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當今社會,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的重要任務。核心素養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而群文閱讀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文學作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未突破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桎梏。傳統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對文本內容的解讀和理解,而對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的提升關注較少。這種思維方式,導致群文閱讀教學缺乏系統性和深度。學生在閱讀群文時,往往只注重對每個文本的理解,而忽略了整體的閱讀體驗。
缺乏先進的閱讀教學策略和方式。傳統的群文閱讀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導,容易忽視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技巧訓練,無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此,我們可以引入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與文本互動,并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和閱讀策略。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討論,幫助他們理解和分析文本,提升閱讀能力。
缺乏完整教學體系,無法發揮閱讀的綜合效果。目前的群文閱讀教學往往只注重課堂教學,而缺乏與課后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有機銜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群文閱讀教學體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本,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和討論。同時,還可以分享一些閱讀策略和技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對于課后的閱讀,則應該有一定的指導和要求。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如小組討論或寫作任務,并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把握群文閱讀的教學特性,明確議題,解放群文閱讀教學思想。首先,教師要充分把握群文閱讀的教學特性。群文閱讀是一種多樣性的閱讀形式,包括文學作品、報紙文章、科普讀物等不同類型的文本。教師需要了解每種文本的特點和閱讀目標,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例如:對于文學作品,要注重情感共鳴和文學鑒賞;對于科普讀物,要注重思辨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知識的學習。其次,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和啟發性的議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例如,在同一主題下,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和分析不同文本的觀點和立場,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以五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四季之美》一文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文字認知水平,將該文與已學習的《珍珠鳥》和即將學習的《烏鴉喝水》《松鼠》等文本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引入角色扮演和實物表演等方式來還原課本內容和情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要求,運用多元化課堂教學方式,實現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選擇豐富多樣的文本素材,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如圖片、音頻、視頻等,或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實物表演等活動,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知和理解;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閱讀等活動,讓學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共同構建知識和理解;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文本改編或續寫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以《鳥的天堂》一文為例,在課前,教師可以布置一項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搜索與榕樹相關的常識、圖片或視頻。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榕樹的外貌特征、生長環境及其與鳥類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收集的內容以手抄報或PPT的形式展示給全班同學。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
健全閱讀教學體系,構建多元化閱讀任務,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注重教學的適應性和針對性,構建健全的閱讀教學體系。教師應該明確閱讀目標,并將核心素養相關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同時,教師還應該兼顧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整體性、靈活性和實時性,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和興趣相匹配,并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多樣化的閱讀任務,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學習《慈母情深》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了解“情深”的含義,并引導學生思考母親和情深之間的關系;全班師生共同閱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題和情感;教師提問學生是否有類似的親情經歷,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分享給大家;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冊中的細節把握題,培養提取關鍵信息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學生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深入探究文章中的情感;引導學生按照要求寫一篇關于自己對母親的感悟和體會的文章,以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課文的意義,還能夠通過多元化的閱讀任務認識到母愛的偉大和孝順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中學附屬花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