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宇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與農業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針對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新機遇與新挑戰,新農科旨在構建高等農業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培養科學基礎厚、視野開闊、知識結構寬、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現代農業領軍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的辦學要求,指明新時期的涉農專業要培養一批思想素質過硬的新農科人才,他們既要掌握與時俱進的農業技術,還要有農業職業素養,愿意投身農業生產一線,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課程思政作為一個全新的、重要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實施過程中要發揮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協同效應,在加強專業教育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各個環節,實現“隱形教育”[1]。文章以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動物微生物與免疫技術”課程為例,明確其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進行課程思政設計,并闡述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為深化涉農專業課程的思政融入提供參考。
畜牧獸醫行業生產直接關系人民生活的“菜籃子”,也關系著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順利實施。行業的健康發展急需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術人才。
“動物微生物與免疫技術”是畜牧獸醫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開設在第二學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接觸專業核心技術較少,對專業的認知程度還不夠深刻,仍然處于職業迷茫期。這一階段通過專業基礎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幫助學生理解專業課的重要性,明晰職業方向,保持學習積極性。
在構建課程思政體系時,不同專業要制定具有專業針對性的思政目標,不管是思政課程,還是專業課程思政,應同向同行,共同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有機整體。該思政教育體系不僅要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堅定理想信念,還要通過設立具有針對性的專業思政目標,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一批致力于投身鄉村振興行列的德技并修的人才。
只依賴思政課程教師或專業課程教師很難達成目標,需要構建“學校—專業—課程”聯動的思想政治教學體系。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學校行政部門積極協調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專業教學學院的課程體系建設,將學科資源和教師隊伍進行整合,做好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銜接,確定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目標,形成全校自上而下重視這兩種類型課程建設的格局,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2]。
基于畜牧獸醫專業培養目標,對接黃岡市的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結合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的辦學定位,實施“一主線四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定“動物微生物與免疫技術”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一懂兩愛”情懷,樹立服務“三農”的使命感;讓學生具備生物安全意識,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介紹行業發展,樹立職業認同,增強學生服務現代畜牧業、推動鄉村振興的責任感[3]。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科學設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動物微生物與免疫技術”從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特點及其與動物的關系出發,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如表1)。將愛國主義、民族自信、科學精神、職業素養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努力培養“一懂兩愛”的“三農”建設新人。
表1 “動物微生物與免疫技術”思政融入設計表部分
本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繁多,思政元素豐富,課程思政通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思政元素融入整個教學過程。
課內,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思政元素,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了解“桿菌之父”科赫的研究歷程,學習其敬業、創新精神。課外,通過校內技能競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不斷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同時認識到自身的安全防護容不得半點馬虎,并鼓勵學生不斷創新,提高工作效率。
對于畜牧獸醫專業的課程思政而言,要著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甘于平凡的農學精神,讓學生知農、愛農,愿意投身鄉村振興工作的建設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社會服務項目,成立技術服務小隊,帶領學生為周邊村鎮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深入企業一線完成日常檢驗工作,增進行業認知,樹立職業認同與職業自信,激勵學生扎根農村,服務“三農”。
為了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得到及時的指導,教師要做好網絡學習資源平臺的建設,緊跟行業最新動態,為今后在畜牧獸醫工作崗位服務培養優良的職業操守和素養。
“動物微生物與免疫技術”課程教學團隊由校內主講教師、校外實踐指導教師以及班級輔導員組成。校內主講教師思想素質高、教學和科研能力強,多次在教學能力比賽中獲獎,主持完成省級以上教科研項目多項;校外實踐指導教師都是黨員和企業技術骨干;班級輔導員具有豐富的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經驗,能夠讓本專業教學實現全員參與。課內課外全過程指導和校內校外全方位監督的“三全”育人活動,保障了課程思政教學開展的可行性。
案例教學法將現實問題引入課堂,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興趣,并激勵其進行自主探尋。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使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得到顯著提高。例如,在講授“科赫法則”時,通過讓學生結合實際分析“科赫法則”的準確性和適用范圍,讓他們意識到,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理論都需要不斷完善,進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教師從企業實際出發,帶領學生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完成相關微生物指標的檢驗。例如,指導學生完成非洲豬瘟檢測,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行為規范,激勵學生扎根農村,服務“三農”。
本課程將“愛國、和諧、敬業”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內容,采用多元教學形式,讓學生自覺學習,關注時事和行業熱點,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高思想認知和綜合素養。在每年的課程評價和學生評教中,課程和團隊教師分數均名列前茅,獲得了學校和師生的認可。
學生思想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在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難以量化,是否產生良好的長期影響難以評估。由于難以量化,很難看出實時效果,需要進一步加強思政考評體系的改革。
在進行思政效果考評時,要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一方面,要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進行考核,將整門課程的課程思政目標、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課程思政元素的運用和課堂實施情況納入考評體系中;另一方面,要注重實效性,把學生的學習感受納入考評體系中,將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思想情感變化作為過程評價,將學生學習整門課程前后的專業認知和職業素養變化作為結果評價,進而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有機融合,建立常態化評價模式[4]。
課程思政是專業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課程思政育人是全面性、系統性的工作。從提出《課程思政》到現在,各高校都在不斷完善課程思政體系,根據專業特色制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各專業教師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畜牧獸醫專業的基礎課程需要進一步挖掘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元素,完善課程思政考評體系,融合課堂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三農”情懷和職業自信,激勵學生積極投身于畜牧獸醫事業,為涉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