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嬌 王賽
“雙減”政策的實施,是一個重塑教育價值觀、重構教育教學機制的過程。它促使教師真正開始思考在尊重學生成長規律的前提下,如何做好課堂教學及課后管理工作。其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密切影響著學校課后管理和服務的效果。
就思政課而言,目前在作業設計上存在忽視長鏈條評價體系構建、忽視實踐操作與體驗性評價、忽視學生的自我發現與主動反思等問題。由此可見,作業重構是思政課在“雙減”背景下面臨的一場挑戰。那么,思政課作業應如何變革與創新呢?
作業評價內容的結構性重構
思政課作業的設計,應堅持課時性與單元性相統一。單元教學是思政課教學實踐的一種創新,從課程的系統性出發,以單元為基本單位對思政課程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執行和評價。教師要以大單元教學設計實施為統領,明確單元主題,統籌單元目標,理清單元主線,據此合理進行作業設計。
單元性作業設計不是課時性作業的簡單疊加,在設計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一致性、系統性、多樣性和差異性原則,突破傳統作業固化的框架體系和碎片化的學習模式,建立起大單元知識體系,以統整而非疊加的系統學習方式,提升學生思維品質,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比如,教師在講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第一單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時,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單元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從而形成單元主干“必然領導”“能夠領導”“怎樣領導”三個分議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圍繞本單元的核心思想“堅持黨的領導”,制定單元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實現思維進階。同時,圍繞單元議題“中國共產黨何以能夠長期執政”,建立單元作業邏輯,落實課時任務,實現碎片化內容系統化建構。
作業評價主體的序列性重構
作業序列的重構,是依據教學規律和課程需要對評價體系的動態調整,為的是提高作業評價的精準性、有效性。
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堅持分層作業與個性化作業相結合,即在尊重學生認知規律和個性需求的前提下,設計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作業。序列重構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的思維形成序列,又要遵循思政課程的任務序列。比如,在單元作業設計中,按照課程序列,作業涉及引導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三個環節,每個環節所承載的學習任務不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同。而作業就要體現這一序列特點,并兼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同時,作業設計要體現主體差異,重視學生對作業的自主選擇,分層作業正是對這一重構過程的體現。分層指的是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進行分類,優化作業實施主體結構,助力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自身能力發展的最大化。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情況和知識水平,設計適用于學生個性發展的作業。作業可以有多種形式、區分不同難度,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業特點進行精準評價,從而真正實現育人效果。比如,作業設計可以以“作業超市”的形式呈現,讓學生依據自身學習的需要自主選擇作業。
作業評價形態的關聯性重構
作業的關聯性主要通過文本性作業與實踐類作業的融合來實現?!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活動型課程,是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的課程,通過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呈現,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這就要求思政課必須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實現從價值判斷到行為選擇、從形成認識到付諸行動的全過程育人。
為此,思政課作業設計必須將文本性作業與實踐類作業相統一,以參觀體驗、調查研究、活動探究等形式為主,注重作業評價的情境選擇。其中,體驗式作業把文本與實踐兩種形式結合在一起,可以在活動中引領學生體驗知識的建構邏輯、內化思政學科的育人價值,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具體來說,體驗式作業立足于真實的生活場景,通過作業情境、體驗活動等實現對學生個體的情感浸潤和潛能喚醒。在情境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情境中的學習活動”為作業載體,發掘、拆分“體驗”要素,創設體驗情境,引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比如,把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中加裝電梯的事例作為真實情境,論證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和協商民主的作用。
作業評價方式的功能性重構
教師在設計思政課作業的過程中,要堅持合作類作業與自主性作業相結合。合作類作業強調與他人共同完成,在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學會批判、學會接納、學會學習。自主式作業則依照學科課程內容的學習范圍設計,學生可以基于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和完成形式,自主管理作業完成的過程。設計自主式作業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相適應的問題任務,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激發其求知欲。
合作類作業與自主性作業的統一,是一個在合作中實現任務分擔、在任務分擔中實現整體推進的過程。以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單元綜合探究題目“感悟黨的領導”為例,在設計學生合作類作業時,教師要進行任務分解,包括資料搜集、分層歸納、調研訪談、撰寫報告、拓展討論等環節,讓學生通過任務分擔,實現學習任務的整體推進。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