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三年,在全球經濟持續走弱的背景下,各個行業均受到嚴重的創傷,業務規模急劇銳減,持續盈利能力不斷下降。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產物,國際物流行業更是首當其沖,眾多物流企業舉步維艱,彈性和冗余問題開始暴露,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化發展趨勢嚴重受阻,甚至一度出現大范圍的爆艙缺柜現象。然而,中小型企業如上海遂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卻能夠在各種不利因素的沖擊下保持平穩的發展態勢。這主要歸功于公司先進的信息化建設以及有效的財務風控措施,使其能夠抵御巨大的市場風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李玥,上海遂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財務經理,擁有豐富的財務管理經驗。從業以來,在多家外資企業工作過程中,她積極汲取先進的財務知識,主動探索財務系統信息化建設,極大地提升了財務管理水平,尤其在財務審計方面頗具心得。多年歷練,使她成為一名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
2018年,李玥加入上海遂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擔任該公司財務總監。作為一家從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公司,李玥加入時剛剛成立一年,各項企業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尚不健全。作為財務總監,為公司建立高效的財務管理制度,成為李玥的首要任務。
“作為國際物流公司,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極其敏感,關稅政策調整、貿易摩擦、地緣沖突、國際匯率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經營。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內部財務審計,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推動企業穩步發展的關鍵。”當提起建立財務制度的初衷時,李玥如是說道。
因此,進入公司以后,李玥及時完善財務制度,組建內審部門。在她的主導下,公司迅速進入運行軌道。與此同時,為了與國際管理模式接軌,她充分利用以往的實踐經驗,結合物流公司財務特點,搭建了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幫助企業實現了財務信息化管理目標。
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相比,財務信息化不但能夠通過自動化的數據處理技術,快速、準確地將分散的財務數據整合在一起,精準地對財務數據進行監控,及時發現和解決財務問題,確保企業財務狀況處于穩定和可控狀態。還能夠及時為管理者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決策支持。更值得一提的是,優化財務管理流程,能有效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因此,在國際物流領域,建立一套符合企業特點的數字化、信息化財務管理模型,對于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該系統的風控性能,李玥創造性地將內部審計流程嵌入到線上管理系統,并且在系統后臺設置不同的風險控制點,完善財務信息預警機制。當企業在經營環節,出現財務數據異常的情況,會及時將數據反饋給管理者,實現了對財務風險的及時監控。此舉有效解決了企業風控滯后的弊端,為企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際物流公司作為跨國界、跨文化的業務實體,已成為全球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財務管理面臨著更復雜的環境,不同國家或地區存在匯率變動、政治風險、運輸風險、不同的稅收政策和法律法規,以及復雜的成本核算體系等等,都是國際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的難題。
作為財務管理者,必須具備全球視野,熟悉不同國家的政治環境、經濟政策、會計準則、法律法規,才能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帶領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保持優勢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毫無疑問,李玥正是該領域極其稀缺的高素質人才。除了擁有會計學和工商管理學雙學士學位,她還有著豐富的職業背景。她曾在勝科金仕達數據系統(中國)有限公司、費列羅(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德西福格汽車配件(平湖)有限公司等外資企業擔任財務職務。在不同企業文化的熏陶下,她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得到不斷提升,對財務管理始終保持著創新精神。
李玥認為:“財務管理是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而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能夠調動各個環節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目標。”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以及各種不可預知的系統風險,李玥在深入研究國際物流行業特點后,前瞻性地上線了Crat系統,提出了艙位分配原則。即與優質客戶達成長期合作協議,確立了優先權的基礎上對艙位進行隨機分配,使得在運費減少的情況下,保證公司貨量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
“正因為及時對艙位管理制度進行創新,科學合理地調整經營決策,才讓公司在市場環境極其不利的條件下,依舊保持著盈利能力。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實屬不易。”李玥由衷地感嘆。
的確,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市場環境低迷的環境下,國際物流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困境,眾多大型公司裁員的消息時有耳聞。只有通過財務管理制度的轉型升級,不斷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水平,積極探索業務模式創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難想象,李玥這類既具備扎實的財務理論基礎,又富有創新精神的財務專業人才,必將成為國際物流領域的引領者!