課程標準對接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將藥品調劑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與 “1+X” 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內容相對接,將課程教學與技能等級考核相融通,積極探索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初級)考核與課程內容間的高效融通途徑和方法[4]。因此,在藥品調劑技術課程教學實施中,應重視 “1+X” 證書制度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協同實踐,優化藥品調劑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提升藥品調劑技術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及職業崗位適應能力[5]。
藥品調劑技術是以醫療機構藥房和社會藥房為背景,以中、西藥品調劑為主線,圍繞藥品調劑工作流程與內容,整合了中藥專業、藥劑專業多門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的學科知識,構建滿足醫院藥品調劑、社會藥房處方調配崗位能力需求的課程[6],且該課程為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之一,而目前藥品調劑技術課程的教學依據傳統教學大綱編寫教案,未串聯“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共通內容,難以實現“課證融合”目標[7]。
綜合運用醫藥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規范實施處方審核、調配、藥品發放,能夠正確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用藥與用藥咨詢是藥品調劑技術課程的培養目標,因而要求所在崗位的工作人員需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藥學服務能力[8-9]。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材的教學重點通常放在對教材理論知識的講述中,實踐教學缺乏完整的課程體系,包括實踐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團隊,實驗設施和操作場地、技能考核等。課程的構建尚缺乏綜合性、應用性與實踐性,因而無法達到藥品調劑職業崗位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目前,教育教學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綜合化的特點,各個高職院校建立了相關的教學資源庫,為多種教學方法和方式的應用提供了海量的教學資源,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已然常被沿用,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觀念存在認知偏差,其中講授法、多媒體、 演示法等仍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常用方法,教學形式單一,信息化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同時未能結合學生的學情情況和課程本身特性,探索更為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因而,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仍處于被動狀態,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應當在課程教學中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對于藥品調劑技術課程的考核方式相對單一(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按不同權重組成),因出勤考核耗時,日常作業難以反映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效果,過程性考核不足。考試的內容主要集中于理論知識層面,未能涵蓋“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考試內容。
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強調了在職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藥品調劑技術課程具有顯著的實踐屬性,實踐教學的實施關系到課程的效果,需要教師對藥品零售企業及醫療機構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清晰課程培養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滿足藥品零售企業及醫療機構實際工作的要求和“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所要求的實踐能力。
將課程教學內容(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與“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中考核內容(見表1)相整合。

表1 “1+X”藥品購銷(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內容與藥品調劑相關的內容
由表1可知,“藥品調劑技術”作為藥學部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主體圍繞藥品分類陳列、處方調配、藥學咨詢服務三大工作領域開展[10],將藥品調劑技術課程內容與“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相對接,培養學生勝任調劑崗位所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其他綜合素質(包括藥師職業道德、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自我職業發展和規劃能力),通過對“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內容的梳理,根據技能等級中劃分的工作任務、職業技能要求重構課程教學模塊和工作任務(如圖1所示)。

圖1 “藥品調劑技術”課程模塊內容重構方案
因“藥品調劑技術”的內容相對比較廣泛,除了要掌握藥品調劑的操作技能,還要把藥物的劑型、適應癥、服用方法、使用劑量、不良反應、毒性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用藥注意事項、配伍禁忌、中藥的性味與歸經、中藥的功能與主治等方面的知識運用到藥品調劑工作中,是集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化學、中藥學等各門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的技能型課程。其作為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核內容之一,將藥品調劑技術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模塊:社會藥店多為非處方調劑,即無需處方,根據患者的主訴,銷售非處方藥等對接藥品購銷中非處方藥的推介工作任務(模塊1);醫院藥房調劑主要是處方調劑,即根據醫師開具的處方為患者進行藥品調配,并簡單進行用藥交代等內容對接藥品購銷中處方藥調配的工作任務中(模塊2);用藥咨詢服務內容對接藥品購銷中用藥服務工作任務中(模塊3),將“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的技能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4]。
在課程教授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技能,授課教師需要結合技能標準要點與課程標準的融入,從而不斷優化和完善課程標準,提升實訓教學的合理性,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另外,建立仿真實訓教學場所是保障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建立仿真實訓室(模擬藥房),以模擬藥房作為課程的教學載體,營造真實的藥品調劑崗位工作環境,熟悉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鞏固理論基礎,培養實踐能力,指導學生完成實訓內容,營造真實工作環境。
本課程以 “任務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作為教學情境設置原則,將行動導向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落實到課前、課中、課后[11]。在“藥品調劑技術課程”教學具體實施中,課前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利用線上平臺進行資源推送,讓學生自主預習,讓學生對新課程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依據 “1+X” 證書制度內容,設計相關的 “1+X” 證書制度教學方式和評價模式,教師獲取學生線上學習信息進行反饋交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設計。課中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創新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法,將課程內容設計成不同的小項目,每個項目根據不同的任務分別對應不同的崗位,結合學生課前學習情況,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設計任務驅動-分模塊訓練,各組根據工作崗位和角色及崗位的工作目標和要求開展工作任務,組織本小組同學進行分析、討論、訓練,最后由老師和各小組代表進行現場考核評分。課后以 “1+X” 證書考核內容為導向,設計課后教學活動,發布作業并且進行相關資源的擴充,幫助學生鞏固課程內容 (見圖2)。
將“1+X”證書制度考核內容、教學大綱中的重難點及課程考核內容相對應,確定合適的考核內容,形成線上題庫,建設完備的考核體系。調整課程構成分數比例,適當增加平時分成績的占比,平時分主要為實訓報告+實操考核的方式開展。
加強師資培訓和教師企業鍛煉。鼓勵教師參加“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評員培訓,了解“1+X”證書制度實施的目的、方式以及相關政策,加強教師對“1+X”藥品購銷中的專業內容的深刻理解,實現在教學過程中的課證融合,提高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12]。另外,學校雖然每年均有組織教師參加企業鍛煉,但是對于教師參加企業鍛煉的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應加強對教師的監管,保證企業鍛煉的效果,真正提升教師的個人實踐能力和教學能力。
學校積極參與“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站點建設,于去年經過專家紙質資料驗收及線上視頻實地評審后,被批準成為教育部第四批“1+X”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站點,培養一崗多能,將“X”融入到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統籌利用各種類型的實訓資源,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結合。
我們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結合藥品購銷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要求、課程標準、職業崗位要求,對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進行相應調整和完善,優化資源,進一步探索校企雙方人才培養的機制與模式,助力構建產-教-研-訓-用教學體系,助力校企雙方共同發展,為社會、行業、企業培養優質人才[13]。
藥學專業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出合格的藥學服務工作者,為患者提供技術服務,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因此,藥學專業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藥學從業人員的素質的提高。“1+X”證書制度作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被寫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以高職院校藥學專業核心課程“藥品調劑技術”為例,依據課程內容與證書考核內容有機融合,形成“課程體系與證書體系”“課程模塊與技能任務”“課程產出與技能標準”之間的有效銜接,建立“多元融合、課證融通”的教學實施路徑,將學歷證書與“X”證書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