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煒煒 黃宏博 徐英慧 張翠平



基金項目: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青年骨干個人項目“數據挖掘技術研究”(9111524401);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22年度教學改革項目“‘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面向國際化的信息通識課全英教學的改革與實踐”(2022JGYB19);2021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雙帶頭人”支部書記工作室項目(無編號)
第一作者簡介:方煒煒(1979-),女,漢族,湖北黃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計算機基礎教育。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6.010
摘? 要:計算機導論課程全英教學的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領域的國際前沿專業知識,為計算機領域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并能參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專業人才。該文分析當前高校全英文課程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基于對計算機導論課程全英教學實踐經驗與反思,探討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全英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待構建可推廣應用于眾多高校的全英信息類通識課的創新教學模式體系。
關鍵詞:教學改革;全英教學;教學模式;計算機導論;“雙一流”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06-0044-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will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international cutting-edg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e computer field, 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able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the computer fie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taught by Englis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of the English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the English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look forward to building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system of English information general courses that can be popularized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近年來,高等學校的國際化教育、高校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培養,已經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關注的焦點[1]。中國的高等教育正面臨著一個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對高校培養一流國際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雙一流”規劃的頒布對中國高校的學校實力、學科水平以及一流國際化人才培養提出明確要求。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了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性。全英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作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采用,這對中國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3]。
計算機導論課程作為計算機領域入門的必修專業基礎課,通過講解計算機領域重大技術發展,內容涉及軟硬件、編程語言、數據庫、網絡、人工智能、數據安全和多媒體技術等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前沿性和可研性。該課程全英教學的建設,既能有效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領域相關的國際前沿專業知識,又能為計算機領域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如何能夠有效地既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培養學生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合作能力,又幫助學生掌握前沿的專業信息技術知識、拓寬國際視野,是該課程全英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全英課程建設的教學現狀
目前,高校中全英教學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一)? 學生語言畏懼問題
中國學生面對外語授課學習專業知識,往往會在心理上畏懼、抵觸。因為全英教學會從教材資料、課堂講授、布置作業等環節全方位營造全英文環境,因而對于學生的英語水平還是有較高的要求,從而會導致課堂教學互動性較之于中文授課有所下降,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吸收掌握程度變難。學生可能會因為聽不懂而跟不上課堂節奏,因而放棄全英文環境學習[4]。
(二)? 授課教材選用問題
英文原版教材通常具有權威性和前沿性,但其所蘊含意識形態和所面向的學生知識體系背景不一定適用于國內學生,并且缺乏對國內計算機領域的技術發展的相關介紹。由于國內外教學目標和課程體系設置的不同,簡單的拿來主義并不能有效提高全英教學質量,甚至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性和積極性,影響學生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轉化和運用[5]。
(三)? 教師英文水平問題
高水平師資是全英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全英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又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能在中英兩種語言及思維間自如靈活切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是英文教學素材的復讀機,而是能在全英授課背景下開展互動式教學并授業解惑。
(四)? 教學效果評估問題
目前,還沒有高校發布過針對全英教學效果的權威研究或評估報告,這反映高校普遍缺乏完善的全英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建立全英教學效果及反饋機制是開展全英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 計算機導論課程全英教學建設的規劃
(一)? 教學理念與目標
課程團隊在本項目中,學習世界先進的教學理念及優秀的教學方法,通過理論研究、教學改革、實踐探索和反饋閉環,推進該課程全英教學的創新改革與實踐成效,建立創新的全英教學改革方法,促進高校的全英教學水平發展。課程的全英教學目標包括如下。
1)知識目標:以英語為課堂語言來教授學生專業的學科知識,英語是傳授知識的工具,知識目標是全英教學要達到的首要目標。
2)語言目標:培養學生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使用外語捕獲信息類前沿技術的能力、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合作能力。
