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醫學中,麻醉技術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但很多家長對全身麻醉仍不太了解,甚至有些恐懼,害怕全身麻醉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為此,本文將詳細介紹兒童全身麻醉的相關知識。
全身麻醉簡稱“全麻”,是指麻醉藥物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體內,暫時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患者失去意識、痛覺、反射等生理反應的一種麻醉方法。全身麻醉適用于大型手術、手術時間較長或無法配合手術的患者。
通常情況下,全身麻醉對孩子的智力發育不會產生影響。目前所使用的全身麻醉方法基本上都經過了長期的深入研究與廣泛的臨床實踐驗證,作用機制較為明確。在合理使用的情況下,這些麻醉藥物通常會在特定時間內被人體代謝并排出體外,不會長時間殘留在體內。隨著藥物的代謝,神經系統的功能會逐步恢復正常狀態,一般不會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全身麻醉一般不會對兒童的智力造成影響。
此外,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使用麻醉深度檢測儀將麻醉深度維持在一定水平,不會造成腦損傷。麻醉停止后,由于兒童的新陳代謝速度明顯快于成年人,麻醉藥物在體內作用的時間相對較短,對他們的腦部影響較小。
因此,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全麻對孩子的影響,應為他們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促進孩子快速康復。
1.心理護理
兒童會因為對手術和麻醉的陌生感或家長的情緒狀態而產生負面情緒。一些家長因為缺乏對手術或麻醉藥物的正確認識,導致過度擔憂,而這種情緒會感染患兒,使其出現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甚至出現不配合、拒絕術前準備的情況。
首先,家長應積極了解手術和麻醉的相關知識,包括麻醉藥物的種類、麻醉方式、麻醉藥物對孩子的影響等。其次,家長要配合醫護人員向孩子解釋手術目的和過程,并安慰、鼓勵孩子,消除他們的陌生感和不良情緒。如果孩子出現不配合行為,家長應耐心解釋并引導,緩解他們的緊張感和恐懼感,提高治療配合度。
2.身體準備

手術前,家長務必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確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時間,每晚保證8~10小時的睡眠時間。術前合理飲食至關重要,家長應確保孩子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全谷物和瘦肉,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品。術前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但要避免劇烈運動或可能受傷的活動。此外,手術前家長應為孩子做好個人衛生,清潔皮膚,以預防和降低手術部位發生感染。但要注意,洗澡時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孩子因感冒耽誤手術進程。如果孩子在手術前出現感冒、發熱、咳嗽等癥狀,應及時告知醫生,可能需要推遲手術時間。同時,術前避免給孩子服用藥物,特別是可能影響麻醉效果或增加手術風險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如需要服用藥物,應與醫生進行溝通。
3術前溝通
手術前夕,家長應向醫生了解麻醉的相關信息,包括麻醉形式、時間、過程、術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術后并發癥、蘇醒時間以及注意事項等。通過了解這些信息,家長可以對整個手術過程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自身對于兒童手術的焦慮與擔憂,還能更好地安慰孩子,告訴孩子如何來面對這個手術,讓他們可以更安心,手術也能更順利地進行。
4.禁食、禁飲
為了避免術中發生反流和誤吸,家長要嚴格按照醫囑要求,幫助孩子做好禁食、禁飲工作,一般建議兒童在手術前6小時禁食固體食物,3小時禁水。確保孩子身體狀態符合麻醉要求,同時避免發生意外情況。
1.復蘇過程
手術結束后,患兒需進入麻醉復蘇室進行觀察。復蘇室內需配備專業的醫護人員和監測設備,以確保患兒的安全。在復蘇室內,麻醉醫生和護理人員會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態,確保呼吸和循環功能穩定,并促進意識狀態的恢復。待兒童意識完全清醒后,醫護人員會進其送回病房。
2.注意呼吸
手術結束后,要密切觀察孩子的呼吸情況,確保呼吸通暢,尤其是意識不清時,需去枕平臥,將孩子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因藥物刺激出現嘔吐導致誤吸,從而引發吸入性肺炎。
3.生命體征監測
麻醉可能會使孩子在手術后出現生命體征不平穩的情況,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生命體征,包括呼吸、心率、體溫等,如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告知醫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氯胺酮麻醉結束后可能會出現一過性呼吸抑制等并發癥,此時應重點關注孩子的血氧飽和度,如血氧飽和度低于95%,要及時告知醫生。
4.疼痛護理
隨著麻醉效果逐漸減弱,孩子會感受到疼痛,可能出現哭鬧、拒絕接受其他治療的情況,甚至會因為疼痛難忍而無法入眠,嚴重影響身體恢復。因此,當孩子出現吵鬧不止或者拒絕治療的行為時,家長應耐心詢問原因,如傷口疼痛、臥位不適、膀胱過度充盈等,積極安撫他們的情緒,并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醫生會根據孩子的疼痛原因和程度給予止痛措施,如適量使用鎮痛藥物,以幫助他們減輕不適。
在專業醫療團隊的支持下,全身麻醉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和大腦發育。家長應積極了解兒童麻醉的相關知識,并幫助孩子做好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使孩子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