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技術引發了制造工藝的新變革,這對制造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的發展非常重要。但由于發展速度太快,相應的人才培養和儲備沒有跟上,導致人才供需嚴重失衡。為此,教育部于2019年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中新增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近幾年,各地開設該專業的學校增長迅猛,快速擴張后的問題不斷顯現,專業熱度、吸引力下降很快,這對增材制造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考驗。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于2020年開設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創新實踐“5432”育人模式,破解新興專業人才培養難題,從根本上增強了職業教育的適應性和吸引力。
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開設背景
產業背景:增材制造快速發展,人才供需嚴重失衡。
《中國制造2025》提出把增材制造作為發展智慧制造業、推動生產流程自動化、推進核心技術與裝備發展的重要領域。同時,增材制造入選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無論產業鏈發展還是市場規模,都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之而來的,是增材制造從業人員缺口加大,社會亟需更多能對接崗位的高技能復合型專業人才。
政策背景:以因需制宜為導向,賦能人才培養生態。
2018年,人社部為推動增材制造技術的發展,在《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機械大類中新增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中新增了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該專業成為加工制造大類專業中茁壯成長的朝陽專業。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明確提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這既是對新時期職業教育發展境遇的回應,也是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期望。
現實背景:多種學制一體貫通,打造優質職教品牌。
目前,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二元主體并存,對人才培養過程系統化控制不夠,一定程度上存在主體不明、職責不清、質量不高等狀況,以及兩校、兩地、兩段式培養的困境,難以滿足高素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實施中高職五年一體化、職普融通(三年后參加職教高考)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在課程一體化、實習實訓一體化、校企對接一體化等方面有所作為,為人才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5432”育人模式內涵解析
“5432”育人模式中的“5”是指政府、合作辦學的高校、合作企業行業、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五方協同”,積極探索縱向貫通(中高職一體)、橫向融通(中—企—高協同、職普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4”是指育人模式構建中的“四融通”,包括校企合作“物”融通、學徒與學生的融通、教學與生產的融通、企業人才標準與學生培養目標的融通;“3”是指搭建育人“三平臺”:產教校企共同體平臺、中高職師資平臺和社會服務綜合平臺;“2”是指校企合作共建“兩中心”:885創想設計制造中心和增材制造實訓中心。
“5432”育人模式能夠推動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和企業三方資源統籌與共享、技術創新與服務、人才培養與交流、學生就業與創業,培養服務于寧波智能制造的“三高”(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成為寧波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實踐樣本。
適性教育視域下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5432”育人模式創新
“適學、適產、適技”的適性教育,即根據區域產業需求和崗位技能特征,充分尊重學生稟賦、個性、興趣與能力的差異性,構建符合學生職業理想的專業,設計適合學生生涯發展的成長路徑,提供適合學生知識技能基礎的課程教學,最終實現“人人皆可出彩,人人皆可成長”的職教初心。
適學:“五方協同”升級人才培養質量。
政府、合作辦學的高校、合作企業行業、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五方協同”,以培養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的增材制造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升級增材制造技術應用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體系,讓不同稟賦、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
適產:“四融通”創新中高企育人模式。
學校通過與產品設計企業Autodesk公司、寧波制造業頭部企業韻升集團、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等校企共同體共建共享基地,實現校企合作“物”融通;通過校企人員交流、培訓實現學徒與學生的融通;通過高校和企業教學模塊、課程資源開發與引入實現教學與生產的融通;通過職業資格認證、1+X證書實現企業人才標準與學生培養目標的融通。
適技:“三平臺兩中心”培養“三高”人才。
打造高水平的產教共同體平臺。學校積極搭建由高校、中職、智能制造企業共同參與的增材制造校企共同體,構建服務寧波地區增材制造技術人才培養的培訓中心。高校、企業和中職學校簽訂增材制造人才培養協議,明確三方的權利和責任,以協商共治、創新驅動、利益共贏為原則,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服務寧波智能制造的“三高”人才。
打造高水平的中高職師資平臺。校企共同參與行業企業標準制定,共同開發行業企業培訓標準與課程標準;開發線上和線下混合式培訓課程資源包,為增材制造方向師資開設技能提升服務,打造區域中職增材制造師資培訓平臺。校企合作共建企業導師、高校導師、學校專業教師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企業工程師與專業教師的雙向互聘,建立企業工程師流動站。專任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將企業真實典型的項目案例修改完善為教學項目,將企業生產標準、企業文化結合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在省名師工作室的基礎上,建設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打造高水平的社會服務綜合平臺。社會服務綜合平臺包括體驗和培訓兩大服務功能。其中,體驗功能是指開發面向中小學的職業啟蒙和職業體驗課程,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提高專業影響力;培訓功能是指依托教育部1+X“機械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職業技能等級(初級)證書”項目,構建服務寧波地區的增材制造技術人才培養中心。
共建885創想設計制造中心。885創想設計制造中心是集創新、教育、服務于一體的基地,與企業、行業深度產教融合,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的學習、實踐機會。中心還提供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和工作坊,服務于學生和校外培訓人員,幫助他們學習和掌握各種產品創新設計和增材制造技術,讓師生在數字化設計和增材制造領域走在行業前端。
共建增材制造實訓中心。校企共建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增材制造實訓中心。實訓中心盡可能還原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實訓內容滿足增材制造技術崗位要求,進行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等方面的技能實訓,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等方面的知識,提升相關能力。
“5432”育人模式階段性成果
自“5432”育人模式實施以來,近三年,學校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師生在各級各類技能競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同時,育人模式的創新實踐也提升了專業教師的教科研能力,造就了一批科研型、技能型、綜合型骨干教師。團隊成員獲得2022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二屆全國建材機械工業職業技能競賽(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一等獎,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專業教師編寫的《機械制圖(少學時)》活頁式教材、《機械制圖與計算機繪圖(第2版)》、《輕松玩轉Inventor產品設計》等5本教材正式出版;“玩轉零件測繪”獲評浙江省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機械識圖”被評為省名師金課。
在此之外,專業教師積極轉型,探尋產教融合的實訓模式與管理機制。在共建、共享、共育、開放的基礎上,學校與Autodesk公司、南京增材制造研究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等企業與高校合作創建了創新創業實訓基地,開展企業現場實踐教學,孵化創新創業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被立項為寧波市緊缺專業,獲80萬元財政專項支持,并被教育部批準為“機械數字化設計與制造”1+X證書試點。
【本文系2023—2024年度浙江省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科研課題“產教融合視域下增材制造技術應用專業‘2+3’課程創新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71,項目主持人:王姬)】
(作者單位: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