3)文化目標: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培養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感知、理解與尊重。
4)情感目標:學生的動機、意志、態度和興趣都會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因此,全英教學同樣也提倡情感目標。
5)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國際競爭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現代社會發展中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要實現上述全英教學目標,首先需要研究與之相符的教學理念,它是全英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奠基之石。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及教學成效的評價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畢業預期目標為導向設計適宜教學環節來保證學生達到要求。課程的教學理念如下。
1)以學生為本。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及教學成效的評價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開發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重視學生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提升學生的自尊、自信、自愛及自立意識,熏陶學生的精神文化品位,并且在教學方法上致力于采取德、智、美等多育的教育方略。
2)學生產出為導向。本課程以學生畢業預期目標為導向設計適宜的教育活動保證學生達到要求,要求學生能通過可鍛煉其思考、質疑、研究、決定和呈現能力的任務。
3)立德樹人。任何一門專業課程的教學都需要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本課程雖然是全英文授課,但是課程團隊致力于落實立德樹人成效,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
4)開放性教學。課程團隊在教育觀念上吸取世界優秀理論方法(OBE+PBL+KM+SPOC+翻轉課堂)、教育方式上開展國際化全英文教學、教育過程采取信息網絡化教育延伸、教學資源吸收中美各在線教育資源、教學內容拓展包容性新穎性題材、教學評價采用多元化彈性評價機制。
5)嚴格落實“兩性一度”。課程建設的努力目標是一流課程,并突出“國際化”特色,在如下三點建設賽道上,鎖定目標方向、嚴格扎實推進。
提升高階性:課程目標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結合,課程內容廣度、深度拓展。
突出創新性:教學內容具備前沿性、知識性,教學方法具備先進性、互動性。
增加挑戰度:課程設計研究性、創新性和綜合性,提升學習挑戰,開展嚴格考核評價。
團隊希望通過不斷研究打磨,學習世界先進的教學理念及優秀的教學方法,努力打造成為線上線下混合的一流課程,實現四個“國際化”特色。
視野國際化:追蹤國際教學改革新趨勢,理念、方法緊跟國際前沿。
內容國際化:講義持續更新,新技術講解素材均來源原版英文文獻。
形式國際化:精心打磨全英文PPT、錄制全英文講解及動畫演示視頻。
包容國際化:包容全球不同視角和觀點,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理解。
(二)? 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致力于提高課程的高階性,拓寬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注重教學的知識性(關注計算機領域前沿知識的學習)、業務能力性(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領域應用技術的實踐操作)、溝通能力性(培養學生用英語答辯及撰寫專業學術論文)、素質性(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意識)。
課程的教學素材內容及版式設計(圖1)上致力于創新性,遵循如下原則。
原版性:所有素材均選自該國外原版一手文獻或摘自國外權威學術網站。
拓展性:每張PPT均標注素材的文獻出處,以便學生課后拓展自主學習。
時代性:核心知識點均提供著名計算機領域專家(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李開復等)原版英文采訪或講解視頻。
前沿性:前沿技術應用(如大數據、AI等)均提供國外原版英文視頻。
三? 計算機導論課程全英教學方法改革
本課程以建設一流課程為靶向,提升課程建設的思想站位、提高教學團隊的教育理念、精細化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打造課程“國際化”的定位特色、優化全英授課的教學效果,需要有前瞻性、創新性、可行性的有效教學方法。課程教學方法是汲取優秀理論方法OBE+PBL+KM+SPOC+翻轉課堂,對標一流課程建設目標,在學生主動性、方法先進性、活動互動性和信息技術性四個方面創新優化。
學生主體性:“教”始終圍繞“學”開展,最大限度開啟學生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之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方法先進性:持續追蹤世界先進教學方法,現階段采用OBE+PBL+即學即用(創新點)+KM+SPOC+翻轉課堂開展混合式教學,大膽創新教育模式、突破習慣性認知模式。
活動互動性:通過研討小組、研究學習、作品展示等新穎活躍的主體性教育模式,點燃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性:拓寬國際視野,既學習國內專家教學資源,也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前沿發展熱點,提供外文自學素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圖2)。
課程全英文教學將從知識傳遞、培養興趣、引發科學思考和培養創新思維三個層次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在教學活動組織(圖3)過程中,堅持OBE理念,始終圍繞“學”開展,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設計的教學活動及采取的教學方法見表1。
四? 結束語
教育部“雙一流”發展戰略方案的出臺,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英教學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對高校而言,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實施全英教學改革,一方面體現了中國高校積極融入高等教育潮流,是邁向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全英教學改革,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國際交流能力,和高等教育領域的前沿接軌,提升高校自身的學科水平,從而逐步提高中國高等教育整體實力以及在世界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開展計算機領域專業基礎課程計算機導論的全英教學是符合當前社會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課程組團隊基于OBE教學理念,采用OBE+PBL+KM+SPOC+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在學生主動性、方法先進性、活動互動性和信息技術性四個方面探討教學方法的創新優化,在知識傳遞、培養興趣、引發科學思考和培養創新思維三個層次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過程中的視野、內容、形式和包容四個國際化特色。
參考文獻:
[1] 劉立新.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J].中國教育報,2016(6):1-2.
[2] 李揚.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全英文課程建設的目標模式及路徑[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145.
[3] 肖曼玉,孔杰,聶玉峰.數學基礎類課程的全英文教學的一些體會[J].高等數學研究,2020(23):29-34.
[4] 梅應丹,張雨荷.經濟學全英文教學改革再思考[J].教育教學論論壇,2020(20):179-181.
[5] 陳嘉欣,齊明,梁亦誠,等.全英文教學的學生反饋與思考[J].大學教育,2018(4):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