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文獻研究與邏輯分析等方法,以明確運動損傷的界定、特征與產生原因,以運動解剖學為研究視角,深度探討運動損傷的預防性措施。研究表明:運動損傷存在普遍性、多樣性、復雜性、可預見性、潛在嚴重性等特征,其產生原因主要涉及生理、技術與環境等因素。對此提出強化肌肉力量、柔韌性與關節穩定性、完善運動裝備與生物力學優化、深化運動環境與個體適應調整等具體運動損傷預防性策略。
關鍵詞:運動解剖;運動損傷;預防;肌肉力量
Study on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Anatomy
TIAN" Yu
(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03003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ports inj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s anatom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sports inju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orts injuri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diversity, complexity, predictability and potential severity, and the causes mainly involve physiological,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this end, specific preventive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muscle strength, flexibility and joint stability, perfecting sports equipment and biomechanical optimization, deepening sports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adaptation are proposed.
Key words: Motor anatomy;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Muscle strength
運動損傷是體育活動中常見的健康問題,其不僅影響運動者的訓練效果和競技表現,也對運動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隨著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重要性的日益增長,如何有效預防運動損傷已成為體育科學、運動醫學和運動解剖學領域的重要關注對象。事實上,有關運動損傷預防的研究逐漸增多,涉及運動損傷的定義、分類、原因以及預防策略等多個方面[[1]][[2]]。如李雪梅等[[3]]通過對男性規律運動人群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發生相關風險因素進行評價,發現力量素質對男性規律運動人群的運動損傷風險影響最大,其次為運動習慣。但現階段,以結合運動解剖學對于運動損傷的相關研究還尚顯不足,因此,本文旨在從運動解剖學的視角出發,深入探討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和機制,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策略,從而為運動損傷的預防提供更為科學、系統和有效的指導。
1運動損傷的界定
運動損傷作為體育運動過程中的一部分,對運動者的身心健康及運動表現具有深遠影響。其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涉及身體的多個部位,包括但不限于骨骼、肌肉、韌帶、關節等[[4]]。根據損傷的性質和程度,運動損傷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兩大類[[5]]。急性損傷通常是由于突然的外力作用或過度的運動導致的,癥狀明顯,恢復時間相對較短。慢性損傷則是由于長時間的不良運動習慣或過度訓練導致。從運動解剖學視角來看,如肌肉拉傷通常是由于肌肉纖維的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以及周圍結締組織的損傷引起的。而韌帶扭傷則是由于韌帶纖維的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以及周圍結締組織的損傷引起的。
2運動損傷的特征
首先,運動損傷具有普遍性[[6]],幾乎所有參與體育運動的人群都面臨運動損傷的風險。其次,運動損傷的類型和部位呈現多樣性特征。從類型上看,運動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骨骼損傷、關節損傷以及內臟損傷等。從部位上看,運動損傷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某些部位由于解剖結構特點和運動負荷的集中,更容易發生損傷。其三,運動損傷的發生往往涉及多個因素,包括技術動作錯誤、運動負荷過大、準備活動不充分、場地器材不合適以及身體局部負擔過重等,因此,運動損傷具有復雜性特征。再次,盡管運動損傷難以完全避免,但通過科學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其發生率。最后,運動損傷不僅影響運動員的競技表現,也對其身心健康產生長期影響。嚴重的運動損傷可能導致殘疾,給運動員帶來終身痛苦。此外,從運動解剖學的視角來看,運動損傷的特征還體現在其與人體解剖結構的密切關聯上。不同部位的運動損傷往往與該部位的解剖結構特點和運動負荷的集中有關。
3運動損傷產生原因
3.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指與個體生理狀態、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相關的因素,其直接影響運動損傷的風險。主要涉及年齡、性別、身體條件和心理狀態等多個方面,具體而言:首先,不同年齡段的人,其骨骼、肌肉、韌帶等組織的生長發育狀況和生理功能存在差異,因此運動損傷的風險也不同。如青少年期是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骨骼尚未成熟,骨密度較低,骨骼彈性和韌性相對較差,容易發生骨骼損傷和關節扭傷。其次,不同性別的個體,其骨骼結構、肌肉力量、韌帶彈性等生理特征存在差異,因此對運動損傷的易感性也不同。如,男性肌肉力量普遍強于女性,使得男性在進行高強度或高技巧性的運動時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控制能力,女性由于肌肉力量較弱,關節穩定性不足,更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最后,身體條件與生理相關因素的影響,個體的身體條件,例如,肌肉力量不足或柔韌性差的人在進行高強度或高靈活性的運動時,更容易發生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
3.2技術因素
技術因素是指與運動技能、動作規范性和合理性相關的因素,直接影響運動損傷的風險,其包括運動技能的熟練程度、動作的正確性、技術動作的規范性等。具體而言:首先,運動技能越熟練,個體在運動過程中就越能準確、流暢地完成動作,減少因技術動作不規范或錯誤導致的損傷。如初學者或技能掌握不熟練的運動員,由于缺乏對技術動作的深入理解和實踐經驗,從而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其次,正確的動作能夠確保身體各部位在運動過程中協調配合,減少不必要的負擔和損傷;而錯誤的動作則可能導致身體某部位承受過大的壓力或負荷,從而增加損傷的風險。如,在舉重運動中,如果運動員選擇的重量過重或動作幅度過大,就可能增加腰部和膝關節的損傷風險。最后,技術動作往往包含許多細節和要點,對于確保動作的正確性和合理性至關重要。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忽視細節和要點,會導致動作變形或錯誤,從而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
