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丕剛
【摘要】對于物理這門課程,實驗極為重要,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物理現象,從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并靈活運用.在初中物理的教學當中,教師更應該從初中階段學生的特點出發,多嘗試一些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讓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與主動參與的意識.實驗教學法是物理課程必需的一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提升,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物理掌握一些事物的共性,讓學生真正地喜歡物理、學好物理.
【關鍵詞】實驗教學;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實驗教學法指的是通過實際的操作和實驗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并掌握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加需要注重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巧,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嘗試,這樣才能在實驗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到物理學習的魅力和樂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都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只限于老師教、書本學,學習效率比較低.而物理這門課程涉及很多的自然現象,這些通過實驗來操作都十分便利,而且更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所以通過實驗教學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這門課程,形式也比較活潑有趣,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
1 實驗教學法的應用要注重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需要掌握的都是一些與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密切相關的物理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一般初二不需要實驗考試的時候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教師根據書本的內容制定教案通過課堂口述講解,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被動地接受.雖然能夠快速地掌握物理知識,但是對于其背后的真正原理可能理解度還有所欠缺,也不一定能夠真正地讓學生領略物理這門學科的神奇與魅力.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學生和教師都應該明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無論在課堂內外都能主動地學習.實驗教學法能夠彌補課堂上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不到位的缺陷,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而掌握了這些能力,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輕松和高效.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操作一遍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上手去操作,在觀察和記錄的時候結合課堂當中所學習的物理知識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各種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能夠幫助學生在提升思維能力的同時學會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的廣度,幫助學生形成一套高效的物理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例如 在講解“慣性”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具體實驗的內容,讓學生針對這堂課所包含的知識點深入地進行理解.其中要求就是按照實驗的步驟準備兩個質量相同的小車、一個具有摩擦力的平面、一個沒有摩擦力的平面,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平面上小車的運動情況.整個課堂上,教師需要把正確的實驗開展方法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親自參與到實驗的過程之中,并且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了解以及實驗的步驟,總結出最終實驗的結果.這樣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更多的知識,也能夠提高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效果和興趣,以此保證學生在最佳的狀態下,掌握實驗要點的同時,也能夠學習和吸收物理課堂上的核心內容.
2 實驗教學法的應用要注重培養動手能力
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是全面提升綜合素質,這就要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改變原有的教學和學習的習慣,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應試教育下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都能夠得到鍛煉和提升,但是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平時實驗較少、教師和學生不是很重視,沒有得到很好的實踐和鍛煉.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和實驗相比較而言都不是很復雜,但是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分解和講授,學生雖然能夠理解,但是并沒有深入掌握其原理,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上遇到相似的問題也可能不會舉一反三,無法真正達到物理教學所期望的效果.所以,在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物理知識真正地運用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當中去,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了解各種力的作用、自然現象原理等有趣的物理知識,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物理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促進初中階段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例如 在講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分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對本堂課的實驗進行深入的剖析,按照學生個人的能力,教師把學生劃分為五個人一組的小組,保證每一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夠承擔不同任務的工作,如有些學生安排實驗計劃,有些學生準備實驗的設備,有些學生記錄實驗的數據等.這些都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進行分配,然后教師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給予幫助.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也能夠通過蠟燭燃燒這一現象,真正地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記錄數據和總結數據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進步.
3 實驗教學法的應用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難以把握所有學生對于實驗和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他們的實驗效果,不可能每一個學生的細節都被教師觀察到,所以想要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于知識和實驗的掌握程度,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向教師反饋.實驗課堂不同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它的形式相對自由和活潑,一般來說都是以分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配合和交流來進行各種有趣的實驗,同時需要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觀察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鍛煉的是學生和學生之間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但是實驗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遇到小問題的時候,學生需要及時地向教師進行反饋和提問,教師也可以在實驗指導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通過物理知識來解決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問題,反思自己實驗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和教訓,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能夠讓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方便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安排和教學計劃,也能讓學生在反饋和教師講解的過程中更加深入透徹地理解知識,養成提問和反饋的學習習慣,從而針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進行加深和鞏固.
例如 講解“光的反射”時學生被要求將激光照射到平面鏡上進行觀察,學生發現了有兩束光線,并且發現當一束光線的方向改變時,另一束光線也隨之改變,而且總是成對出現.貫徹以實驗為中心的物理教學理念,結合示范實驗的觀察結果,學生很容易發現反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加.接下來,更深入地了解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以及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索這個問題.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因此,首先以問題的形式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制定實驗方案,以避免在實驗中出現錯誤和混亂.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觀察并及時糾正錯誤,以確保實驗能夠順利進行.在獲得數據之后,請幾組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并最終得出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引導學生總結光的反射規律,并用自己的話歸納光的反射規律:“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的概念.
4 利用實驗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這門課程的魅力在于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有的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當中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現象,一些被我們平時忽略的常見的細節也都蘊含著物理知識,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物理這門課程相比其他課程來說趣味性也更強,物理實驗也能夠給學生增添更多的樂趣.教師可以從這個方面入手,選擇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學生們習以為常的物理現象結合其背后的知識來為學生進行講解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領悟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物理知識,如,摩擦力、浮力、光、引力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感受這些元素的存在,并且通過自己學習到的物理知識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元素和現象,不斷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達到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更好的物理學習效果.
例如 當討論“水的沸騰”現象時,可以通過進行“紙杯燒水”實驗來引發學生的探究思考.在這個實驗中,學生會觀察到即使水燒開,紙杯也沒有被燒破的現象.這可以激發學生對這個現象的原因進行思考.在進行氣體流速和壓強的教學時,有一個實驗可以進行.我們可以使用一個倒置的漏斗,并在漏斗中放置一顆乒乓球,然后用手托住它.接下來,教師可以向漏斗口用力吹氣.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如果我把手移開,乒乓球會掉下來嗎?”大多數學生可能會認為乒乓球會掉下來,因為重力會使它往下掉.然而,實際結果是乒乓球并沒有掉下來,反而懸掛在漏斗中.這個結果會引發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好奇,讓他們對物理實驗產生興趣.通過這些實驗操作,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物理現象背后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和推理能力.這樣的實驗能夠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并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相關概念.這時,很多學生都想知道其中的緣由,產生了對物理實驗的興趣.
5 利用實驗教學法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領悟
物理學需要一定的抽象理解能力和領悟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和思考能力,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領悟力、思考能力、邏輯能力與抽象理解力都有一定的欠缺,這些能力都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實驗課程來進行引導和邏輯,幫助學生在學習和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實際生活中遇見的現象、實驗課中得出的結論和物理知識進行結合,從而全方位地掌握物理知識,而不是僅僅從書本上獲得知識并死記硬背.對于應試教育來說,死記硬背也許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好的成績,但是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下,學生的各項素質都需要有一定的提升,因為這些能力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和掌握知識,對于他們未來面對更加復雜的學習內容甚至工作上的難題都是大有裨益的,這也就是物理課堂中開展實驗教學的另一個意義所在.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伴隨學生一生的一項持續性活動,因此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更重要,理解和領悟也比死記硬背更加高效.
例如 在學習“線路的連接”時,很多物理知識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連接線路.在操作的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操作,但是所有的實驗過程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又或者探索“窗花”形成的原因,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定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6 結語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廣泛進行實驗教學課程的普及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能夠促進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仁仲.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01):63.
[2]劉帶福.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考試,2017(22):169.
[3]吳江明.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32):49.
[4]邵斌,毛暉.立足課堂教學 優化教學手段——對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光的反射》教學的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0):96.
[5]楊冬梅,楊燁.實驗教學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0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