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祥
【摘 要】教育數字化進程中,教師的數字素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本文以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為切入點,剖析了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從觀念先行、系統培育、環境升級、體系保障四個方面明晰了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 中小學教師 數字素養提升
2022年11月,教育部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明確教師數字素養為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1]。該標準包括5個一級維度、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其中,一級維度包括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5個方面。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對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為何: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必要性
在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滿足教育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全方位快速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勢在必行。可以說,教師的數字素養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軟實力,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力量[2]。
1. 教學理念的轉變
大數據、智能語音助手等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為中小學教師的教案設計、作業批改、閱卷測評、輔導答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路徑選擇,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走近學生群體、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建立良好的師生相處模式,更好地做到“以生為本”,為學生設計更加科學豐富的學習活動[3]。比如,“翻轉課堂”將課堂的學習權、主導權交給學生,教師在課堂的身份是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則成為知識的探究者和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從而實現“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2. 教學模式的突破
在技術的推動下,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靈活、自主,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與協作也變得更加緊密、精準。快捷及時的信息反饋,不僅便于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給予學生精細化的指導,而且有利于學生獲取更加優質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的學習策略,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育數字化的發展開拓了中小學教師的視野,使教師更多地注重知識的整合、拓展與深化,培養學生信息加工、邏輯推理和創新性思維的能力。
3. 教學手段的變革
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育的時空范圍,促進了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可以將課本上無聲的語言文字轉變為生動直觀的形象,結合音頻、視頻,采取動靜結合的方式,創設虛擬現實情境,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主動建構知識。
二、何為: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可行路徑
加快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我國推進教育改革、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在此背景下,中小學教師的數字素養是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力量。提升中小學教師的數字素養需要做到觀念先行、系統培育、環境升級、體系保障。
1. 觀念先行:增強中小學教師對數字素養提升的價值認知與主體意識
第一,增強中小學教師對數字素養提升的價值認知。中小學教師要強化自身的數字化認知,應該意識到,數字技術不再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更是一種思維理念,推動著教學模式在教學方式革新下的重塑[4],因此,中小學教師要主動建立自主學習觀念,更好地面對教育數字化帶來的新挑戰,才能迅速適應新角色。
第二,增強中小學教師對數字素養提升的主體意識。中小學教師運用數字化工具的意愿和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對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同樣重要。數字時代的教師不再只是技術的觀望者和忠實執行者,而應在滿足學生實際需要和促進發展的基礎上,成為技術的創造者和領導者,自覺提升數字素養,并將其創造性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在教學實踐中,中小學教師要能夠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自由選擇,根據實際需求建構差異化的數字化學習空間,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
2. 系統培育:深化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訓供給側改革
第一,實施“靶向式”精準培訓。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強化教師文化認同、數字化教學能力等為核心的專業培訓,按照不同教師的教齡、學科、數字素養水平等,構建不同類型的培訓內容體系,從而讓教師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要采用混合式和菜單式培訓方式,將理論講解、實踐操作、調研座談等方式相結合,充分調動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激發教師的自主成長,使教師能夠學以致用,提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在培訓資源的精準供給方面,則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對每位教師的學習情況進行完整記錄并作出行為分析及精準評價。大數據分析的課程供給,既能挖掘每位教師的個性化特點,又能識別定位某個特定教師群體的共性,從而有利于解決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中的痛點與難點。
第二,營造“學習型”成長生態。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需要新環境的營造,以完成對于知識積極的自主建構。學校要建立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數字化學習共同體,常態化開展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作活動,還要開展跨區域的交流共享,營造中小學教師數字化研修的良好氛圍,促進“學習型”成長生態的生成。
3. 環境升級:構建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環境氛圍
第一,優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教學空間的建設在于以數字化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系統為依托,提供一個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教育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師生的成長方式、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教師能夠習得數字化教學設施的使用方式,并以此開展教學模式創新,學生能夠利用各類資源進行有效學習并獲得泛在學習的能力,從而繼續促進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第二,注重數字化文化氛圍營造。教育場域中的人應該成為數字化文化環境建設所關注的重點。一方面,要將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育落實到“具體的人”,將重點放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育人能力的提升上,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例如,聚焦“學習者畫像”,教師如何提供個性化、針對性更強的育人舉措,促進學生揚優補短,持續成長。另一方面,要克服“重技術功能,輕教育功能”“重硬件升級,輕教育創新”“重數據分析,輕場景運用”等弊端,關注教育場域中的人,開展有情有義、有溫度的活動,實施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教育。
4. 體系保障:健全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外在保障
第一,建立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常態化機制。宏觀層面,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離不開政府的頂層設計,例如,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印發的《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點》指出,要推進教師隊伍數字化建設,實施教師發展數字化行動[5]。微觀層面,學校要因校制宜,制訂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實施方案,結合本校教師現有的知識基礎以及技術水平,針對本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規劃設定合理的目標;積極推進數字校園的建設,配置完善的數字化教學設備,開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建立教師數字素養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數字素養水平進行評估,使教師保持自主學習動力,不斷提升自身數字素養。
第二,建立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建立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終身學習體系。行政部門主導、教研部門推進、學校參與,加速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教學資源建設,開發“線下+線上+實踐”培訓模式,搭建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終身學習平臺,滿足中小學教師的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二是建立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長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全方位整合提升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的通知[EB/OL].(2022-11-30)[2023-11-20].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2] 吳砥,陳敏. 教師數字素養: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教師發展重點[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5):4-7.
[3] 伍海云,范涌峰.變與不變:人工智能時代教師專業能力重構[J].教育評論,2020(2):108-114.
[4] 易燁,薛鋒.“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研究——基于浙江省335名專任教師的實證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5):55-61.
[5]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印發《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點》的通知[EB/OL].(2023-02-18)[2023-11-20]. http://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2304/t20230427_1057568.html?eqid=f65dbe490009406700000006645252db&wd=&eqid=ea91eaf700049bb500000006648680ea.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西市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