3.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影響運動員運動表現和損傷風險的外部條件,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以及誘發因素等多個方面。具體而言:自然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運動員的身體狀態和運動表現。如高溫環境下,運動員容易出現脫水、中暑等問題,影響身體的散熱和調節功能;低溫環境下,運動員肌肉僵硬、關節靈活性降低,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其次,運動場地的平整度、硬度、摩擦系數等特性對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和損傷風險具有重要影響。不平坦或硬度過大的運動場地可能導致運動員關節和肌肉承受過大的沖擊和負荷,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最后,誘發因素是指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加劇運動損傷風險的外部刺激,常單獨或共同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如在長時間或高強度的運動過程中,運動員容易出現疲勞積累。此時,如果運動環境不佳(如氣溫過高、濕度過大、運動場地不平坦等),可能加劇運動員的身體負擔,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
4運動解剖學視角下運動損傷預防策略
4.1強化肌肉力量、柔韌性與關節穩定性
首先,強壯的肌肉是關節天然的保護傘,能夠有效抵御外力沖擊,減少因不當動作而導致的關節損傷。因此,力量訓練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關鍵一環。通過采用重量訓練、等張訓練等方法,逐步增加訓練強度和重量,以適應身體的適應能力,確保肌肉力量的穩步提升。同時,良好的柔韌性能夠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使運動員在執行復雜動作時更加流暢和協調,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其次,關節面作為構成關節的結構基石,其表面覆以一層光滑致密的關節軟骨,為關節面提供全方位的保護。通過科學訓練來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及關節囊的力量與彈性,能夠有效提升關節的抗沖擊能力。此外,平衡球訓練、單腿站立等練習能夠模擬真實運動環境,進一步提升關節在復雜多變條件下的穩定性,實現關節功能的全面優化。最后,通過拉伸、瑜伽等多樣化的訓練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預防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還能顯著降低因關節活動度不足而導致的運動損傷風險。更為重要的是,良好的柔韌性是提升關節動態平衡能力的關鍵因素,有助于關節在復雜運動中保持穩健與靈活。
4.2運動裝備與生物力學優化
首先,裝備的生物力學優化至關重要,其要求裝備必須緊密貼合并順應運動員的身體輪廓,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運動過程中的不必要摩擦與滑動,從而降低皮膚損傷和肌肉拉傷的風險。即通過精準的貼合,裝備能夠為關節和肌肉群等關鍵運動部位提供充分的支撐與穩定性,確保運動員在高強度運動中能夠保持最佳狀態。其次,合理的裝備設計與使用策略也是生物力學優化的重要一環。通過科學調整裝備的結構與功能,可以有效優化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的力量分布。意味著裝備能夠分散并減輕對特定關節的過度壓力,避免因力量集中而導致的運動損傷風險。再者,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定制化裝備正逐漸成為運動裝備市場的主流趨勢,借助先進的三維掃描技術,能夠精確獲取運動員的身體數據,進而為其量身定制出完全符合個人特征的裝備。最后,智能化裝備的引入更是將生物力學優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實時監測心率、步頻、地面反作用力等關鍵指標,智能化裝備為運動員提供了全面且即時的身體監測與運動數據分析。有助于運動員及時了解自身狀況,更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提供了有力依據。
4.3運動環境與個體適應性調整
首先,場地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平整度及濕度等,均對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產生直接影響,并可能增加損傷的風險。因此,對運動場地的選擇與維護顯得尤為重要,需確保其符合運動項目的特定要求,以提供最佳的運動表面條件。其次,個體適應性調整在預防運動損傷中占據核心地位。通過系統的生理評估與運動測試,可以深入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運動潛能及存在的風險因素。再次,為了持續保障運動環境的安全性,必須建立定期的運動場地維護與檢查機制。通過及時發現并修復潛在的安全隱患,如場地表面的破損、設備的松動等,以降低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受傷的風險。同時,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與需求,及時更新和升級運動設備,以提高設備的性能與安全性。此外,針對每個運動員的生理特點與運動能力,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與康復計劃是提升運動表現與預防損傷的重要手段。訓練計劃應全面涵蓋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等多個方面,旨在全面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
5結束語
通過對運動損傷的界定、對其特征的探討,以了解運動解剖學視角下的運動損傷預防策略作為一項綜合性預防體系,其產生原因涉及生理、技術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此,提出強化肌肉力量、柔韌性與關節穩定性、運動裝備與生物力學優化、運動環境與個體適應調整等具體運動損傷預防性策略。為運動損傷發生機制與預防策略提供了堅實基礎。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訓練理念的不斷更新,應繼續深化對運動解剖學、生物力學與運動損傷預防之間關系的研究,推動預防策略的創新與應用,為運動員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6參考文獻
[[1]] 李蕾.基于健康教育理念的大學生運動損傷及預防策略探討[J].中國學校衛生,2024,45(07):1072-1073.
[[2]] 黃達,羅衛東,徐珍,等.兒童青少年滑板運動頭部損傷特征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生,2024,45(04):604-608.
[[3]] 李雪梅,閔雷子,丁宇,等.男性規律運動人群常見運動損傷風險因素評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10):141-156.
[[4]] 安茜.基于MTrPs的肌肉能量技術在膝關節軟組織運動損傷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3.
[[5]] 舒淑.體育專項大學生運動損傷后焦慮及應對問卷編制與應對策略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23.
[[6]] 龍斌,汪俊杰,李芳.回顧與前瞻:我國女子競技體育研究述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06):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