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民政部官網公布了由民政部會同國家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監管總局起草的《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全文,并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4年7月19日。
2023年12月29日修改的慈善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個人因疾病等原因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向社會發布求助信息的,求助人和信息發布人應當對信息真實性負責,不得通過虛構、隱瞞事實等方式騙取救助。從事個人求助網絡服務的平臺應當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對通過其發布的求助信息真實性進行查驗,并及時、全面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網信、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另行制定”。
為貫徹落實修改后的慈善法有關規定,加強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保護求助人、信息發布人、捐助人的合法權益,民政部會同國家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監管總局開展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充分研究論證、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據了解,管理辦法共32條,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一、明確了辦法的適用范圍(第二條),辦法所指的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是指專門為因疾病等原因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個人,提供真實性查驗后的求助信息發布和捐助資金歸集、管理、撥付等服務的網絡平臺;規定了申請指定為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的條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了國務院民政部門的指定程序和時限(第六條)。
二、明確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應當遵守的原則和要求(第七條至第九條),規定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的服務規范(第十條至第十九條),強調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行為(第二十條),明確了投訴、舉報和糾紛解決途徑(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
三、細化了對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的監管措施(第二十三條至第二十六條),規定了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及其運營主體、工作人員的法律責任(第二十七條至第二十九條),明確了對被取消指定的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的要求(第三十條),規定了未經指定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擅自從事個人求助網絡服務的法律責任(第三十一條)。
(來源:《公益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