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是慈善組織的生命力,山東省東營市慈善總會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以信息主動公開為出發點,開發建設了“愛心匯”陽光監督平臺,以數字化手段打造全流程、全周期、全鏈條、全方位慈善服務,進一步整合了慈善資源,極大提高了慈善效率,積累了慈善公信力,營造了“人人慈善”的濃厚氛圍。
一、數字化全流程追溯,讓慈善捐贈在陽光下運行
張女士收到一條短信,她在市慈善總會“愛心匯”平臺捐贈的20元錢被“朝陽助學”項目使用了,第一次這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捐贈資金使用方向,她感到非常滿意,登錄平臺對項目進行了滿意評價,又隨手捐贈了10元。這就是“愛心匯”陽光監督平臺的“隨手捐、掌上捐、實時捐”和捐贈可追溯功能。一是捐贈信息“1秒”公示。該平臺對捐贈資金收入公示數據隨市慈善總會賬戶資金收入變動而變動,實現“1秒”公示,對接市慈善總會微信公眾號和門戶網站,數據可在不同平臺同步公示,社會公眾可實時了解捐贈款物情況和款物使用進度。二是款物流向全程可溯。該平臺對每一筆捐贈款物都有專屬標記,捐贈人可像網絡購物一樣查看款物的“物流”信息。捐贈被使用后還可以查看資金具體使用到哪個項目,哪個救助對象。三是捐贈人可參與。捐贈人在捐贈完成或者捐贈被使用后都可以進行留言評價,市慈善總會通過后臺及時查看評價和建議信息,對項目開展和工作方式及時進行改進?!皭坌膮R”陽光監督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創新了慈善事業監督管理模式,規范了資金運行,加強了權力監督制約,為提升慈善事業社會公信力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二、數字化全周期管理,讓慈善組織管理更加規范
利用“愛心匯”平臺全周期管理功能,慈善組織實現慈善項目管理現代化。一是項目管理。利用“愛心匯”對項目進行全流程管理,從項目上線、項目籌款、項目執行、發布項目進度到項目結項,所有項目可視化管理,一個人可同時維護十幾個項目;同時實現了物資從物資入庫、出庫和使用公示的全流程管理,提高了物資使用效率。二是智能匹配。根據捐贈人意向和慈善項目幫扶方向,平臺可智能匹配資金分配方案,自動公示資金支出情況,減少人工處理工作量、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三是數據統計。平臺自動生成資金接收和資金使用的統計信息,如金額、筆數、各月份接收捐贈和使用情況等。也可按用戶需求進行智能統計,如按照項目名稱、時間范圍、捐贈人(受贈人)、捐贈意向(使用活動)等進行統計,支持相關報表導出。此外,平臺還可實現自動生成電子捐贈證書等功能。項目管理的數字化讓慈善組織從原先的手工臺賬到信息化管理,讓項目運行管理更加精準,工作流程更加高效規范,更利于公眾監督。
三、數字化全鏈條服務,助力慈善基金(項目)孵化
通過數字化支持,為捐贈人、受贈人提供資源對接的全鏈條服務,讓“愛心匯”平臺成為慈善基金(項目)的孵化器。一是鏈接分享,提升“知曉度”?!皭坌膮R”平臺借助微信的分享鏈接功能,能夠迅速在微信群、朋友圈傳播,提高項目知曉度。以“她基金”為例,通過“愛心匯”項目鏈接分享,迅速在女職工之間傳播,從2021年開始的募捐20多萬元到2023年已經達到70余萬元,2024年僅一個月時間線上就有5259人參與,線上線下捐贈突破80萬元,項目影響力逐年增長。二是公開透明,擴大“粉絲群”?!皭坌膮R”款物全流程追溯功能,讓部分捐贈人成為基金(項目)的忠實“粉絲”,將一時的善心變成了長久的善舉。“愛心匯”平臺上線以來,累計117462人次使用,捐款2次以上人數達到28997人。三是數據支持,拓能“主陣地”。市慈善總會近幾年通過“愛心匯”平臺共上線52個(基金)項目,累計募捐善款595.97萬元,培養了“護航未來”“朝陽助學”“幸福晚年滿口香”等10余個品牌項目,發展了“黨員關愛基金”“她基金”“消防救助基金”等專項基金和小額基金,提升了慈善總會的影響力。
四、數字化全方位應用,讓“人人慈善”成為可能
數字慈善打破了傳統的地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人人可公益、指尖公益成為現實。隨著東營市社區慈善基金的推廣,社區慈善乘著慈善數字化的東風,創新消費慈善、游戲慈善等諸多互動玩法,打開了大眾參與慈善的新方式,也將大眾參與慈善推向新高潮。在社區,老人們可以在“V笑大碗茶”“義剪坊”等“慈善空間”通過掃碼捐贈享受志愿者服務,孩子們可以通過“1元公益課堂”、慈善互動游戲等生動有趣的方式了解慈善,居民可以在慈善超市、公益市集購買殘疾人義賣的工藝品。相比傳統的公益捐贈方式,數字慈善搭載了更多相關的公益場景,其趣味性、娛樂性讓更多人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目前,東營市已打造“慈善空間”19處,設立社區慈善微基金92只,動員愛心企業商家200余家、超5萬人次捐款,累計吸納社會資金550余萬元。通過一個慈善捐款二維碼,讓“愛心匯”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場景,點燃了“人人可慈善、處處可慈善”的濃厚氛圍,創新了數字慈善帶來的“陽光”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